錢瓊
摘要:隨著MOOC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的一股學習熱潮,結合翻轉課堂的特征,打破了原有的教育體系和組織結構。針對對外漢語語言教學作為一門語言技能課程的性質,把MOOC與翻轉課堂相融合更好的應用于對外漢語教學中是今后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MOOC;翻轉課堂;對外漢語教學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指大規模在線的開放性課程,它起源于2007年,是由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David Wiley基于Wiki創建了一門網絡開放課程“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MOOC的這種開放性和免費性促進了知識內容在世界范圍地分享,因此為不同學科的教和學創造了大量的機會和挑戰。近年來,“翻轉課堂”( Flipped Classroom,FCM) 成為國內外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學習本質過程包括兩個階段,即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翻轉課堂的基本思路是: 把傳統的學習過程翻轉過來,課前完成知識傳授,課堂完成知識的內化。基于MOOC的翻轉課堂就是學習者在課前在MOOC的教育視頻網站完成知識點的自主學習,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答疑討論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的以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正在引發教育模式的深刻變革。
一、翻轉課堂的含義
翻轉課堂一般是基于MOOC這種在線課程,把知識傳授與知識內化在教學時間分配上進行顛倒,翻轉了傳統課堂的教學結構。學生在課前先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學習新知識,即知識的傳授;在課堂上教師答疑解惑,學生做作業、交流、討論、做項目或實驗,完成知識的內化的一種教學形態。在課前知識傳授的過程中,每個學生可以根據個人需要和接受能力自定學習步調;在課堂知識內化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和支持者,可以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流,參與學生研討小組,回答學生問題并進行個別指導,全面提升課堂互動機會,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課堂。
二、翻轉課堂在對外漢語語言教學中的運用
已有學者對翻轉課堂和MOOC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理論探討,認為可以從大學英語MOOC化和國際MOOC校本化兩種路徑出發,結合各自的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翻轉課堂的作用。大學英語MOOC化(馬武林、張曉鵬,2014:55-57)認為可以集中全國優勢資源共建大學英語MOOC系列課程,從而實現課程內容選修化和教師輔導專業化,給學習者提供充足的課程選擇。其實質是大學英語MOOC課程的自主建設。國際MOOC校本化( 馬武林、胡加圣,2014: 50-52)針對很多高校大學生完成大學英語課程學習后達不到自主學習國際MOOC的語言要求這一情況,大學英語可以允許學生直接選修國際MOOC,根據這些國外MOOC資源的需要,調整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開展需求導向的語言學習。其實質是引進并結合國外優秀的教學資源。
對外漢語教學也是一門語言的教學,當然也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優勢來改革和優化教學的模式。能運用于語言教學的一般方法和模式,同樣適用于以漢語為第二語言教學的課堂。根據Tyler提出的課程框架四要素: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組織和教學評價,翻轉課堂如何運用于語言教學。在課程內容方面,語言教學主要包括語言知識、語言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在課前學生可以通過MOOC觀看教師上傳的視頻講解的教學資料,完成知識點和理論的學習,再在課堂上通過教師解答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練習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組織方面,由于學生課堂學習的時間有限,教師的講授的內容也有限,而且在課堂上講授會占用大量的時間,減少了學生練習的時間,必然不能很好的顧及到語言輸入材料學習和語言輸出運用兩個環節。根據文秋芳( 2014:3) 提出的外語課堂教學“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輸出既是語言習得的動力,又是語言習得的目標。輸入是完成當下產出任務的促成手段,同時為培養理解能力和增加接受性知識服務。學生要成功完成產出任務,必須認真學習輸入材料,從中獲得必要的幫助。由此,語言MOOC學習和課堂教學兩個環節必須密切配合,缺一不可。課堂教學應當集中在輸出環節,MOOC環節可以根據產出任務的需求進行有效輸入。在教學評價方面,對于語言這種技能的學習,主要進行的是形成性評價。目前MOOC在線測試主要是選擇題和填空題,可以評價語言知識性內容,但無法充分滿足語言應用技能的評價需求。當然也有在線寫作批改系統,教師可以通過即時批改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但一般這種評價的反饋性不如課堂面對面教學來的好。所以可以在MOOC的基礎上結合課堂教學,更好地完成語言教學的形成性評價。
總之,要在MOOC上發揮最大的輸入效果,完成對外漢語語言知識、語言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的傳授。要在課堂上發揮課堂的優勢,答疑解惑,與學生形成良好互動,加強學生語言技能的練習,更好地完成學習的內化。
參考文獻:
[1]文秋芳.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 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J].中國外語教育,2014(2).
[2]馬武林,胡加圣. 國際MOOC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的沖擊與重構[J].外語電化教學,2014(3).
[3]馬武林,張曉鵬. 大規模開放課程對我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的啟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4(1).
[4]胡杰輝,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