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要:隨著教育水平日益多樣化,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得到越來越多專家的重視,有識之士指出:提高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性的關鍵在于充分認識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發揮主體作用,樹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觀,激發大學生本身的主體潛力和動力,同時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評級機構建設工作也要全面開展,培養創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
引言: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全面發展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國際教育界一直占著比較重要的位置,學者認為: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夠促使大學生從日常的學習、交流、生活中吸取有用的知識拓展自己,從自身的發展出發,在社會因素的影響下,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方式,重復價值選擇,對于發展學生身心健康,構建思想觀、價值觀,提高思想品德和綜合素質都有深遠的意義,由此可見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大學生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相比,有著更為豐富的教育內涵和多樣化的教育手段,是通過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社團活動,日常學習和生活等載體開展的,旨在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這奠定了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開展這一互動,教師和輔導員的主導作用固然重要,但是我們要把更多的關注重心放在大學生上,充分發揮其主觀作用。
20 世紀90年代,聯合國教科組織指出: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對象變成自己教育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教育必然是從學習者本人出發的。這一觀點充分說明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幫助都大學生解決思想、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促使大學生朝著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素質良好方向發展。盡管從表面上看這一教育是主觀教育,但其本質還是要依賴大學生這一主體,只有學生積極配合,主動進行自我教育,自覺承擔責任,組織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才能不斷發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做到全面發展,成為新時代的中流砥柱。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促使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其有效性和最終價值在學生身上才能體現。對于大學生來說,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提高了其思想境界,是否促進了其全面發展,是否提升了他們的思想道德,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所以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做出主觀評價,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學生關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積極參與進來,將社會客觀要求轉化為學生素質提高的動力。
二、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根據主體的組織化程度,我們可以將大學生主體分為個體主體和群體主體。個體主體是指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個人,通常為班干部,入黨積極分子,黨員,學生會成員,也包括一些特殊個體。每個大學生都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但是其優秀學生是教育的主要骨干力量。他們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開展具有價值的個案,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個性并實現教育轉化。群體主體是指參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種組織,主要有學生會,團支部,學生社團,班級,協會和興趣小組等。在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這些組織具有自主、自控、自覺等特征,能夠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還能針對生活實際開展滿足學生的各種個性化教育。
根據主體的角色功能劃分,我們可將大學生主體分為自育主體和互育主體。自育主體指能夠根據社會和時代要求發展自身,結合個人發展差異,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積極進行學習改造的大學生個體。自育主體以自己為對象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改造、自我提升,體現了濃烈的自我教育意識,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動力,對于其自身道德觀價值觀的形成具有積極意義。互育主體是指共同參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互相影響的個體或者組織。互育主體是一種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教育,雙方同為主體又同為客體,體現了集體教育的力量。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有效幫助其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點,每個大學生都需要啟迪和引導,互育正好能幫助他們,有利于順應大學生的社會化需求。
根據大學生主體及其組織存在的時間狀態,我們可將大學生主體分為歷史主體和現實主體。歷史主體指曾經以大學生的身份進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群體,作為前輩,他們在社會上的貢獻和成功經歷能夠給大學生啟迪,并且能夠增強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和影響力,促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持久和創新。現實主體是指正在接受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在校大學生,隨著經濟全球化,大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方式,交流方法等越來越多樣化。隨著大學生生活多樣化,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隨機應變,及時發展創新出一套適合學生學習的體系。如今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在社會化境遇中培養現實的大學生主體,發揮他們的主觀作用,激發他們自主教育的活力。
結論
推進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學生為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需要我們做好本職工作,重點樹立大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觀,輔導員,教師要堅持育人為本,學生為重和服務至上等教育價值觀,對學生進行情感疏導。激發大學生主體的內在動力,針對其思想和行為,引導其正確認識自我,改變自我。加強大學生主體評價機制建設,對大學生主體的綜合素質和活動績效做出嚴格的評分機制,確保學生積極自發地參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同時在制度上為學生發揮主體作用提供后臺保障。在大學生工作體系創新中培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發揮主體作用。由于每個學生都存在差異,推進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們付出更多時間和經歷去完成,積極引導學生由封閉轉向開放,拓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間,培育新時代下的思想教育主體。
參考文獻:
[1]駱郁廷,鄧純余. 論大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9:81-84.
[2]李曄. 大學生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3]曲偉霞. 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高蘭. 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調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