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正華
摘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然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以至于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教學質(zhì)量不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提出了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效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現(xiàn)階段,在我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只看重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結構等,對于文章的閱讀鑒賞,還停留在文章的表面分析和理解上,不會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地思考與理解,導致學生的思維局限,失去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初中語文教師只有掌握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1.教師的課前準備不充分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必須充分備課。然而,在現(xiàn)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是簡單應付課前準備工作,有的教師甚至直接把語文教材內(nèi)容作為閱讀教學的資源,完全不準備課后閱讀材料。另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教師沒有規(guī)劃和制訂本堂課的學習目標,也沒有指導學生預習文章內(nèi)容,導致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沒有初步地認識與了解教學內(nèi)容,只能粗略地瀏覽文章,無法體會文章更深層次的內(nèi)容。
2.教師的閱讀引導不深入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匾龑В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從而提高教學質(zhì)量。在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只是概括了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或者只是給學生講解了閱讀材料中的漢語語言結構和詞匯內(nèi)容,很少帶領學生探究閱讀材料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不利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
充分的教學準備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教師要根據(jù)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為學生制訂明確的學習目標;第二部分,教師要指導學生預習文章。明確學習目標,就是明確學生閱讀文章的方向,只有目標明確,學生才不會盲目瀏覽,而是對文章進行主動認知和分析,進一步品味文章中蘊含的美好情感。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文章背景等,開展課前預習工作,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文章之前,體會作者的寫作心境和手法等,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文章所蘊含的思想。
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wǎng)上查找相關的文字和圖片,直觀感受濟南冬天的美,同時針對課文內(nèi)容,向?qū)W生提出“濟南的冬天美在哪里?”等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加強指導,促進思考
初中語文閱讀與小學語文閱讀存在巨大的差異性。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不僅要知道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手法等知識,還應對文章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內(nèi)心感受,以及文章所描繪的意境、所表達的情感、所蘊含的哲理和要傳達的思想觀念,都有深刻地認識和感受。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促使學生主動思考。
如在教學《背影》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字、詞、句、段,還應該指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傳達出作者對父親的追憶之情,以及作者父親對孩子樸實無華的愛意,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文章傳達出的父子之情,引導學生對父母心懷感恩,深刻理解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引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并通過不斷的學習,改善自身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屠麗娜.淺析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3).
[2]吳振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經(jīng)開區(qū)新廬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