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燕
摘 要:我國墾區化學防治技術以植保機械、農藥和防治技術為首,其原因在于:病蟲害是影響農作物生產的主要制因,相關防治手段的運用,可實現作物增產穩產的目標。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國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發展仍存在諸多障礙,使其面臨嚴重落后的局面。對此,本文對我國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改善措施。
關鍵詞:植保機械;施藥技術;發展現狀
1970年,歐美國家已完成專業化管理機構的構建,以此實現植保機械的法律化、專業化發展路線。排除規定作物管理標準,法律角度還對其保養與維修等內容予以落實,即每2年實施植保機械年檢工作?;诖?,我國在植保機械問世后,將其規列為強制性認證產品CCC,即3C產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又可成為中國強制認證。
一、我國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發展現狀
于1930年,我國初步開展關于植保機械、施藥技術的調研工作,并在20世紀50年代取得顯著成績。但是,基于農業產業化的快速發展、環保力度的增強,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的發展無法與二者相同步,致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較大困境與難點,具體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1.產品結構過于簡易化,專業性喪失
1940年,歐美國家已實現植保機械發展,并逐漸走向專業化、現代化。相對而言,我國植保機械發展領域相對欠缺,種類類型過少,如小型機具、手動機具。與此同時,我國關于植保機械的認知還存在明顯偏差,僅將其作業施藥作業工具,但因單一機具需負責多項施藥流程,使其在噴頭數量過少的情況下,無法完成農作物施藥工作。除此之外,發達國家在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層面已呈現完善化趨勢,并在植保機械中得以廣泛運用,但國內機械產品結構、技術含量均難以和發達國家相媲美,使其無法滿足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
2.植保機械、農藥間未有效銜接
現階段,我國諸多地區采用大容量淋雨式噴霧法施藥技術,雖然具有較優的施藥效果,但因技術水平相對滯后,使其出現噴灑不均等問題,導致農藥作用無法全面揮發,不僅造成農藥的過量消耗,還會誘發環境污染。而藥劑師、施藥者間協作環節的缺失,也是影響農作物施藥水平的關鍵因素。
圓錐霧噴頭作為噴霧機械部件,其具有無法均勻噴灑的缺陷,21世紀初期,發達國家均將該類型噴頭轉變為扇型霧噴頭,但國內仍選用圓錐霧噴頭,致使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面臨嚴重落后的局面。目前,雖然國內關于除草技術已得到分數發展,但因專業性、配套性扇型噴頭的缺失,使之為達到單位性除草的目標,加大對化學除草劑的運用,從而對周邊農作物產生危害。
3.監控體系不健全,應急能力欠缺
發達國家在21世紀初紛紛制定關于植保機械使用標準,即定期開展機械產品檢驗工作,經年檢合格的機械,方可完成噴霧作業工作。但是,在此過程中,我國因植保機械研究時間相對較晚,尚未制定健全化植保機械監控體系,從而擾亂機械產品穩定市場秩序。而針對應急能力的欠缺,主要體現在爆發性病蟲害防治等層面,以1993年至1996年棉鈴蟲災害為例,因植保機械施藥效果與應急能力的低下,使其造成巨大經濟損失。
二、改善我國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發展現狀應采取的措施
1.加大植保機械檢測、管理、檢修力度
相對于其它農業機械,植保機械發展時間略晚,其測試與檢測的工作均已其它行業作為輔助,但并不完全適用,加之測試系統的落后,使其無法判斷植保機械整體標準是否規范。針對此,在進行植保機械檢測中,應充分結合墾區特點,通過對現代化測試技術、測試設備的選擇,構建完善化測試系統,如風機性能檢測中,以小型風機爭議較大,而諸多植保機械又是以小型風機為主,完善化測試系統的選擇,可有效規避該類問題。絕大多數植保機械管理均存在專業化停放場所、活動場所,為保證其使用安全和效果,則應在管理存放期間,通過保養與維修工作的進行,依據產品說明書,遵循“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養重于修”管理理念,對其開展預防維修、故障維修與視情維修等工作,以此在增加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綜合利用率的同時,提升墾區效益。
2.注重生物防治
關于農藥生物防治研究工作,若長期依賴于化學藥劑,不僅影響農業生態平衡,降低有益生物、產品品質,還會在惡化水源污染的基礎上,強化有害生物抗藥性,使其進入惡性循環模式,對農業持續發展理念產生不利影響。對此,我國在針對農業墾區管理中,應以環境相容性和生態安全為基準,注重生物防治手段的運用。
當前,我國農藥種類以殺蟲劑、有機酸酯類、高毒類為主。其中在農藥產量調查中,位居前10的殺蟲劑為氧化樂果、敵敵畏、甲胺磷和甲基對硫磷、久效磷等,該類禁藥于2006-12-31停止生產。對此,我國為實現產業化和農藥創新目標,則應加大替代產品的調研力度,規避國外產品“搶占市場”行為,而生物防治是替代化學藥劑的關鍵手段,結合厭氧菌、好氧菌的選擇,在不改變農業生態平衡的同時,實現墾區病蟲害防治的目的。
3.適當篩選植保機械,規范施藥技術
在對植保機械進行選擇中,應以作物類型、噴霧作業為標準,對噴霧機機型進行合理選擇,并應具備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對國家認證的3C產品予以選擇,其不僅可避免跑冒滴漏等問題,還可實現霧化效果的優化。同時,3C產品在噴頭質量和流量、噴灑均勻、霧滴粒譜與穿透性等指標中均可達到預期效果,能夠滿足現代化農業需求。而在此過程中,農藥精量和準確性的控制,使其全方位噴灑至靶物處,不僅取決于植保機械的優良化,還和人員施藥技術密切相關。雖然當前短期內實現精準施藥難度較高,但應在提升農藥綜合利用率的同時,最大限度上均勻噴灑至靶物表層,而在此環節,可實現精準施藥的植保機械類型為靜電噴霧機和恒壓噴霧機、靶間歇噴霧機與回收噴霧機等。
三、結語
雖然我國農村并未形成集約化農業經營模式,即仍以小農生產為主,但為實現農村整體經濟發展,政府部門應逐漸推進植保機械的應用范圍。并在此過程中,以切實植保機械和施藥技術的發展路線,通過對發展現狀與問題的考究,結合加大植保機械檢測、管理、檢修力度,注重生物防治,適當篩選植保機械,規范施藥技術等對策,將墾區農業生產的重要性落實于實處。
參考文獻:
[1]王懷敏,劉加平.我國植保機械及施藥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機械,2015(17):69-70.
[2]潘軼群,牛學智.我國植保機械安全施藥技術的現狀和對策[J].吉林農業,2014(8):41-41.
[3]鄒雪劍,臧秀法,王曉勇.我國植保機械與施藥技術現狀及發展措施[J].農業科技與裝備,2014(12):49-50.
[4]鄧敏,邢子輝,李衛.我國施藥技術和施藥機械的現狀及問題[J].農機化研究,2014(5):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