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其林
摘 要:傳統的農業種植業由于受到地域氣候等因素的影響,種植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其中,種植業應當加強農業推廣的工作,構建屬于農村獨特的農業推廣系統,從而推動農村種植業技術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農業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推廣;農業;種植業;作用
在種植業當中開展農業推廣工作,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進行農業推廣工作,對于建設新農業也具有先進的意義,以下主要分析了農業推廣內涵,并且提出了農村種植業進行農業推廣的主要策略。
一、關于推廣農業的概述
我國各區域不同,各地區農業經濟與環境存在一定差異,農業發展也呈現出不同的態勢。受各種外界因素影響,農業推廣內容與形式亦可以用多種方式實施。站在農民的角度分析,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以及提高農民自身技能水平為目標的前提下,需先豐富農民的農業知識以及技術水平。在推廣農業的過程中,要提高農業技術的轉化效率,需先改變農民的傳統農業思想觀念。此外,社會人員因素會影響到農業推廣,基于此點,農業推廣的效果亦會受到推廣人員素質高低的影響,因此,需推廣人員自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之間相互加強合作,以便利于發揮專業技術人員推廣農業主力軍的作用,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前提之下,在實際工作中也能獲得理想效果。
二、推廣農業于農業種植之間的關系
促進農業發展是早期階段推廣農業最重要的目標。但目前推廣農業過程中已經發生一定的變化。就當前來說,我國農業咨詢服務、農業發展及其教育等相關內容皆屬于農業推廣??梢哉f,目前的農業、種植業以及農民受到農業推廣的影響已經具備一定的指導意義。開展農業推廣工作在農業教育中具有非常關鍵性的作用,不單純促進農業種植發展與農業現代化發展。因此,農業種植業與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在于農業推廣。農業推廣不但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而且農業種植業加強農業推廣工作,也能對種植業產生一定推動性作用。比如,水稻種植過程中,為提高水稻的產量,需要對培育、測土、密度等因素進行統一的管理,保障其符合農業技術規范,從而有效提升農產品產量進而促進水稻種植經濟效益提升。
三、實施推廣農業的策略
1.農業推廣理念要創新
市場化、產業化及規?;寝r業現代化主要特點。農業種植業是技術人員在開展農業推廣服務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內容。為提高技術人員推廣農業的深度及農民的參與度、農戶經營與技術人員推廣農業主體的對接度,促進技術人員推廣農業的主體重心下移,農業推廣模式要按適合農村經營的制度去探索和實施。要想加快推廣和普及農業科學技術,需依據產業布局和生態區域,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種植科技活動,以及技術人員加強科技示范及培訓,逐步樹立起農業推廣及農業教育的理念,密切地將技術培訓與技術示范結合在一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給農民,推動農業種植業的發展。
2.農業推廣機制要創新
現代農業離不開農業科學技術,農業科學技術離不開農業推廣,農業推廣不僅能將農業科學技術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起來,還能將科學技術與農民的需求密切的結合起來。且因農村各方面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變化,各地區也因資源環境、農民素質及經濟條件不同,所以,技術人員需在推廣農業機制上因地制宜,積極開展農業創新,形成共同參與、分工協作、多元化的農業種植體系。當前農業發展的形勢下,結合農村各地區實際情況,在農村合作與經濟組織的基礎上,技術人員應加強農業科研與教育。建立農業創新科技體系,令科技創新作用充分發揮,比如,建設產業試驗站與區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3.推廣農業的方法需改進
政府職能部門及時給予必要幫助與支持,才能加快農業推廣在生產中的作用。首先,技術人員要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創辦農業種植服務中心。加快實施推廣農業科技項目,建設科技服務基礎設施。其次,技術產權交易、農業信息服務、評估服務等各項服務要受到重視,才能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最后,科技人員應加大農業種植技術培訓。引導當地研發出的新技術、新品種,在當地進行種植試驗,有效推動農業發展,保障農業推廣在生產中能夠取得理想效果,將農業推廣的模式及方法不斷完善。
四、結語
農業推廣工作對于農村技術的發展以及產物產量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農業推廣的過程中,農業推廣理念要創新、農業推廣機制要創新以及推廣農業方法需改進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促使農業推廣可以在農村種植業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玲.農技推廣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中的作用及提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02):257+261.
[2]明輝,漆雁斌.外出務工對農戶家庭種植業生產的作用研究——基于2101個農戶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6,(07):99-106.
[3]胡純志.技術推廣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與制約因素分析——以興安縣葡萄產業為例[J].廣西農學報,2015,(04):70-71.
[4]燕東浩.鄉村能人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分析[J].湖南農機,2014,(0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