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皇堤
今天我聽了楊衛平老師的《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的講座感受頗深,楊老師的潤物細如絲的聲音深深的穿透我的心靈,讓我更加明白做一名快樂班主任的重要性。楊老師教我們如何更好的去觀察學生、傾聽學生,如何更好的與孩子們融通。從教十幾年,我深知自己面臨的工作和肩負的責任。學生的每一份進步,都將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
“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懂得,教育是愛的事業。這種愛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博大無私的愛,它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愛是一種寬容,是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以下是我在楊老師的指引下的一些簡要心得與體會:
一、換個角度看發展
作為一個班主任,特別要注意換個角度去看學生,有針對性看待每一位學生,才能收到實效。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而瑣碎的,每天都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各種問題;因為每一位學生的綻放,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他們每天也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正因為如此,班主任的工作又是幸福的。在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里,我們同時也會收獲很多很多,去克服每一個困難,讓我們激發出創新和實踐的熱情。從事班主任工作,需學會向楊老師說的“換個角度看發展”。換一種角度,可能發現新方法;換一種角度去表達對學生的“愛”,或許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也更顯現班主任工作的藝術。
有位哲人說過:“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故天空無邊無際;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胸圍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倫其清濁,故大海浩瀚無涯。”作為教師----人類的靈魂工程師,也應收容每一位學生,要善于把自己放到學生的角度理解學生幼稚的言行、珍視學生的奇思妙想,寬容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耐心對待學生千百次的發問……只有這樣學生才扔掉“包袱”,大膽“走路”,才能塑造出健全的人格。
二、批評學生不如去欣賞學生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于處在學習成長期,各方面還不成熟的學生來說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這就要求老師有更大的胸懷和更多的人文底蘊,去對待學生和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評學生。教育學中有一句話:“好學生是表揚出來的”。但在實際生活當中,批評總是多于表揚。諸如孩子學習不好,跟不上班,受到老師的警告、批評;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父母只知道批評,且遇事不作調查分析,不問青紅皂白,動輒發脾氣訓斥,甚至打罵,以為只有批評和責備才是管教孩子……這種教育方法不是最佳的,教育效果不明顯。
教師欣賞表揚學生時,應注意及時性。對于表揚學生的時機,通常是立即表揚最好,如果學生還正在做某件事時則更好,讓學生感受到這樣做得到了表揚,這樣的行動是正確的,是老師贊揚的,下次他還會這樣做,甚至做的更好。當學生自認為自己做出成績或有進步時,立即爽快地給予表揚,讓他們從內心深處得到滿足,從而達到表揚的目的,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過找快樂,我學會了賞識學生;我對學生的賞識,又激勵著學生向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這樣,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這種良性循環使得我們師生雙方都能在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班級心理氣氛中快樂地學習和生活。“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孩子精神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陽光、空氣和水。”在教育教學中,我也時常遵循“賞識教育”的理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以表揚、稱贊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信心。在與學生的平等交往中,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我學會了做一個快樂的班主任。
三、要求學生不如去激勵學生
老師激勵學生,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其更自覺更好地學習、發展自己。耶魯大學校長萊文先生把激勵學生的能力認定為評價一個優秀教師的三大標準之一,其他兩個標準是良好的溝通能力,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可見激勵在現代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每個孩子如同那天上閃爍不定的星星,有明有暗,有的近,有的遠。只要細心、耐心去尋找,會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及時抓住這些閃光點,進行及時、恰當的鼓勵,很可能會點亮一點,照亮一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善待學習中的“差生”,還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到:通向成功的路絕非一帆風順,在實現理想的途中,遭遇困難甚至打擊在所難免。一定要鼓勵他們確立自信。
讓學生參與班級工作,也是一種重要的激勵方式。參與可以激勵學生的主人翁精神,使他們自覺地為班級出點子,想辦法,積極主動地完成分配的任務。參與激勵要求班主任有高度民主的精神,信任學生,認真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并能放手讓他們去干。例如,對于班級上課較吵的學生,班主任可以根據他們的特長與能力委以重任。讓這些學生漸漸把精力移到班級工作上,也不再惹是生非了。另外,班主任還可以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為班級做點事,如在班級中實施“班干部輪流制”、“個人崗位責任制”等等,讓每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中,讓他們體會到參與的樂趣,時時意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
四、用愛對待學生
愛是教育的核心,是一種力量,是一個教育工作者心靈深處真誠的涌動。“欣賞、尊重、寬容、發展”,應成為我們處理師生關系的基本原則,更應稱為我們教師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愛是教師做媒的語言,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的奉獻。師愛是一種寬容的愛,無私的愛,愛得深沉、持久。學生對老師的愛往往刻骨銘心,終身難忘。楊老師推行的是愛的教育,她說“教師對學生關心得越多,師生感情就越密切,以為老師不僅要重視教給學生知識,還要關心她的生活,關心她的思想……”才能真正的促進每位學生的主動發展。
作為孩子,他們渴望老師真心地關愛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需要老師用欣賞的態度贊賞和關愛他們,用積極的心理意向鼓勵和期待他們。他們就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發芽的種子,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就會萌動、滋生。作為教師,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巨大影響,讓我們真心地去愛學生,去賞識學生。
通過對楊老師文章不斷的閱讀,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中感悟。“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成敗”。班主任肩負著神圣而艱巨的任務,班主任更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礎,樹立正確的、積極的人生觀,做個快樂的班主任。最后,我想說一句楊老師講過的一句話:“走近你,我的心中就有花兒靜悄悄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