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會+陳云科

【摘要】 目的 探索分析臨床疑難配血的影響因素以及相應處置措施。方法 50例疑難配血患者, 由市中心血站血型室進行疑難配血試驗, 共同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輸血前相關檢查資料, 總結疑難配血發生的主要原因, 并實施相應預防對策。結果 導致疑難配血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不規則抗體, 占32.00%;抗體減弱, 占22.00%;抗原減弱, 占20.00%;自身冷抗體, 占16.00%;ABO亞型, 占10.00%。結論 通過分析疑難配血產生因素后, 實施相應處置措施, 可確保輸血安全。
【關鍵詞】 疑難配血;影響因素;處置措施;輸血安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6.0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influence factors of clinical difficulty blood matching and its disposal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50 difficulty blood matching patients received difficulty blood matching tests performed in blood type room of municipal blood station. Related examination data of patients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summarize main reasons caused difficulty blood matching and perform corresponding precaution measure. Results Main reasons caused difficulty blood matching were irregular antibody, accounted for 32.00%, weakening antibody, accounted for 22.00%, attenuated antigen, accounted for 20.00%, cold auto-antibody, accounted for 16.00%, ABO blood subgroup, accounted for 10.00%. Conclusion Blood transfusion security can be insured by analyzing influence factors of clinical difficulty blood matching, and performing corresponding disposal measure.
【Key words】 Difficulty blood matching; Influence factors; Disposal measures; Blood transfusion safety
輸血的主要目的在于補充機體凝血因子、維持血容量、增加血紅蛋白促進攜氧能力, 屬于代償性和支持性療法。輸血效果雖顯著, 但輸血存在風險, 輸不相合的血液有可能產生輸血反應;在輸血前加強規范血型鑒定、抗體篩查與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 是輸血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由于患者用藥差異和病情不同, 容易出現臨床疑難配血現象, 若不能正確處理將會引起輸血不良反應、病情延誤[1]。提高疑難配血影響因素的分析及處置能力, 可為臨床輸血提供支撐保障并有效提高輸血安全。本文旨在探索分析臨床疑難配血影響因素及相應的處置措施, 具體內容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市中心醫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疑難配血患者為此次研究對象, 其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齡25~65歲, 平均年齡(45.61±6.87)歲。本次研究患者均知情, 且簽署書面同意書。
1. 2 方法 儀器:80-2式臺式低速離心機[上海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手術機械廠]、KA-2200免疫血液學離心機(日本Kubota久保田)、電熱恒溫水浴箱(姜堰市新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Diana專用孵育箱、Diana專用離心機、Diana卡式判讀儀。試劑:抗-A、抗-B血型定型試劑、ABO試劑紅細胞、抗-D試劑、抗體篩選細胞、抗體鑒定譜細胞(均由上海血液生物醫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凝聚胺試劑(珠海貝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微柱凝膠法所用微柱凝膠卡及試劑均由Diana提供。方法:使用試管法及微柱凝膠法同步做ABO血型、Rh血型、抗體篩選、抗體鑒定, 分析疑難影響因素并采取對應處置措施;使用鹽水介質、凝聚胺介質、抗人球介質試管法做交叉配血試驗。本次操作流程均按照依據試劑、儀器說明書所制定的SOP嚴格進行。
2 結果
導致疑難配血發生的主要原因為不規則抗體, 占32.00%;抗體減弱, 占22.00%;抗原減弱, 占20.00%;自身冷抗體, 占16.00%;ABO亞型, 占10.00%。見表1。
3 討論
疑難配血包括血型鑒定、抗體篩查與鑒定及交叉配血試驗等。不規則抗體檢測, 正確的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實驗是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血液制品的保障[2]。血型鑒定、交叉配血試驗的結果可由于各種因素受到影響, 從而直接影響患者輸血治療效果。為防止交叉配血不合的現象, 避免輸血反應等問題發生, 應加強檢測工作, 保證輸血治療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3]。
對疑難配血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包括:①不規則抗體:不規則抗體是指不符合ABO血型系Landsteiner法則的血型抗體, 也就是抗-A或者抗-B以外的抗體。紅細胞不規則抗體多為免疫性抗體, 通常由輸血、妊娠或藥物等刺激產生。包括紅細胞同種抗體和自身抗體, 可致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困難。②抗體減弱:機體存在免疫耐受現象, 可出現特異性抗體水平下降和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免疫抑制的患者或經免疫治療的患者血清、新生兒血清、正常老年人血清都可能出現抗-A1 抗-B減弱, 甚至消失的現象。③抗原減弱:常發生于特殊疾病, 比如肝硬化、白血病患者, 有時可發生于特殊體質的獻血者。④自身冷抗體:主要是指最適反應溫度在室溫特別是在4℃的自身抗體, 部分患者體內存在病理性自身冷抗體, 對血型鑒定及配血試驗產生影響, 導致正反不符、配血不相合。當溫度在37℃時, 可表現為凝集減弱或消失, 當溫度在4℃時, 可表現為凝集出現或加強。⑤ABO亞型:ABO血型系統中除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主要表現型以外, 人群中還有一部分A和B血型的變異型, 稱之為ABO亞型。ABO亞型在常規試驗中常表現為正反定型結果不一致, 不同ABO亞型常呈現獨特的正反定型結果, 給交叉配血和血型鑒定帶來一定難度。因此對于需輸血的疑難患者進行配血時, 除應考慮除操作誤差及試劑、設備因素外, 還需考慮不規則抗體、抗原抗體減弱、自身冷抗體、ABO亞型檢測等因素影響。對有輸血需求的患者進行輸血前不規則抗體篩查, 可避免溶血性輸血不良反應和紅細胞輸注無效的發生[4]。不規則抗體是導致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困難的首要原因, 認為最嚴格的交叉配血能配上就安全的認識是不全面的, 抗體篩選和鑒定比交叉配血更敏感。抗篩作為輸血前檢測的一部分, 它提供了比交叉配血更為可靠和靈敏的抗體檢測方法。抗體篩查與鑒定和交叉配血試驗相結合, 提高配血成功率, 防止不規則抗體血液輸注給患者;抗原抗體減弱, 應結合患者基本資料如疾病史、藥物史及年齡等因素分析, 并制定試驗方案;正常情況下, 大部分人體血清中存在低效價的冷抗體, 但不足以影響血型鑒定及配血試驗, 冷抗體效價較高者會直接影響血型鑒定與配血, 同時應注意區分冷凝集與假凝集, 在試驗中由于溫度過高或過低, 時間太長水份蒸發, 血清濃縮, 容易出現緡錢狀現象(假凝集), 某些肝腎疾病, 血中纖維蛋白原或蛋白增高或因輸代血漿血中含大量右旋糖酐, 都能使紅細胞形成緡錢狀, 被誤認為凝集, 這兩種現象如果不認真分析, 都會干擾血型正確鑒定[5];造成ABO亞型的主要原因為堿基突變和氨基酸置換, 由于ABO亞型的紅細胞(A或B抗原)抗原性減弱, 所以抗A或抗B的試劑有時不能檢測出其抗原性, 造成血型鑒定和交叉配血困難[6]。
通過分析疑難配血發生的主要原因后, 采取相應處置措施:①不規則抗體的處置:對有輸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內需要接受多次輸血患者應進行不規則抗體篩選、鑒定;在出現血型正反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時應進行不規則抗體篩選與鑒定;通過抗體篩查、鑒定, 結合自身對照、吸收等措施正確定型, 并查找提供抗原陰性的血制品可減少輸血反應, 提高治療效果。②抗體減弱的處置:為防止抗體缺失, 應4℃條件下適當延長反應時間, 增加反定型血清量, 并將判定結果放置在4℃的環境下, 15 min后再進行離心處理, 確定血型后, 同型輸血。③抗原減弱的預處置:可在進行交叉配血試驗前, 對患者進行血型家系調查等, 4℃條件延長正定型反應時間, 吸收放散試驗確定血型后, 再進行同型輸血[2]。④自身冷抗體的預處置:多發生在冬春季節, 一般將患者細胞用37℃溫鹽水洗滌, O型紅細胞4℃條件下吸收患者血清中的冷抗體后, 再進行血型鑒定。同時也可以使用自身細胞吸收冷抗體后, 進行血清反定型試驗。而對于紅細胞已凝集標本或冷凝集素效價較高標本, 可在鹽水中反復洗滌(37℃), 直至細胞不凝集時, 再進行正定型[7];交叉配血盡量在37℃條件下進行, 或者進行卡式配血, 可避免冷抗體的干擾[2]。⑤ABO亞型處置:ABO亞型的鑒定方法有:在紅細胞正定型中加做抗AB、抗A1、抗H的檢測, 并觀察紅細胞與其凝集的強度;反定型加做A1C、A2C, 觀察血清中是否含有抗-A1, 并鏡檢觀察弱的混合外觀。同時做吸收放散試驗, 亞型細胞一般具有吸收能力弱而放散能力強的特點;應加強唾液血型物質的檢測有助于ABO亞型的定型[2]。
總之, 規范輸血前血型鑒定、不規則抗體檢測和交叉配血試驗, 可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檢測保障;提高疑難配血發生因素分析能力, 同時結合患者的疾病史、臨床診斷, 年齡等信息, 實施規范的處置措施, 可防止輸血不良反應發生, 確保輸血安全。
參考文獻
[1] 屈英曉.探討48例疑難配血原因分析及輸血處理.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375-376.
[2] 董興華, 林正明, 江建鋒, 等.36例疑難配血原因分析及解決方案.中國輸血雜志, 2012, 25(5):481-482.
[3] 何治.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及其處理辦法.中國民康醫學, 2015, 27(5):18-19.
[4] 施麗, 田雪梅.伊犁地區患者不規則抗體檢測情況分析.中國輸血雜志, 2014, 27(6):638-639.
[5] 簡勤. ABO血型鑒定錯誤的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醫學信息, 2013, 26(11):582.
[6] 張永梅, 李曉陽.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克服辦法.衛生職業教育, 2006, 24(16):126-127.
[7] 胡蓉蓉.臨床疑難配血相關因素分析與應對措施.中國現代醫生, 2012, 50(13):113-114.
[8] 項嘉亮, 黃偉剛, 陳炎添. 臨床疑難配血相關因素臨床疑難配血相關因素、相應處置措施及臨床意義. 分子影像學雜志, 2015(1): 48-50.
[9] 宋海燕, 董麗, 崔丹, 等. 38例臨床疑難配血原因的分析及處理. 感染、炎癥、修復, 2011, 12(3):183.
[10] 潘艷, 鄭兆麗, 徐倩, 等. 18例疑難配血原因分析.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4(23):3344-3345.
[11] 高麗平, 張紅旗. 臨床疑難配血常見因素分析及解決辦法.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9(15):244-245.
[12] 馮天華, 趙長霞, 陳艷平, 等. 臨床疑難配血原因分析及對策.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12, 14(3):108-109.
[13] 于宏亮, 王小杰, 王建瑞. 探討62例疑難配血的原因及處理對策. 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10):280-281.
[14] 劉敬閃, 田亞娟, 趙倩, 等. 自身抗體引起疑難配血的處理對策.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3(5):669-670.
[15] 高麗平, 張紅旗. 疑難配血46例因素分析及處理. 中國保健營養, 2013(6):519.
[16] 袁碧和. 疑難配血試驗與臨床輸血的研究. 重慶醫學, 2013(24): 2871-2872.
[17] 羅淑蘭, 胡永紅, 陳小潔, 等. 106例疑難配血原因分析及輸血處理. 廣州醫藥, 2013, 44(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