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團建是共青團改革的重要方面,而高校二級學院的團組織,作為與青年學生聯系緊密的基層組織,其工作開展是否有成效,對于共青團改革工作有重要的意義。文章,探索推進高校二級學院團組織建設相關工作地開展,使二級學院團組織真正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關鍵詞:高校二級學院;團組織建設
隨著共青團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作為團建的主要陣地,如何更好地服務青年、引領青年,如何圍繞共青團的根本任務做好青年學生的工作,已成為各高校共青團建設重點探索的課題。而高校的二級學院圍繞“引領思想,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團組織建設方面應該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根據開展的各項工作查漏補缺,推陳出新,革故鼎新。以思想政治教育為核心,從“組織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網絡育人”四個緯度來推進相關工作地開展。
一、組織育人
1.積極推動組織制度建設
學院團委要加強對學生會及學生社團工作的指導和管理,幫助完善學生會、社團的規章制度,如《團費管理辦法》《學生會換屆選舉制度及方法》《學生社團管理制度及條例》等規章,進一步規范學院團學工作。對學生干部的行為進一步加強監督和規范,使其真正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從組織上對青年學生的思想行為加強引導。
2.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學院團委可探索形成“二縱,三橫,四協同”的基層團組織管理運行新模式。“三橫”指的是分別由低、中、高年級各個團支部組成的三個橫向面。“兩縱”是指團學各部門通過和各班班委、團支部建立縱向渠道連接大一到大四年級,實現相關信息的全學院覆蓋。“四協同”指的是學院團委與校團委、各兄弟學院團委、各社團以及其他各類組織的相互協同。該新型運行模式,充分實現了“信息傳達順暢,活動開展順利”的初級目標,也為根本任務的實現奠定了組織管理運行基礎。
3.加強團員骨干隊伍建設
探索建立二級學院人才班,加強團員骨干隊伍的建設。人才班可面向團學干部和班級主要干部等團員干部群體進行招生,針對他們在開展學生工作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需要具備的技能,開展一系列培訓課程。比如,公文、新聞稿寫作系列培訓,基礎管理理論培訓,管理心理學培訓,辦公軟件應用系列培訓,攝影系列培訓等。
4.充分發揮團干部的示范效應和核心作用
團干部是團員青年的優秀代表,是充分發揮共青團作為群團組織的動員力和組織力的關鍵所在,對青年有著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只有把團干部隊伍建設好,才能更好地發揮領導帶頭作用。為此,學院團委應積極開展各類活動,宣傳團干部優秀事跡,引導更多團員青年提升思想,提高自我。其中最典型的即為“五四”評優活動,總結先進事跡,在學院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實踐育人
1.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相結合
為順應當前新形勢,學院團委可通過團課的形式,以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學習等為主題,為同學們分析會議思想,貫徹會議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走正確的人生道路。同時,在學院團委的領導下,各團支部開展一系列主題團日活動,通過“教室里學習理論知識,教室外進行實踐活動”的方式,將理論學習的知識在活動中實踐,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化、經常化、系統化和縱深化。這一系列的活動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個人實踐與公益實踐相結合
學院團委應大力宣傳并鼓勵青年學生參與到各類實踐活動當中去,比如“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將自身專業與未來訴求相結合,自身能力與社會需求相結合,自身價值與群體價值相結合的實踐模式,充分實踐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責,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青年學生的一份力量。
三、文化育人
1.校史文化傳遞
學校的發展史,是一部生動的艱苦創業史、改革創新史和文化發展史。推動校史文化傳遞,可以使同學們感受到學校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激勵他們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為此,學院團委應大力宣傳并鼓勵學生學習校史,認真對待始業教育,并將校史知識的學習穿插在日常活動中。
2.校情文化感知
為發揮先鋒模范的帶頭作用,將身邊優秀團員青年的事跡進行挖掘并加以宣傳,在學院內形成了“學習先進,共同進步”的良好文化氛圍。開展“優秀教師面對面”活動,每一期都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邀請優秀教師與同學們面對面交流,增加同學們吸取知識的渠道,拓寬同學們的知識面。為發揮優秀教師積極影響,還可在院內開展“好老師”評選活動,在展示教師風采的同時,拉進師生關系,形成尊師、敬師、愛師的優良風氣。
堅持學風建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倡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以引導學生自覺參與為前提,可通過增加教師伴讀等環節,使學習的“主體性”教育漸漸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
3.校園文化體驗
校園文化活動是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載體。舉辦文化藝術節、體育節、德育節等系列主題活動,能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成長氛圍,增強學生的凝聚力,使廣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學院團委要追求辦成高質量的活動以服務廣大青年師生,豐富師生生活。如畢業生晚會、暑期社會實踐成果展示、“三走”等活動,都是很好的平臺和載體。
四、網絡育人
1.加強陣地拓展
為擴大共青團的影響力,必須積極拓展各網絡陣地的建設,探索建設“一聲一號一博”體系,即“青年之聲”平臺、學院團委微信公眾號,學院團委微博。該體系的形成,使團組織的網絡陣地不斷拓展,以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青春正能量。
2.倡導正能量
在內容建設方面,要注重以介于理論語言和大眾語言的話語體系,來創作文化產品,傳播正確思想,針對不同群體的需要,創作不同內容產品,提供不同的信息,倡導青春正能量。在重點工作的開展方面,學院團委也要在第一時間通過網絡平臺展示和推進。
高校二級學院團組織建設,應該在“中國夢”的引領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著力培養青年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國家的黨政方針在青年學生中得到有效傳達,讓青年學生的意愿需求得到有效表達,讓青年學生與學校、老師實現有效溝通和互動,使二級學院團組織真正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作者簡介:
步振道(1984—),男,助教,碩士研究生,嘉興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