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茹+馮宇翔+高苗苗+胡傲+白雪靜
【摘要】目的 循證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例。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對比兩組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結果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及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量量表(MLHFQ)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耐力,改善病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慢性心力衰竭;循證護理干預;運動耐力;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41.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7..02
心力衰竭是由于炎癥、心肌病、心肌梗死、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損傷,致使心肌功能和結構變化,導致心室充盈或泵血功能低下而形成的疾病[1]。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續存在的穩定、惡化或失代償心衰狀態,運動耐力降低是心衰患者進行就診的主要因素[2]。故為提高患者運動耐力,改善生活質量,本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實施循證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25例。所有患者均經心電圖檢查確診,心功能分級為Ⅱ至Ⅲ級,無其他危重疾病及功能障礙者,并對本研究知情。對照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45~76歲,平均(63.7±5.8)歲;病程2~8年,平均(4.6±1.5)年。研究組男12例,女13例;年齡48~80歲,平均(64.1±5.5)歲;病程2~9年,平均(4.8±1.2)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如:根據不同病因進行用藥護理、加強基礎疾病的管理、幫助患者戒煙、戒酒等。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循證護理干預。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循證:不良心理及對疾病認知不足易導致患者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差;方法:在患者治療期間全程實施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調整患者心理狀態。(2)飲食調理:循證:老年患者機體各功能在逐漸退化,良好的營養供給可增強體力,延緩功能退化;方法:指導患者多食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等低脂、低鹽的飲食,少食多餐。(3)適宜運動:循證:運動耐力低下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原因;方法:指導患者進行規律性有氧運動及呼吸訓練,并督促患者長期堅持。(4)家庭指導:循證:因患者出院后缺少監督,不利于病情控制;方法: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及家屬相關護理技能,并通過電話、微信及上門隨訪等方式進行護理指導。
1.3 評價標準
運動耐力:測量患者在6 min內最快速度行走的距離,距離越長則運動耐力越好。生活質量評定:應用MLHFQ量表對患者出院6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2],共21個條目,計0~5分,總分0~105分,分數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心功能分級標準:Ⅰ級:日?;顒硬粫饑乐胤α?、呼吸困難或心悸等癥狀;Ⅱ級:休息時無發作癥狀,活動時引起上述癥狀;Ⅲ級:休息時無發作癥狀,輕度活動便會引起上述癥狀;Ⅳ級:單純休息仍會出現心絞痛等癥狀,任何活動后均會加重發作[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運動耐力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
護理干預后,對照組MLHFQ評分為(78.5±4.7)分,低于研究組的(90.3±5.6)分,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治療慢性心衰的主要目標為減輕臨床癥狀、延緩心肌重構發展、提高生活質量。護理人員需在患者治療期間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運動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及MLHFQ量表評分明顯低于研究組,說明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耐力,改善生活質量。其原因為循證護理干預通過全程心理疏導有效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健康教育有效增強患者對疾病認知度,消除認知誤區,增強治療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面對病后生活[4];飲食調理有效保障患者機體營養吸收均衡,延緩各機體功能惡化,增強體力及抵抗力,利于進行康復運動;適度的運動及呼吸訓練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肌收縮功能,改善呼吸困難等癥狀,提高運動耐力,延緩心肌重構的發展及病情惡化;家庭指導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時的護理指導有效減少家庭護理不當導致的病情惡化,降低再住院幾率,同時有效改善患者及家屬的健康行為,構建良好的生活環境[5-6]。多種方式聯合作用對患者心理、生理、生活環境均起到良好作用,故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實施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運動耐力,延緩心肌重構的發展,改善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旭燕.慢性心力衰竭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及價值評估[J].臨床醫學,2016,36(08):38-40.
[2] 吳長麗,趙躍武,唐 丹.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6,24(11):861-863.
[3] 劉 維.優質護理對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情況的作用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01):176.
[4] 趙莉莉.探討健康教育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6,22(33):136-137.
[5] 楊滿梅.呼吸訓練對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運動耐力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1):808-809.
[6] 胡永瓊,鄧云霞.出院計劃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04):531-534.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