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懲罰與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宗旨”是監獄一貫堅持的方針。監獄是對罪犯進行懲罰與改造的場所,罪犯心理矯治是教育改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凡是有利于罪犯改造重生的手段和方法都應該納入到司法實踐中。催眠技術在監獄罪犯改造中的應用應該說正處在積極探索實踐中。本文通過分析催眠技術的實效特點以及目前監獄心理矯治工作的不足來對催眠技術在罪犯心理矯治中的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 罪犯心理 矯治 催眠
作者簡介:楊康,江蘇省金陵監獄。
中圖分類號:D91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65
一、催眠簡介
(一)催眠的歷史
催眠是一種既古老又神奇的心靈調整術。在我國歷史上有很多的記載,如祝由術、請竹籃神、青蛙神、道士神婆治病等。當時由于認知有限,往往借助于鬼神等外界力量進行解釋。直至18世紀,奧地利的麥斯默提出“動物磁氣說”用于解釋催眠術,從此催眠研究進入流體力學時期。1841年英國醫生布雷德爾在《神經催眠術》一書中介紹到,催眠其實就是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并且將這種引導人進入清醒和睡眠之間的狀態的技術稱為催眠術。至此,催眠研究進入了科學時期?,F在,催眠術已經越來越多的受到認可和接受,并不斷用于醫療、教育等社會實踐領域中。
(二)催眠的定義
催眠是以催眠師通過放松、單調刺激、想象等為誘導引起的一種意識高度集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被催眠者對催眠師的暗示高度敏感,但對周圍的其它刺激則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在旁觀者看來被催眠者好像進入到了類似睡眠的心理狀態。在催眠時,人的腦波在 波和 波狀態下進行。這是催眠的生理機制。在這種狀態下被催眠者往往不能夠自己進行判斷、自我需求也減弱。此時被催眠者的感官、認知往往會發生一定的扭曲。被催眠者會根據催眠師的指示并做出各種反應。仿佛被精神操縱、施了魔法一樣。
催眠療法正是指用催眠的技術使被催眠者的主觀意識變得極度狹窄,借助療愈性語言暗示,消除心理困擾,改善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學治療方法。
(三)催眠的功效
催眠的功效非常廣泛,在催眠中,人可以進入到非常深的潛意識狀態。在這種狀態下,身心一體,通過意念可以改變人的感覺、意識和行為,同時還可以對人體的呼吸、血壓、新城代謝等生理反應產生作用。催眠是一門技術、一種工具,只要運用得當,就可以在與人心理有關的方方面面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例如催眠可以治療神經癥、心身疾病、性功能障礙,在牙科、眼科、耳科應用、矯正不良習慣,緩解疼痛、潛能開發(如增強記憶能力、提高運動員成績)、刑事偵查訴訟、再難修復整合心靈等方面都有較好作用。
(四)催眠的特點
催眠技術在罪犯心理咨詢及矯治中有以下的一些特點,使其在使用時能夠獨樹一幟,立竿見影。
第一,催眠技術不僅僅可以由他人對自己進行操作,也可以由自己對自己進行操作。也就是自我催眠法,自己對自己進行催眠。事先給自己設定好適合于自我的催眠語,然后再在自我催眠時利用積極的暗示進行潛意識活動,從而達到治愈身心疾病、調節健康狀態的目的。自我催眠在現實中有很多的應用,比如誠心祈禱、修練瑜伽、宗教氣功等都是現實生活中的自我催眠。自我催眠最大的利好就在于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進行。簡單方便,無需他人幫助,又不需要資金投入,非常實用。
實施自我催眠可以調整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身心一體,彼此間存在著微妙的連接。比如身體的疾病可能引起焦慮、恐懼、驚慌等心理上的變化,而心理上的消極體驗也會進一步惡化身體疾病。反之積極的情緒和積極的身體變化也存在這種關系。所以通過心理來調理生理狀況是完全行得通的,特別是在深度催眠下更是如此。經由自我催眠來調節生理狀態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例證有許多。例如楊玉妹等人的研究發現自我催眠療法可使慢性疼痛患者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狀態等負性情緒得到改善。
第二,催眠療法在心理咨詢及治療中具有療程短,見效快的獨特特點。一般的心理問題三到五次便會見到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常規的心理咨詢及矯治手段是在意識層面進行的,認知領域占到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因而效果一般,易反復,而且很難接觸到問題的深處本質。催眠技術能夠直接與來訪者的潛意識溝通,與意向和情感層面的聯系密切,容易找出問題的根源,因而解決起來也更加的徹底快捷,病癥的反復也少。南通市第四人民醫院的戴偉華、沈均等人曾對患有神經癥、少年行為、學習問題等121例心理障礙患者采用催眠進行治療,每周兩次各30-40分鐘,10次為一個療程。結果發現總有效率91.74%。說明催眠療法治療心理障礙療效較好,易被接受。
第三,催眠療法這一技術功用快捷、效果好、無須藥物、無副作用、應用面廣、不須昂貴設備而可以達到功效。催眠療法是一種生態療法,只要正確的掌握基本原理就可以安全無毒的放心使用。是一種精神領域的良好療愈方式。
二、監獄目前心理矯治工作的不足
手段服務于目的。引入催眠技術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為解決具體實際問題而來的。這些實際問題包括:
(一) 合格心理矯治工作者的數量相對于罪犯總數而言偏少
監獄從事心理矯治工作的主打力量是民警,雖然目前不少監獄都有幫教單位,但收效極微。不少民警還要承擔罪犯生產安排、值班夜巡等事務,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從事罪犯心理矯治工作的專業人員總體規模依然較小。
某監獄2013年6月警察總數為560人,但專職從事罪犯心理矯治工作的僅5人,比例為0.89%,與國際通行10%左右的比例相去甚遠,而且現有專業工作人員,幾乎都是“半路出家”,絕大部分都缺乏系統的心理矯治技能訓練,缺少經驗積累,短時間內無法適應相對復雜的罪犯心理矯治工作。
因此,雖然監獄機關都設有心理矯治機構,配備專業人員,雖然國家已經培養了大批心理咨詢師,但這還遠遠不能滿足罪犯心理矯治工作的需要。
咨詢師人手不足又事務繁雜,必然導致咨詢的后續跟蹤較少,效果的延續時間受到限制。不少罪犯在咨詢階段內會表現出較好的狀態,但是一旦脫離咨詢,問題很快又會死灰復燃,無法自我緩解。
(二) 監獄心理矯治工作手段少,大多見效慢,且擁有處方權的人更少,較大的束縛了監獄改造罪犯的需要
常規的心理矯治所運用的基本技術有例如沙盤治療、精神分析、認知療法、繪畫分析等。這些常規的矯治手段所需要的矯治時間及矯治次數多,對警力造成較大壓力,對咨詢師腦力體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此持久戰對提升監獄工作效率相當不利。例如精神分析治療屬于長程治療,其往往需要打開來訪者潛意識,對人格和深層心理做工作,因此時間精力耗費的較多。
由于沒有足夠多的時間投入,常規咨詢手段見效少的現象也比較普遍。例如沙盤治療是不少咨詢師喜聞樂見的矯治方式,但此種矯治方式屬于慢工出細活。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保障那么效果將會非常有限,甚至招來阻抗。
三、 催眠技術在罪犯心理矯治中的實用性分析
(一)實現醫患分離,緩解心理矯治者不足的困境
自我催眠可以自己給自己催眠,一旦學會了自我催眠的方法,罪犯就可以自我療愈,受治療者自己成為了治療者,這可以極大地節省心理矯治工作者的精力。同時自我催眠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不需要民警或者其他罪犯的幫助,不會對他人的生活帶來影響。并且在罪犯結束心理矯治后,可以繼續使用催眠技術進行自我療愈和成長,咨詢的效果實現了最大化的延長。
例如罪犯經常長時間從事單調乏味的室內勞務加工,人口密集,勞動緊張。長時間高強度的勞動會使罪犯的心理出現疲勞狀態,長此以往罪犯會產生感到煩躁、焦慮、易發怒、思路不清晰的狀況。此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較長時間的放松休息,比如休息三四天,甚至度個假。但是在監獄這是一種奢望。這個時候如果罪犯利用工間休息,或者晚間收封后做上一次自我催眠,那么,他們的疲勞、緊張、煩躁就會隨風而去、一掃而光,而且還會感到精神振奮、心情愉快。為下一天的勞動改造做好準備。
(二) 催眠療法療程短,見效快,極大提升工作效率
催眠療法可以在相同的時間段內矯治更多的犯罪分子,極大地節約了民警在單個矯治個案上的工作時間,這樣也就增加了可以被實施矯治的罪犯數量。這對于提升監獄的罪犯改造水平大有裨益。不少罪犯的犯罪動機是由幼時創傷引發的,催眠療法是在潛意識層面進行的,此時不少幼時創傷可以得到療愈。從這一點上講催眠療法對于降低罪犯的重新犯罪率很有幫助。
(三)安全有效,助力平安監獄建設
催眠療法安全無副作用的自身特點使之符合了監獄工作堅持的“安全為天、改造為本”理念,可以推進平安監獄建設, 促進監獄持續安全穩定。催眠療法無需藥物、無副作用的特點對以安全為工作重心的監獄來講很有市場。在安全的前提下為罪犯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及矯治,大力倡導推進催眠治療前途無限。
注釋:
王雪.催眠在中國的應用.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2011,38(S3).145-146.
楊玉妹.自我催眠療法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應用.中國民康醫學.2012,24(4).389- 390.
戴偉華、沈均、吳紅霞.催眠療法在心理障礙治療中的應用.中國民康醫學.2006,18(12).1031.
李睿.監獄管理中罪犯心理矯治工作現狀及對策——以江蘇某監獄的矯治實踐為例.南京理工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