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是指在業務部門內設立,由部門負責人主持召開,本部門檢察官參加,對重大疑難復雜或在法律適用上有重大爭議的案件進行討論、研究,為案件主辦檢察官辦理案件提供咨詢服務的業務會議。該制度是檢察辦案咨詢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完善司法責任制,提高辦案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司法實踐中,該制度面臨著流于形式、規范缺失、監督不力等問題,甚至異化為分擔辦案責任風險、逃避辦案責任的避風港,遠遠背離了設計初衷。本文就上述問題加以探討,為該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議。
關鍵詞 檢察官 聯席會議 風險
作者簡介:孫嘉毅,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檢察院助理檢察員,研究方向:案件管理學。
中圖分類號:D9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90
一、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面臨的問題
(一)流于形式,實際作用有限
雖然現在檢察官聯席會議得到開展,但是部分檢察官還是會受思維慣性和工作習慣影響,仍然按照過去的行政辦案方式辦案。即遇到問題就請示部門負責人,或與部門負責人私下交流、探討。檢察官聯席會議仍非檢察官解決疑難問題的首選,如果不是法定程序必須召開就不召開,召開了也往往流于形式,單純走程序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二)缺乏統一系統的規定
現行《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規則》等法律法規未對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作出明確規定,導致該制度在實際運行中容易受到忽視。 各地檢察機關雖制定了相應規定,但多是框架性規則,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各地制度規定也不盡相同,使得聯席會議制度難以按照統一的機制實施。
(三)設置重疊,分工不明
高檢院要求建立健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業研究小組等檢委會決策輔助機構以完善檢委會咨詢機制,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與專家咨詢委員會、專業研究小組同為檢察辦案咨詢制度的組成部分,能夠增強多樣性,發揮互補性。但幾個模式的組成成員可能出現重疊,目前尚未明確各自的研討范圍、相互的關系,標準、分工的不明晰,可能會導致司法實踐中出現“一案四會”的重疊情況,增加司法成本,影響辦案效率。
(四)程序規范化需要加強
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雖已有框架性規定,但尚無具體實施細則,會議的啟動、審查、討論、決定各環節亟需規范、完善。如:提請報告、會議記錄等文書沒有明確格式,記錄混亂,缺乏規范;聯席會議的提請到召開時間不明確,有時較為倉促,準備時間不足;會議討論程序不規范,發言隨意沒有時間、次數限制,效率不高、質量不足;會議記錄不能及時上傳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無法實現全程留痕等。
(五)監督不力
雖然檢察官聯席會議只是議事機構,但是其也承擔著一定監督職能,與會檢察官可以自由發表對案件的意見和看法,通過會議記錄的全程留痕對辦案檢察官形成一種隱性制約。但實踐中存在檢察官不發表意見或只是泛泛談談不發表真實看法的情況。會議記錄也存在記錄不全面及上傳不及時的情況。此外,檢察官聯席會議的外部監督手段也比較匱乏,導致聯席會議無法更好開展,取得預期效果。
二、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的完善建議
(一)盡快制定統一規定和實施細則
機制的良好運行離不開制度的保障,應盡快制定統一的運行機制以保障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其預期功能,并使之能夠長期、穩定、高效地運行發展。建議盡快在《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規則》中加入檢察官聯席會議的相關規定,并在參考各地檢察機關關于聯席會議制度的優秀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二)明確功能定位,合理協調關系
檢察官聯席會議應成為辦理疑難復雜案件的決策參考。這一平臺的優勢在于,能讓檢察官們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辦案經驗得到充分發揮,通過沒有職務差異的平等交流來深入交換意見,為辦案檢察官的決策提供全方位的參考。
需要注意的是,檢察官聯席會議只能是咨詢機制,討論形成的傾向性意見只能作為辦案決策的參考,不能賦予其強制力。檢察機關司法改革的初衷就是在辦案責任制基礎上保障案件承辦人的獨立決定權,檢察官辦理案件具有獨立性和親歷性,聯席會議只能承擔咨詢幫助的作用,不能代替決策。明確其定位,既能避免回到個人承辦集體決策的老路,也能避免其異化為主任檢察官規避辦案責任的避風港。
此外,要合理協調檢察官聯席會議與專家咨詢委員會、專業研究小組等檢委會決策輔助機構的關系,明確分工,避免重疊。檢委會是檢察院內部的最高決策機構,根據《人民檢察院組織法》及《檢委會議事規則》的規定,檢委會的職責主要是負責檢察機關內部規范制定和解釋、總結檢察工作經驗、討論重大疑難案件及其他有關檢察工作問題。然而實踐中,越來越多的疑難案件上報檢委會,導致檢委會基本成了疑難案件討論會,而無暇顧及檢察業務建設、檢察工作總結等全局性工作。 檢察官聯席會議應成為檢委會的減壓閥和過濾器,除法定必須上報檢委會審議的案件,其他疑難復雜案件應盡量通過聯席會議提供參考,由承辦檢察官自行決定,業務上的疑難問題盡量在業務部門內部解決,為檢委會節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聯席會議減壓過濾,專家咨詢委員會、專業研究小組等機構輔助決策,從而避免職能重疊、層級混亂。
(三)規范檢察官聯席會議程序
1.會議召開程序。應按照一定格式設計檢察官聯席會提請議討論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案情介紹、爭議焦點、傾向性意見及理由等,必要時可附相關法條、判例、學界觀點等,由案件承辦檢察官在提請召開檢察官聯席會議前規范填寫,并交予部門負責人。部門負責人審批報告后認為可以召開的,應在三日內安排召開檢察官聯席會議,并將聯席會議討論報告及相關案件材料在會議召開前一天交給各參會檢察官,以便與會人員準備。
2.會議組成人員。檢察官聯席會議應由部門負責人、案件承辦檢察官、部門各主任檢察官、會議記錄人員組成,協助辦案的檢察輔助人員可以列席會議。此外,業務部門應將會議信息提前通知案件管理部門及研究室,案件管理人員及調研人員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參加檢察官聯席會議。案件管理部門人員參加會議,可以對流程規范、檢察官職權行使情況等進行監督,進一步保障案件質量。調研人員參加會議,可以提供爭議問題觀點參考,拓寬疑難復雜問題的解決途徑。在必要的情況下,分管檢察長和相關部門檢察官也可以參加。
3.會議討論程序。聯席會議由部門負責人主持召開,首先,由承辦檢察官介紹案件情況,提出疑難問題或爭議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理由;其次,各參會檢察官可就案件情況及承辦檢察官意見進行詢問,進一步了解案件;再次,各參會檢察官應按照一定順序輪流發布意見并說明理由,最后,由會議記錄人員將會議討論過程及發表意見記錄在案,并由全體參會人員簽字確認。對于檢察官聯席會議的參考意見,由案件承辦檢察官自行決定是否采納,并在相關審查報告中說明采納或不采納的理由,并對決定承擔責任。
4.會議反饋機制。應當建立合理的咨詢意見反饋運用機制,區分會議結果的不同情形并設置相應的后續處理方式,建立咨詢會議與檢委會有效地過渡銜接機制,讓咨詢會議真正發揮監督指導檢察辦案作用,避免咨詢會議流于形式。
(四)建立健全監督機制
1.內部監督。檢察官聯席會議應全程記錄全面留痕,硬件設備方面,應在各業務部門均配備好掃描儀,便于會議記錄及時上傳進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還可以配置語音轉化文字設備,節省會議記錄人員的精力,更好更全面地記錄下會議討論內容;軟件制度方面,應對會議記錄的格式規范有更高的要求,全面規范記錄會議內容,會議記錄上傳時間也應加以限制,如應在會議后三日內將會議記錄及時上傳系統,原件則在掃描后及時入卷歸檔。
2.外部制約。一是可以定期將案件的終局性處理結果(如檢委會決定或法院判決等)與會議記錄進行參照對比,作為主任檢察官業務水平考核的依據之一,將參會檢察官的發言意見,納入檢察官業績評價的參考。二是將檢察官聯席會議也納入案件質量評查的一部分,會議的召開與否、流程規范、意見采納等都作為評價案件質量的一部分,進而推動辦案質量的提高。
注釋:
何楚儀.主任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的完善構想.法制與社會.2015(12).
賀衛、吳加明.主訴檢察官聯席會制度的檢視、定位與完善——以浦東檢察院公訴一處2008 年至2010 年情況為切入.中國刑事法雜志.2012(8).
傅靜.檢察改革情境下的檢察辦案咨詢制度——以專業檢察官會議為進路.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 .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