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榮
摘 要:教學要講求藝術,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教師要有積極的情感投入,要有相應的語言風格,要有機智的臨場發揮,要有恰當的教學態勢。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
課堂教學語言是教師在課堂向學生傳遞信息的最主要手段。教師語言藝術是教師言傳身教、做好教育工作的工具,它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斷提高能力,并形成健全人格。如何才能擁有很好的語言修養并充分發揮教學語言藝術的教育功能呢?
一、要有獨特的人格魅力
“言為心聲?!币胝Z言美,基礎在于心靈、人格美。教師的人格魅力首先來源于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我們常說的“師愛”,是師德的核心。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一句熱情的話語給學生以鼓勵;當學生受窘時,一句解圍的話幫助學生解除尷尬;當學生自卑時,別忘記用他的“閃光點”燃起他的自信心;當學生痛苦時,一句安慰的話撫平學生心靈的傷痛;當學生有錯誤時,教師要用正確的方法和態度幫助學生改正錯誤,對學生要有友善的態度,與學生交談要換位思考,使學生從心底里體會到,老師的所作是為了自己好,是為了自己的發展。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才能打造教師的人格魅力。
二、要有積極的情感投入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和學習的原動力。情感因素在課堂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活動是在情感的影響下進行的。積極的師生情感促進課堂教學,消極情感阻礙課堂教學。教師積極的情感投入是學生課堂學習努力和進步的動力。教師通過對教育事業、教學工作的熱愛,通過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創新等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情感的投入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因此,教師情感投入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的情感傳遞了對學生的關懷和指導,激起了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心理效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教師情感是教育的力量與源泉,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
三、要有相應的語言風格
語文教師的語言要傳達課程內容,傳達文本的主要內容,所以要準確清晰、規范雅正,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教師的課堂語言應該是規范性與藝術性的和諧統一,這樣課堂才會因之而增色。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這樣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
語文教師尤其是要重視語言的藝術。形成了語文教學風格的教師在語言的表述上都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學語言依據其功能性質劃分,可分類出描述的語言、解釋的語言、論證的語言、感染的語言、答問的語言等。如按教學語言風格來分,大致可分為幾種類型。:語脈流暢,語勢雄健,富有激情的華彩型;語言清新,秀麗溫婉,情辭意濃的優美型;質樸無華,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的質樸型;機智幽默,妙語聯珠,趣味盎然的理趣型;簡潔明快,要言不煩,切中肯綮的直陳型。
有經驗的教師其語言往往有多種表達方式。語言類型的選用要依據具體的課文和教學對象而定。但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我習慣于使用某種語言表達方式來進行教學,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語言特點。我在教授郁達夫《故都的秋》一課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一提到秋,我們眼前就仿佛展現一幅幅秋高氣爽,落葉飄舞,彩蝶紛飛的美景;一提到秋,我們就會感到有無限的收獲,有無窮的力量,內心洋溢著無比的喜悅……“類似的導語設計我還有不少。我的語言善用排比、比喻,具有聲韻美和形象美。詞句華美,色彩繽紛,情真意切是我語言風格的特色,這是介于華彩型和優美型之間而以優美為主的語言風格。
四、要有機智的臨場發揮
課堂是教學過程中眾多突發事件的發生場所,伴隨著太多了偶然性和不確定性,正因為如此,某些偶發事件才可能帶來一定的幽默效果。課堂上,學生不經意間給出的有趣回答,教師不經意間做出的滑稽動作,某個特定的時刻恰逢出現的一個幽默的人都給與教師無窮的靈感。事實證明幽默不需要費盡心思去尋覓,只要教師真正與學生共同投入課堂,善于發現學生在看什么、說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就能夠從中汲取經驗。曾經有一位老師在上《鄉愁》這篇課文時,課堂上有位學生開小差望著窗外,這位老師就說道:“看來某同學真是思鄉情怯啊,他的鄉愁比余光中先生的還要濃厚啊,厚的看穿了玻璃窗啊……”學生們哈哈大笑,可見既要在學習中思考,也要在思考中學習,靈感的激發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可見幽默能從課堂中來,只是需要靈感的點綴,出色的臨場發揮。老師的一句話,既幫助了那位開小差的同學,也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氣氛,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
五、要有恰當的教學態勢
一個語文教師如果能在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態勢語,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且能拓寬語文知識的傳播渠道,加強有聲語言的表達效果。還可以代替有聲語言,為教師傳情達意。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上恰當運用態勢語,能夠增強語文教學效果,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如果教師在課堂上能配合有聲語言,恰當地運用態勢語教學,往往能產生一種磁場效應,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如在上《背影》一課,分析父親這個人物形象時,教師可以對父親去為我買橘子爬月臺的動作進行模仿?!拔铱匆娝髦诓夹∶?,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教師就可模仿父親爬月臺的動作,將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表現的淋漓精致。通過課文的語言分析,目睹人物動作的模仿,學生會迅速進入作者描繪的情境之中,領悟到人物的形象特點。
總之,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各種契機,運用語言藝術,使語文課堂變得活潑,嚴謹,有序,高效,從而激發學生潛能開發學生智力,塑造學生人格,培養出國家需要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