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玲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也隨著轉變。英語教師不僅扮演著傳統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更是英語課堂氛圍營造的管理者、學習方法的引導者、學生之友以及與學生共同進步的受益者。本文圍繞著初中英語教學的角色現狀,探討了初中英語教師的角色轉變的具體含義,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實施方法,在保證以人為本、自主學習的前提下,真正地實現初中英語教學者身份的多重性,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學生主體;教師角色;英語教學
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尤其是農村初中的英語教學。雖然近年來,由于多媒體教學的實施,學生的英語學習得到部分的提高,但總體而言,改善空間還很大。主要的差距還是由于學生主體學習的方法欠佳、家庭學習氛圍不好、以及自主學習意識的缺乏所造成的。所以,英語教學工作者的角色扮演,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學角色現狀
幾千年來,受著傳統觀念的影響,師者如父,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直被置于不平等的地位。從學生方面說,學生對教師常常會懷有一顆敬而遠之,甚至于戒備的心理,疏遠教師,不愿意袒露真心。尤其是就讀于初中的12-13歲的孩子,正處在小孩與成人的過渡時期,更為敏感,開始有了叛逆心理,很容易產生挑戰教師權威的念頭。從老師方面說,為了提高教學成績,教師常常會選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教師講,學生聽,課堂常常成為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抗拒心理,遲遲不見教學成效。這時候,學生與教師之間會產生一定矛盾。為了更好地管理班級,教師通常迫于壓力地樹立權威,與班里所謂的“刺頭”硬碰硬。
長此以往,教學環境越發不和諧,體罰等重大教學事故頻發。很顯然,這種封建家長的角色,無法適配于初中英語教學。
(二)教學角色轉變的具體含義
為了有效地展開教學,初中英語老師應該從一線的管理者退居二線,讓學生融入課堂。這個角色的轉變主要可以由八個字概括:恩威并施,松弛有度。恩威并施的主要意思是,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成長、家庭困難等,做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因材施教,不要輕易放棄每一個學生,也不輕易地給孩子分類別。建立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信任與依賴,這是所謂的恩。威指的是在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不忽視老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切實的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做好監督和調控。松弛有度的意思是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將學與玩結合在一起,在娛樂的同時,應用英語,練習英語。
整個過程,是與學生之間信任建立的過程,是將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性激發的過程,是一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過程。在這個教學角色轉變的初期,可能要求教師的關注點,不僅僅放在課堂,還需要放在學生課后的生活,與學生交心相處,這對每個老師都帶來了挑戰。但是與此同時,它也給老師帶來了機遇,隨著教師與學生之間信任體制的建立,學生會更易于管理,并且,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被動的局面就得以解決,從“獨角戲”的出演者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指揮策劃者,教學質量也大大提高。
(三)教學角色扮演的實施方法
徐彩霞曾在“新形勢下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研究”一文中,調查了學生信念(自主學習能力的各因素構成)與教師實際行為的對應關系,并將結果繪制成四分圖[ ],如圖1所示。橫坐標反映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的大小,縱坐標反映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該項的得分。分析知,越靠右側因素,在教師角色轉變中所起的影響越大,即教師角色扮演主要從課堂氛圍、擴展學習、心理輔助、學習方法這四項入手,盡可能地提升孩子聽說讀寫的能力。
(1)建立學習小組,建立互助氛圍[ ]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建立分組學習的思想,提倡互助之風。在學習小組的成員分配時,要盡可能地均勻各個小組成員的平均水平,盡量避免英語成績好的佼佼者抱團組隊的現象,真正地做到互相幫扶。教師在此處,就是起著一個學習小組的管理作用,觀察、指導學習小組自主性學習,及時地調整小組成員構成,以便維持整個英語教學中互幫互助的課堂氛圍。
(2)合理安排課時,每節課前抽取時間輪流講演
初中英語教學大約4-5個課時能教完一個單元,合理的課時安排對增加課堂實踐來說非常重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在每節課前抽取5分鐘,全班同學按學號進行輪流的不限主題的演講。一堂課一位同學,為大家匯報自己先前準備的內容,一方面提供學生練筆與演講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學生展示的內容加深對學生的了解。教師在講演的過程中,充當著聽眾與評委的角色,應在每次展示之后,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以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自信心。
(3)每周一次時事熱點討論
初中的學生普遍有個特點,一方面對外界事物認知還保留著些許孩童般的好奇,另一方面,也開始會因為害怕公眾出丑而羞于展示。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可以由學生代表選出時事熱點,充分反映民意,進行討論,比如借助湖南臺的節目花兒與少年的開播,擬題:談談花兒與少年中最喜歡的明星,讓學生進行一周一次的熱點寫作。在寫作完成之后,選出優秀的文章,在課堂進行語法的分析。也可通過課堂討論的方式,由教師先行發表對時事的看法,來吸引學生進行交流。這種方式,減少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抵觸情緒,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保持與學生亦師亦友的角色時,教師本人也能緊跟時代潮流,成為了與學生共同進步的受益者。
(4)引導學生創辦屬于自己的周刊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量爆棚,提升孩子們的閱讀水平看上去不是一件多么復雜的事情,教師在此處就需要作為一個學習方法的引導者,幫助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可以由組建的學習小組為單元,組員們在各個雜志周刊上,選擇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英文文獻,進行后期的讀書筆記編寫,比如重點詞匯解析,美句摘錄等,從而創辦出屬于學生自己的周刊。整個創辦周刊的過程,學生是參與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凝聚者與組織者。
只有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切實地做好多重身份扮演,積極地探索教學角色扮演的實施方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建立信任,才會從根本上提升初中學生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徐彩霞,安錦. 新形勢下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8)
[2]孫麗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初中英語教學的意義.價值工程.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