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云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一個孩子語文能力的高低,體現在他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于小學低段的學生,訓練的重中之重就是聽和說的能力。聽與說在人們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用處最廣泛,兒童又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如果抓緊低段學生的聽說訓練,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表達和聽說習慣,不僅能為高段的作文打下扎實的基礎,而且對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都是極有益處的,縱觀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世界經濟的突飛猛進,人們的交往日趨頻繁,社會對人們語言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諸如語言電傳、人機對話及語言表達方式的國際化等,都充分體現語文進行聽說訓練的必要性,下面談談我在訓練學生聽說能力方面的幾點體會與感受。
一、聽說訓練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低段學生年齡小,注意力差,枯燥的聽、機械的說是不會產生什么效果的。因此在教學之前設法使其對所聽和說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是最關鍵的,我是從以下三方面激發學生興趣的:首先是聽說內容的選擇。選擇的內容應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具有童趣的,與兒童生活最貼近的。另外涉及面要寬一些。其次,低段學生抽象思維差,聽說訓練要重視直觀性、可見性。采取先觀察后表達,讓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獲得表象思維,繼而練習用簡短的語言描述出來。最后,采取的方式是學生樂于接受的,如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傳話比賽或者“兩分鐘講故事”等方式進行訓練,學生在以上訓練活動中,因激發了興趣調動了思維,會在一種情趣盎然的氛圍中,是聽說訓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聽和說的訓練要緊密結合
聽和說,一個是理解,一個是表達。我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注意培養他們聽的能力。聽的能力就是訓練他們怎樣聽、聽什么。要學生不僅學會聽老師講,還要學會聽同學發言,能指出他們講的好還是壞,并能把幫助他們改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聽的習慣,才能準確地表達,學生表述時要求意思完整,內容連貫。聽完或說完之后要集體評議,聽說最好的要給于鼓勵,使學生暢所欲言,只有這樣,聽、說兩者才能緊密聯系,互相促進,整體提高。
三、聽說訓練形式要多樣
聽說訓練的形式要多種多樣,一般有看圖說話、觀察說話、實驗說話、游戲說話、表演說話、制作說話等。只有形式多樣,學生才不會厭煩,才會增強興趣,有興趣,思維才活躍,思維發展了,說話能力才有提高,就會聽得清,記得牢,然后才能有條理地、準確地表達出來。
此外,還要注意學生平時的聽講、朗讀、復述、問答、討論、口述等實際訓練,教師加強指導,把所聽說的訓練落實到每一節課,落實到各科教師。讓學生說一句完整的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因此,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形式一定要多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聽說訓練要抓兩頭,促中間
聽說訓練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抓兩頭的同時,照顧大多數,教師要為全體創造發言條件,對于膽小,缺乏信心的同學,采取以好帶差的方法,讓口頭表達能力好的孩子先發言,差生認真聽,好的學生說完后有一般學生去說,然后鼓勵差生,把看到的、聽到的和心里想的說出來,使其樹立信心,大膽發言,逐步提高。也就是說,聽說訓練要努力做到人人都有練習的機會。采取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我在平時的教學中,主要采取:讓學生先自己小聲說一遍,然后同桌互說,接著就推薦說的好的孩子在班里說,最后每位同學輪流說。放學后回到家給家長、小朋友說,讓每位同學都有說的機會,只要堅持不懈,就會取得良好的聽說習慣。
五、聽說訓練每周要有固定的訓練時間
聽說訓練要在老師有意識地安排下進行。結合本校情況,我把每周一早讀和周三下午第三節課作為固定訓練時間。因為在每周一早讀前,學校要進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儀式之后,早都是訓練學生聽說訓練的良好時機,因為學生都親自目睹了升旗的全過程,這是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時間,我會趁熱打鐵,讓學生把自己如何聽的,當時心情怎樣都一一表達出來,既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熱愛祖國,努力學習的信心,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周三的安排是對每周紅領巾廣播的內容進行聽、記、說的訓練,尋找差別,再接再厲。
綜上所述,如何加強教學中對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我認為從學校到教師、學生都應常抓不懈,勤練不停,并把它納入對學生進行期中、期末考察、綜合評定的軌道上來,才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觀察、想象能力,發展他們語言和思維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