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英
摘要: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了如何合理利用英語課程資源來促進課堂有效教學。
關鍵詞:合理利用;課程資源;課堂;有效教學
一、前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強調: 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資源對于實現高中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特別是對于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學生有個性地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而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和學習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語言及運用語言。因此,如何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真正達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已成為廣大英語教師關注的焦點。本文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探討在教學中如何開發和利用英語課程資源,促進課堂有效教學。
二、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英語教學的課程資源是指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實施英語課程,實現課程目標,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英語教材、教學設施、文字音像、網絡信息等物質條件以及包括學生、教師、家長和有助于英語課程實施和發展的一切可利用的人文環境、人才及其智力資源等非物質條件。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也是英語課程順利實施的有力保障。
1.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新課程改革以來,經過全面改版的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2003版和2004版)(以下簡稱“NSEFC”)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無論是教材的版面設計、插圖和知識結構,還是文化背景、教學內容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都具有真實性和趣味性等特點,為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必須本著從學生實際出發,即用教材來教,而不是教教材 。
首先教師要活化教材,優化教學過程。即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進行恰當的取舍或調整。NSEFC教材每單元的Warming up, Listening 和Speaking部分的內容較多,如何在一個課時內完成又不會破壞其連貫性和完整性的關鍵就在于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其次教師要分析教材,使課程資源緊扣教學主題。
以這種方式處理教材,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又如通過學習Book 1B Unit 15的課文The Necklace,學生領悟到生活跟Mathield開了一個嚴肅的玩笑。學生就“什么是生活?”這一主題展開充分討論之后,以小詩Life結束教學,使學生認識到:Life is whatever you make it, so try to make it beautiful. 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提高了課堂教育教學質量。
2.積極開發和利用其他課程資源
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外,還應積極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資料、直觀教具、多媒體光盤資料、各種形式的網絡資源、報刊雜志以及其他英語實踐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開發的課程資源應是對教材內容的補充和深化,或是能讓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材料、或是能對學生的道德情操起激勵作用,或是運用某一語言觀察的實例。例如,在教學News Media (Book 2A Unit 2) 近兩周時間里,筆者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閱讀至少2份適合中學生閱讀的英語報紙,用Google 搜索BBC, VOA, CCTV等英語網站的新聞,學生不僅能高效率地完成課上所學內容, 還可以增強課外自學英語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設計課堂教學時,首先,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分析課程資源的科學性、適用環境和對象、難易程度以及內涵與外延,并考慮學生的語言水平、知識結構、接受能力和生活經驗等,精心設計,使課程資源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教師在選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應充分挖掘課程資源的深刻含意,發揮課程資源應有的作用,而不應只注重形式,牽強附會地將一些并不適用的資源強加利用。一應避免使用一些易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的資源;二應避免使用一些令人產生誤會和歧義的資源。例如,在教學NSEFC Book 2A Unit 10 Frightening Nature時,筆者先通過圖片和視頻介紹自然災害(如98年的洪災和08年的汶川地震),自然地過渡到課文教學,然后呈現圖片讓學生找出主人公的位置變化。
讓學生根據關鍵詞進行復述;最后讓學生討論。
再次,來源于報刊、廣播、因特網等媒體的時事、賽事、時尚和娛樂等的新聞和信息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現在的學生大多視野開闊,對時事要聞和社會熱點問題頗為敏感,教師或親自選取或引導學生收集相關報道,并將這些材料帶進課堂,這樣不僅可以使信息資源共享,還可以讓學生接觸新的詞匯、語言形式及語法結構,體驗學以致用的快樂。于是,神州七號發射成功(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he Manned Spacecraft Shenzhou-VII), 北京奧運會(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5·12汶川大地震(the 12 May Wen Chuan Earthquake),地球一小時活動(Earth Hour)等都成了英語學習的內容。學生在課上既把握了時代的脈搏,又學習了英語語言。
三、結束語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其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和管理者、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的激勵者、學生知識構建的幫助者和促進者、學生言語活動的配合者和督導者等多種角色的作用,從實際出發,靈活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善于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以促使學生發揮學習潛能,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促進英語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200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黃海麗.“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三種方法”, [J].《 中學外語教與學》,2008年第7期.
[3]俞紅珍. “英語教材的取舍和調整:本質、內容和方法”,[J].《中小學英語教學》,2005年第1 期.
[4]劉鈺. “在英語教學中靈活處理課程資源”, [J]. 《中小學英語教學》,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