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試點,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監管政策法規;證券化項目基礎資產組織、交易結構設計、中介機構職責等在操作層面上已較為成熟;更多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加入穩固了更強的市場基礎,商業銀行、信托公司、評級、律師、會計師等參與機構都通過幾年來的業務實踐形成了技術、人才和制度的積累,能夠適應和推動證券化市場的發展;投資者對產品的理解和認可度提高了不少,投資者范圍也在不斷擴展,更多類型的投資機構正在逐步進入證券化市場。
1信貸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
1.1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衡量指標
1.1.1盈利性指標
如:①資產收益率;②銀行利差率;③非利息凈收入率;④銀行利潤率;⑤權益報酬率。
1.1.2流動性指標
如:①現金資產比例;②短期國庫券持有比例;③持有證券比例;④貸款資產比例;⑤易變負債比例;⑥短期資產/易變負債;⑦預計現金流量比。
1.1.3安全性指標
如:①凈值/資產總額;②凈值/風險資產;③資本充足率指標;④資產增長率和核心資本增長率;⑤現金股利/利潤;⑥利率風險;⑦信用風險。
1.2信貸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性的影響
1.2.1信貸資產證券化影響商業銀行基礎資產收益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主要業務收入是利差收入,住房抵押貸款和企業貸款的利息收入是其利潤的主要組成部分。
1.2.2信貸資產證券化提高商業銀行利潤
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在信貸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基礎資產通過信用增級和信用評級后,可以使原來流動性差的資產變成信用等級較高的證券,從而改善發行條件。
對投資者來說,信貸資產證券化中的基礎資產需要真實出售,因為有了破產隔離機制的保障,即使商業銀行破產,商業銀行和其債權人都無權追索基礎資產,所以也不會出現發起人破產風險,所以投資者是沒有破產成本的,降低了投資者的投資總成本。
1.3信貸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影響
資產是商業銀行運用資金的能力,其流動性大小關系到資金的運用效率和收益的高低;負債是商業銀行獲得資金的能力,其流動性大小關系到籌資成本以及獲取資金快慢程度。商業銀行經過信貸資產證券化剝離流動性差的資產,以此改善資產質量,有效解決存貸資金期限錯配問題,適中長期資產提前變現,快速實現經濟回流,提高資金的運作效率。
信貸資產證券化能夠將部分資產剝離出資產負債表,以此達到釋放監管資本的目的。同時,商業銀行將流動性較差的資產轉移給了特殊目的載體和各類投資者,實現了風險轉移,有效提高了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效率。
1.4信貸資產證券化對我國商業銀行安全性的影響
信貸資產證券化與商業銀行的安全性緊密相關,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商業銀行沒有進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之前,其基本資產集中了大部分的信用風險。
第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既能融通資金,又能起到風險分散和轉移的作用。
第三,商業銀行在組建資產池時,對基礎資產進行了風險分類,外部機構在識別風險時比較準確,對風險的把控比較充分,有效確保資金的安全性。
第四,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參與者包括發起人(某些時候存在)、商業銀行、特殊目的載體、信用增級機構、信用評級機構以及證券承銷商等,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信貸資產證券本身的信用風險,有效保證商業銀行資金的安全運行。
第五,雖然信貸資產證券化在理論上能有效規避風險,確保商業銀行的安全性,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其發揮效用的大小與基礎資產的選擇、特殊目的載體的具體操作、信用增級和信用評級方式、承銷商發售證券是否順暢、債券市場的發達程度、投資者的購買情況等緊密關聯,下文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盈利性的分析也是如此。
2加強信貸資產證券化促進商業銀行經營績效提升的對策
2.1盡快完善信貸資產證券化相關法律法規建設
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有利于加強對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控制力度。法律法規是各項業務開展的前提,能夠有效指導業務的具體實施。
2.2加強對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監控,做好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能對突發情況和事件沒有取得預期成果時做出周全的安排和后續處理工作。制定好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應急預案尤為重要,特別是當風險出現時,如何調整、控制和做好輿論都是必須要考慮的重點。把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度。
2.3嚴格把控基礎資產質量
嚴禁商業銀行使用呆賬、壞賬等確定無法收回或收回難度大的資產作為基礎資產,加強對商業銀行基礎資產質量的把控。良好的資產質量信用高,可償性強,風險把控好,投資者能按時獲得收益,才能吸收各方投資者積極參與。
2.4控制好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規模
一方面需要監管機構做好監督工作,根據審慎性原則,對不滿足開展業務條件的商業銀行堅決取消資格,對已經取得開辦資格的商業銀行做好規模控制和檔案備份,必要時進行現場檢查。
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也需要根據自身資產負債結構,結合實際需要確定發行規模。
2.5培養專門的金融人才,逐步放寬國內機構的參與條件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實際操作完全交給外國的機構全權代理,主要由于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專業人員的匱乏和經驗的缺失造成的。因此,國家應該適時允許特點的國內投資機構參與信貸資產證券化的交易,逐步放寬到一般的投資機構,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和補貼,鼓勵國內投資機構參與投資。
3結論
信貸資產證券化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自身具有諸多優良的性能,能緩解商業銀行的資本壓力,盤活不良資產,釋放信貸規模,調整資產結構,提供新的投資渠道,繁榮金融市場,但其潛在的風險也不容小覷,監管者應該引起重視。監管機構需要正確引導和規范商業銀行有序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讓信貸資產證券化為商業銀行更好的服務,發揮正向的促進效用。
參考文獻:
[1]何曉峰.資產證券化:中國的模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78
[2]Obay.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The case of Asset[M].Securitization,Garland Publishing,2000
作者簡介:
周涵(1994.12—),女,籍貫:湖北秭歸;學歷: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