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廣大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段提高,農業機械擁有量也在大幅增加,極大的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黑車、非駕”也在增多,拖拉機駕駛操作人員違規現象嚴重,農機事故時有發生,這樣就給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帶來了許多困難和新問題,而對這些問題,本文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對當前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確保農機安全生產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農機;監督管理;安全生產
一、施甸縣農機安全生產現狀
截止2015年底,全縣在冊拖拉機4571臺,聯合收割機57臺,駕駛人7326人,微耕機5132臺。檢驗拖拉機3937臺,注冊登記拖拉機133臺,轉入35臺,變更589臺, 過戶101臺,換證198臺,轉出21臺,補發行駛證35本,補領號牌81塊,注銷69臺;注冊登記聯合收割機7臺;拖拉機駕駛證審驗換證650人,補證35本;考核新訓駕駛人535人。農機“三率”水平的迅速提高使農機安全生產形勢明顯改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農機安全生產環境,受到了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二、農機安全監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 無牌無證現象比較嚴重。由于農用拖拉機絕大多數是個體經營,主要用于農田作業。養機戶認為起牌證檢車費用高負擔重,加上有“自己的車,自己說的算”的思想買賣自由,買了不登記報戶,賣了也不轉籍,拖拉機私自轉手流動性大。致使“黑車、非駕”日益增多,年檢率下降,這是造成農機事故的最大隱患,給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嚴重威脅,同時也加大了農機管理的難度。
2.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安全性能較差。振動大、噪音高、視線差,有的不裝照后鏡(收割機設計時就無照后鏡),倒車、轉彎、調頭時易發生事故。手扶拖拉機下坡轉向時存在“反方向”現象,轉彎時操作不當就會翻車。拖拉機制動力不足,事故隱患嚴重。據施甸縣農機監理站2014年2月-5月對635臺拖拉機制動性能檢測結果,左右前輪制動力和、力差與左右后輪制動力和、力差四項都符合標準的僅為160臺,占25.2%。制動力不足,剎車不靈,再加超載超速,事故概率增高。左輪與右輪制動力差超標,制動時拖拉機跑偏,也會發生事故。生產制造企業為攬“生意”,“大噸小標”和“大胎小標”現象嚴重存在,影響農機安全作業。加之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大多在鄉村和機耕道路行駛,道路窄、橋梁多、路況差增加了事故的發生率。
3.車況下降,違章行駛現象嚴重。由于養機戶對拖拉機使用不當,保養、維修不及時,人為造成拖拉機的加速磨損和損壞,一些陳舊車輛因此提早達到報廢狀態。而目前對應報廢車輛又缺少相應的制約手段,多數車應報廢的車輛仍在使用,安全性能低。
4. 農機安全生產工作還沒有足夠引起領導重視?;鶎愚r機安全生產管理的機構、人員、職能落實不到位,鄉(鎮)農機管理人員屬雙層領導,既要服從當地政府的中心工作,還要從事農機監管、培訓、推廣等工作,工作內容較多,不能全心為農機服務,間接地制約著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致使監管漏洞大,造成農機手僥幸心理嚴重。為了逃避繳納監理規費,不注冊登記,不接受教育培訓,檢查時停止作業,檢查結束繼續違章作業,其結果是安全生產政策法規不能較好貫徹落實,無牌無證行駛操作,不參加年度安全技術檢驗,違規違章作業現象普遍存在,形成農機安全失控狀態。
三、加強農機監督管理的措施
1.以整治“黑車、非駕”為重點,加強農機安全整治活動 ,要進一步深入開展以治理拖拉機“黑車、非駕”為重點的專項整治活動,強化農機安全執法管理,加強田間、場院、農貿市場、鄉村道路等拖拉機作業場所的安全檢查。嚴肅查處拖拉機載人、酒后駕駛、無證駕駛、超重、超載等違章行為,堅決做到發現一起糾正一起,杜絕特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是大中型拖拉機掛牌率和駕駛員持證率達到90%以上。
2.確保農機技術狀態良好,農機技術狀態保持良好,不僅有利于安全生產,也能降低作業成本,延長機器使用壽命。依法加強對農機維修和供應行業的管理和質量監督,確保維修質量,防止劣質零配件流通。繼續實施農機維修網點許可證制度,結合打假保農行動,定期檢查農機經營單位。新機具要憑許可證推廣,未經鑒定或無推廣許可證的機具一律不得推廣使用。
3.督促機主按時參加農機年檢,并進行定期檢查與保養,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對可能存在事故隱患的零部件及時進行更換,保證農機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
4. 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做到領導重視,狠抓責任落實。領導重視首先應做到主管領導指揮前移,如成立了以常務副縣長為組長,農機、公安、交通、安監等為成員單位的農機安全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各鄉場鎮政府成立了以鄉(鎮)主管領導任組長、農機站長任副組長、村委會主任為第一責任人的農機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
四、加強農機監督管理的打算
1.開展創建活動首先要向政府宣傳、向領導宣傳,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活動的重視和支持。進而形成了“政府負責、農機部門主抓、各部門配合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局面。
2.營造濃厚的“農機安全生產活動”氛圍。在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活動”中,要始終重視宣傳發動工作,通過電視、廣播、宣傳車、掛條幅、刷標語、辦板報、趕大集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機法律法規和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宣傳“十百千萬”示范活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使廣大機手家喻戶曉、人人明白,自覺參與到活動中來。
3.措施到位,注重實效。工作中明確職責,把任務量化、細化,通過層層分解,把目標、任務、責任落實到位、責任到人。自“農機安全生產活動”開始,農機部門便在幫助農民在技術學習、致富增收和排憂解難上下功夫,力爭通過“活動”幫助廣大農民辦點實實在在的好事。
4.建立健全農機安全監管體系。健全和完善了鄉(鎮)、村兩級農機安全監管機制,使鄉(鎮)有農機安全管理機構,村有農機安全協管員,形成一個以縣級農機安全監理站為龍頭,鄉鎮農機站為基礎,村農機協管員和農機大戶積極參與的基層農機安全監管網絡體系。這樣“活動”才能層層有人抓,層層有人管。
5.以點帶面、激活全局。樹立典型的目的就是要帶動全面工作,要擴大創建工作和開展“活動”的覆蓋面,就要充分發揮典型引路的作用,抓點帶面,全面推進。多組織交流和參觀學習,學習好的經驗。通過典型經驗的帶動宣傳和推廣,把縣、鄉、村、戶四級聯創工作抓實抓好,以此來推動整治個“活動”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劉連榮:抓好農機安全生產工作必須做到六個位,中國農機監理雜 2014.5.29.
[2]李東濤:加強農機監督管理 確保農機安全生產 ,吉林農業 2011年第3期 .
作者簡介:段光仙,女,施甸縣姚關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工程師,長期從事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