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首席記者 陳麗冰 綜合
東盟下一個50年如何走?東盟峰會釋放這些信號
□ 文/本刊首席記者 陳麗冰 綜合
2017年8月,東盟即將迎來它的50華誕。在這前夕,第30屆東盟峰會于2017年4月26~29日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這是2017年東盟系列正式會議的開端,同時也是紀念東盟成立50周年的第一個里程碑,意義非凡。
東盟當前聚焦哪些領域?下一個50年又將如何定調?此次峰會所釋放出的信號受到東盟及區域外國家的廣泛關注。
成立于1967年的東盟是東亞地區最早著手進行一體化進程的次區域組織。隨著全球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化,東盟國家普遍認識到,只有建立本區域自覺應對外部沖擊的多種機制,才能保證區域穩定與繁榮。2015年12月31日,時任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的外長阿尼法發布聲明,宣布東盟共同體當天正式成立。同時,聲明也指出,東盟共同體的成立不意味著東盟共同體建設進程的結束,而只是開始。
因此,為建立一個更加強大的東盟,此次東盟峰會把主題定為“擁抱變革,融入世界”,并聚焦經濟一體化建設,以打造一個開放、和平、包容、有彈性、穩定和繁榮的地區組織。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與會領導人共同表示應繼續推進東盟一體化進程。其中,根據2015年通過的東盟銀行一體化框架協議,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達成了為促進貿易和投資推廣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的協議。菲律賓和印尼將開通首個連通菲律賓達沃市、桑托斯將軍城和印尼比通市的滾裝輪船運輸航線,將進一步促進兩國間貿易和旅游業發展。
同時,除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加強海上安全與合作外,峰會還著重討論了包容性創新和增長等意在實現地區平衡發展、縮小不同群體間差距的議題。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國與東盟自古以來就是友好近鄰、區域合作伙伴。與此同時,在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雙方經貿合作日益深化。在此背景下,正在火熱進行的“一帶一路”倡議猶如一座友誼之橋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基礎設施、能源、人文交流等領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因而,推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也成為了此次東盟峰會的重要議題。

02

01 /第30屆東盟峰會現場02 /東盟國家領導人在第30屆東盟峰會上合影
據新華社報道,此次東盟峰會中,東盟將自身的發展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希望可以為東盟未來發展提供動力。“東盟和中國的經貿關系近年來愈發密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利于東盟和中國發揮各自長處進行優勢互補,提升互聯互通水平。”馬來西亞安邦智庫研究員謝祥錦說。
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高級研究學者胡逸山則認為,東盟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應該發揮“超級中轉站”的作用。和東盟關系密切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連通東南亞,還延伸到南亞、中東和東非,而東南亞的民族多元化傳統是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打交道的一個優勢。如今,東盟已經和中國有很緊密的經貿往來,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關系,可能對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示范作用。
從最初不被人看好的“亞洲火藥桶”,到如今引人矚目的新興經濟體,東盟成立50年來的發展態勢喜人。2017年恰逢東盟成立50周年,那么,下一個50年該怎么走?據東盟網報道,觀察人士認為,當務之急是應對東盟內部的非關稅壁壘和非關稅措施,以掃清影響東盟內部貿易的障礙。
對此,與會領導人同意在經濟協作方面進一步增加貿易和投資合作,同時各國必須增加非關稅措施的透明度,減少貿易方面的技術性障礙,保證東盟產品的質量,增強東盟產品的競爭力,東盟國家均希望在2020年前完成將貿易交易成本降低10%的目標。此外,要實現包容性創新和增長,必須調動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參與程度,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力量。為此,東盟各國領導人還簽署了《關于為實現東盟共同體2025愿景行政部門促進作用的宣言》。
這是此次東盟峰會為東盟今后發展定下的一個基調,也是東盟下一個50年的起點。盡管目前看來,東盟10國不同的社會體系、政治制度等為區域一體化帶來了一些挑戰,但不可否認,多年來,東盟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正展現出勃勃的生機。正如胡逸山學者所說,東盟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充滿彈性的機制,在經貿議題上大家趨于一致,在其他戰略議題上意見不統一時,也不會像歐盟那樣逼著大家達成一致。“正因為這種充滿彈性的組合,反而會使它更長壽。”
·來源:《經濟參考報》、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