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英,金龍新,彭清輝,曲 娜,譚杰揚,祝琪雅
(1. 湖南省農業經濟和農業區劃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湖南 長沙 410004)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湖南省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研究
劉 英1,金龍新1,彭清輝2,曲 娜2,譚杰揚1,祝琪雅1
(1. 湖南省農業經濟和農業區劃研究所,湖南 長沙 410125;2.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湖南 長沙 410004)
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本質要求,也是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必然趨勢。研究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進行湖南農業產業結構評價,探尋與農業產業發展關系密切的主要因素,針對性提出政策建議,以期為湖南省農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重心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灰色關聯分析法;湖南
湖南是農業大省,也是國家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其農業經濟在全國占據著顯赫的地位[1]。筆者以湖南省為研究對象,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2-3]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評價,探尋與農業產業發展關系密切的主要因素,針對性提出政策建議,以期為湖南省農業發展方向和發展重心的決策提供依據。
通過分析近11 a來湖南省農業、林業、漁業、牧業產值和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得出農業、林業、牧業、漁業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關聯度量。同時,采用各產業主要產品與各產業產值之間的灰色關聯度,得出各類隸屬產業對農業、林業、牧業、漁業的關聯度量。關聯度越大,關系密切程度越高。
1.1 確定分析數列
將2005~2015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確定為因變量序列及參考數列,2005~2015年農業各產業總值為自變量序列及比較數列;將2005~2015年各產業主要產品產量確定為因變量序列及參考數列,2005~2015年各產業產值為自變量序列及比較數列。
1.2 數據無量綱化處理
為確保原始數據的量綱統一,使得各因素處于同一比較標準,研究選取“均值法”進行數據無量綱化處理,得到新序列(見表1~表5)。

表1 湖南省農業、林業、漁業、牧業產值對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灰色關聯分析數列

表2 湖南省主要農產品產量對農業產值灰色關聯分析數列

表3 湖南省竹木采伐量和主要林產品產量對林業產值灰色關聯分析數列

表4 湖南省主要畜牧產品產量對畜牧業產值灰色關聯分析數列

表5 湖南省主要水產品產量對漁業產值灰色關聯分析數列
1.3 灰色關聯分析結果
通過DPS 9.50統計分析平臺灰色關聯分析,計算關聯系數,求得關聯度,最終排關聯序。湖南省農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產值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關聯度分別為0.363 4、0.521 7、0.236 7和0.399 3。湖南省主要農產品產量對農業產值關聯度分別為:稻谷,0.367 9;小麥,0.396 1;玉米,0.526 5;豆類,0.351 3;薯類,0.358 9;棉花,0.341 0;花生,0.483 8;油菜籽,0.602 5;芝麻,0.496 3;麻類,0.181 9;甘蔗,0.318 0;煙葉,0.439 6;中藥材,0.438 3;蔬菜,0.488 6;茶葉,0.654 7;水果,0.513 7。湖南省主要林產品產量對林業產值關聯度為:木材,0.518 0;竹材,0.488 9;松脂,0.571 4;生漆,0.344 0;油桐籽,0.601 5;油茶籽,0.820 4;竹筍干,0.686 6;核桃,0.640 2;板栗,0.871 9;黃柏,0.727 2;杜仲,0.660 7。湖南省主要畜牧產品產量對畜牧業產值關聯度為:豬肉,0.529 5;牛肉,0.548 6;羊肉,0.460 2;奶類,0.580 5;山羊毛,0.252 0;禽蛋,0.512 4;蜂蜜,0.567 4。湖南省主要水產品產量對漁業產值關聯度為:淡水魚類,0.306 0;淡水蝦蟹類,0.278 9;淡水貝類,0.175 5;其他淡水產品,0.370 7。
2.1 大農業
結果表明,在農業內部4種產業與農業總產值關聯程度的排列順序為:林業>漁業>農業>牧業。林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2015年僅為5.64%,但是與總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最高,這說明林業的變動對農林牧副總產值變動影響最大。牧業產值占總產值比重為28.45%,但其與總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為最低,說明湖南省的牧業仍處于劣勢水平,仍有很大的潛在發展空間。
2.2 農 業
結果表明,茶葉(0.654 7)和油菜籽(0.602 5)產量與農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最高,水果(0.513 7)產量與農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較為緊密,而稻谷(0.367 9)與農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較低。這與湖南省“穩糧、優經、擴飼”總體要求相符合,說明歷年來,湖南省逐步優化經濟作物品種品質和區域布局,積極發展油料、水果、茶葉等傳統優勢產業,有力促進了湖南省種植業的快速發展。2005~2015年期間,湖南省種植業產值增幅為基期年的2.21倍。中藥材(0.438 3)產量與農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處于中等水平,說明中藥材產業作為農業發展的潛在因素,需要推進其縱深發展和精深發展。
2.3 林 業
油桐籽(0.820 4)和油茶籽(0.601 6)產量與林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最高。主要因為近年來,湖南省通過油茶增產培訓、森林科學經營等科技創新工程和標準化示范,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大幅提升,油桐籽和油茶籽等林產品附加值增長,林業產值的變動與其變動趨勢保持了高度一致。
2.4 牧 業
結果顯示,奶類(0.580 5)產量與牧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最高。這說明奶業是推進畜牧業健康快速發展的主導因素,湖南省應振興奶業,提升奶類產品的有效供給能力。蜂蜜(0.567 4)產量與牧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次之。說明提升養蜂等特色養殖業的發展是推動畜牧業發展的另一有效途徑。
2.5 漁 業
淡水魚類產量占水產品產量的比重2015年高達95.75%,但其與漁業產值變動態勢關聯度排序第2位(0.306 0),低于占比較小的其他淡水產品(0.370 7)。這是由于保護生態環境和更好的促進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湖南省減少了水產養殖面積。與此同時,漁業發展重心向調結構,轉方式方面遷移,更加注重水產健康養殖,漁業資源保護,積極推廣稻田養魚、養蛙等生態立體農業發展模式,養龜、養鱉等特色水產養殖成為農民增收的好渠道。因此,包括龜、鱉、蛙、珍珠等在內的其他淡水產品行業已上升為湖南省漁業發展的重要優勢。
新常態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既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系統工程[4]。在推進過程中,需要遵循資源利用最大化、部門配合協調化、需求滿足最大化、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統一化四大原則。具體而言:
(1)大農業。應著眼整個農業產業的良性可循環發展,適當提高林業、牧業和漁業的比重。2015年,湖南省種植業占比為54.05%,種植業在農業中仍占絕對份額。湖南地貌類型復雜多樣,林地、牧草地、水面資源豐富,應立足資源稟賦,在生態環境承載范圍內,保障林業、牧業和漁業的協調發展。
(2)農業。在穩定糧食總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發展豆類、薯類、蕎麥、高粱等旱糧生產,改善和優化糧食品類結構。通過補助政策引導,推廣糧改飼和糧經、糧豆復核種植模式,逐步提高優質旱糧、飼料糧在糧食中的比重。
(3)林業。大力發展產業市場前景較好的各類經濟林木,如油茶、中藥材等。據統計,我國43%的油茶產于湖南省,全省油茶面積129萬hm2,油茶產量16萬t,產值150億元,居全國之首。要著力加強科技服務、政策扶持,把油茶產業打造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和富民強省的支柱產業。湖南省野生中藥材資源比較豐富,茯苓、玉竹、百合和黃精等在全國享有盛名,應著力構建中藥材種質、種植、加工、流通等全產業鏈,推動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與創新,將中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4)牧業。在穩定生豬養殖總量同時,推進生豬良種化進程,加快發展優質地方品種豬,如寧鄉花豬,沙子嶺豬、湘西黑豬和舜皇山土豬等。樹立以飼草為主,糧、草、牧協調發展的新思路[5],改善畜禽結構,發展優質肉禽和以肉牛、肉羊等草食動物為主要品種的節糧型特色畜牧業。振興奶業,加強奶源基地建設,扶持種養加一體化的生態循環乳品龍頭企業,支持牧草(青貯玉米)機械化生產、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優質巴氏鮮乳加工生產。
(5)漁業。要大力發展各種特種水產品。重點圍繞湖南省發展基礎好、市場影響大的特種水產品(如甲魚、大口鯰、黃鱔等),調整養殖結構。注重漁業科技創新及水產品市場開拓,加強漁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6]。注重特種水產品種無公害養殖技術操作規程和健康水產品養殖示范場建設標準的制訂,促進漁業向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品質化發展。
[1] 孔祥智. 農業經濟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 冉清紅,岳云華,謝德體,等. 四川農業經濟動態變化過程與發展慣性[J]. 中國農學通報 2009,25(23):508-515.
[3] 肖騰姣,趙慧峰. 基于灰色關聯分析模型的河北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J]. 農業展望,2014,(2):52-54.
[4] 郭秀蘭. 新常態下農業結構調整的多維困境及其路徑選擇[J]. 經濟問題,2015,(9):86-93.
[5] 鐘錫石,胡麥秀. 湖南省農業產業區域競爭力分析——基于贛、鄂、皖、川和滇數據[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11):50-56.
[6] 李松青,劉異玲. 湖南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研究[J]. 湖南社會科學,2013,(6):145-147.
(責任編輯:肖彥資)
ResearchontheAdjustmentofAgriculturalIndustryStructureBasedonGreyCorrelationAnalysisinHunanProvince
LIU Ying1,JIN Long-xin1,PENG Qing-hui2,QU Na2,TAN Jie-yang1,ZHU Qi-ya1
(1. Hu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Regionaliz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angsha 410125, PRC; 2.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of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4, PRC)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ics; it also is the inevitable tendency of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moting the peasant incomes and maintain rural stability. The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by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Hunan Province, and then finds out the main forces that have strong ties to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t last, this article gets some political suggestions which offer grounds for decision.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Hunan
F323.1
A
1006-060X(2017)05-0107-04
10.16498/j.cnki.hnnykx.2017.005.030
2017-03-22
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重點研究項目(2016)
劉 英(1982-),女,湖南長沙市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農業經濟與區域發展的研究。
金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