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遐海++劉建華
摘 要:當前,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但是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并不理想,特別是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使得其在融資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該文主要從政府制度供給角度來研究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以鹽城市為例,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情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在于加強政府供給,建立系統有效的政府供給制度,針對不同的中小企業,分類實施不同的扶持政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政府制度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5(a)-0096-02
1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1.1 中小企業利潤率偏低,自我積累不足
大部分中小企業處于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率低的傳統行業以及勞動密集型行業,由于外部融資困難,生產主要依靠自有資金,而自有資金非常有限。傳統行業的中小企業生產需要較多固定資產,而固定資產的補償率比較低、回收期較長,這就導致資金需求量大、資金回籠慢。這樣中小企業就很難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技術,陷入利潤率低和資金不足的惡性循環。
1.2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較高
企業的融資成本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和相關費用。中小企業在借款時,要比大中企業支付更多的利息。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手續苛刻、程序復雜,而且還需要付出大量的擔保、評估等附帶費用。受到正規融資渠道的限制,許多中小企業只能從民間進行借貸,而民間的借貸利率更高、風險更大。
1.3 中小企業的銀行信貸融資渠道不暢
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大部分處于創業期和成長期,資金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信貸市場能夠提供給中小企業的資金供給非常有限,而且信貸審批手續復雜,金融機構主動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的意向不強。只有農村商業銀行等鄉鎮金融機構,承擔了中小企業貸款的大部分比例,但是由于農村商業銀行等鄉鎮金融機構的資金實力不夠雄厚,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要求。
2 我國政府為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制度供給
2.1 頒布了扶持中小企業的法律法規
2000年,國務院發布了第一個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文件《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真正意義上從政府層面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2002年,頒布了有關中小企業發展的第一部法律《中小企業促進法》,提出了國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2009年、2010年、2011年連續發布《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地方特色產業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等政策規定,更加明確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愈發重視,對中小企業發展產生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2.2 制定了扶持中小企業的財政政策
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設立了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等多項針對中小企業的專項資金和基金。這些專項資金和基金都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中小企業創新等提供支持和幫助。
2.3 實施了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提升中小企業的競爭水平,政府先后出臺了多項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包括: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稅收優惠政策;中小企業擔保機構的稅收優惠政策;創辦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政策;特殊地區的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以及中小企業適用的其他稅收優惠政策。
2.4 配套了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政策
除了上述主要的政府制度供給,政府還為中小企業配套了相關的金融支持政策。主要包括:(1)直接融資:包括風險投資、創業板和科技板上市;(2)間接融資: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金融機構等的政策措施;(3)信用擔保:包括三級信用擔保、相互擔保、商業擔保等。我國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政府制度供給存在的問題——以鹽城為例
2015年,鹽城市GDP達到4 212.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3 156個,工業總產值8 253.6億元;中小企業數量3 034個,工業總產值6 373.6億元。中小企業數量占比96%,產值占比77%,提供了全市2/3以上的就業崗位,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仍不理想,遇到很多瓶頸,特別是融資方面的困難尤為突出,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獲得貸款支持不足
近年來,鹽城市政府根據上級的要求,也配套出臺了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的政策和措施,但是,從金融機構實際貸款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獲得的真正貸款支持仍然不足。據鹽城市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全市金融機構年末本外幣貸款余額3 077.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2%,但是中小企業貸款增加的幅度仍然大幅度低于大型企業,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7成以上的中小企業未能獲得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
3.2 貸款擔保機構發展緩慢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固定資產較少、效益不穩定、信用度無法確定,所以要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就必須有能夠擔保的機構參與。在一些發達的城市,當地政府較為重視中小企業貸款信用擔保的政策,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從2014年開始,江蘇省對融資擔保行業進行了大整頓,大批擔保公司被摘牌或主動退出市場,截止到2015年底,通過年審的融資擔保機構僅剩317家,鹽城市只有不足30家,這也給中小企業貸款融資帶來了很大障礙。
3.3 直接融資門檻太高
鹽城市屬于經濟不是很發達的地區,中小企業發展能力差,整體規模也較小,符合上市融資的企業幾乎沒有,除了銀行貸款,其他直接融資的渠道有發行債券、企業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私募股權融資、金融租賃等,但是每一種方式都很難達到,而且代價也很高,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比如,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的文件,明確規定了公司發行企業債券的最低門檻,即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3 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和其他類型企業的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6 000萬元,鹽城市符合上述條件的中小企業寥寥無幾。
3.4 服務體系建設不足
根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底,鹽城市已發布推動相關服務體系建設的政府文件20余個,各級財政也都積極設立配套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也配備了政策引導手段,鹽城全市已建立各類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近百家,已經初步形成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的基本架構。但是,相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的步伐仍然不夠,還需加大政策和資金的投入力度。
4 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政府制度供給的建議
4.1 政府要對中小企業在政策制定上重點支持
在制度供給方面,政府首要的任務就是在政策上向中小企業傾斜,才能促進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政府要對現有的和中小企業有關的政策、制度進行梳理,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發展和融資的政策制度,并要督促各地方政府的執行情況。比如,2010年,蘇州工業園區政府聯合招商銀行出臺了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3年金融規劃,并拿出了5 000萬元,用于中小企業貸款的壞賬補貼,既讓中小企業得到了實惠,又免除了貸款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
4.2 政府要為中小企業制定靈活的融資方式
要為中小企業制定靈活的融資方式,就必須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是加強供給,促進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要使得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二是嚴格審查,拓寬合法的民間融資渠道。國外的先進經驗表明,民間融資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補充。政府要給民間金融機構一個合法的位子,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三是制定政策,吸引風險投資的參與。風險投資可以為優質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政府應該從政策上推動風險投資的參與,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的良好發展。
4.3 政府要進一步規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目前我國整體的社會誠信體系還很不健全,分布也不均衡,所以政府更要加大誠信的宣傳力度,提高中小企業商業信用,不斷完善整個信用擔保體系。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要鼓勵發展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比如,蘇州市自從2000年成立第一家擔保公司以來,政府就積極推動成立各類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已經形成以市、縣級市(區)擔保機構、商業性擔保和企業互助擔保為補充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有效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二是要建立健全銀保合作機制。政府要促進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合作,同時,要及時解決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4.4 政府要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社會服務平臺
政府要主動積極地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搭建服務平臺,調動各種社會組織,發揮各自的作用,可以從信息服務、技術創新、行業協會等方面做工作。比如,政府建立更多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法規、市場等方面的信息服務,引導中小企業和現代信息化建設緊密融合;政府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充分發揮各類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作用,促進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進而降低融資難度。比如,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積極創辦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的技術服務平臺。
在我國,要真正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必須要政府力量的介入。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改善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真正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制度,加強信用體系的建設,同時積極開拓創新融資渠道,以切實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參考文獻
[1] 鹽城市統計局網站[EB/OL].http://tjj.yancheng.gov.cn/.
[2] 鐘蓓.浙江省應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政府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11.
[3] 羅垚.供應鏈融資的實現模式和比較優勢分析——基于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