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指擁有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村落。
2016年,筆者走了黔東南州的近80個村莊,其中有很多是傳統村落,感觸頗多,并有了新的認識。筆者認為,傳統村落的發展不要心急如焚、火燒火燎地急速推進,我們必須對經千劫而留存的文化秉持敬愛之心、尊崇之心、善待之心,冷靜客觀地審視和分析它的優劣,以探索更好的保護發展之路。
一、黔東南州的傳統村落基本概況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貴高原東地邊緣的苗嶺山脈向湘桂丘陵過渡地段。州內山地縱橫,峰巒連綿,溝壑遍布,氣候溫和,河網稠密。這里有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態,遠古的歷史煙塵,民族文化資源極其豐富。
黔東南州的傳統村落全部是苗族或侗族,共有276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占全國的10.8%。
二、黔東南州傳統村落基本特色
黔東南州傳統村落具有著貴州高原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呈現出無與倫比的旅游開發優勢。
(一)山地特色。仁者樂山,苗侗同胞和其他少數民族同胞,依山就水修筑的吊腳樓和層層梯田,鱗次櫛比,直沖云天,壯美無比。地貌形態表現為典型的山地特征。
(二)民族特色。黔東南有苗族、侗族等33個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
(三)森林特色。萬木爭榮,黔東南州森林覆蓋率達到或超過全國最好水平,號稱為“地球綠腰帶”。苗侗祖先始終視種樹、敬樹、護樹為最高道德和行為規范之一,有對樹林實行保護的村規民約和民間契約。
(四)親水特色。黔東南州氣候濕潤,降水量豐沛,植被涵養水分的能力強,河網溪流密布,水資源豐富,且水體沒有被污染,是真真正正的綠水青山。
三、黔東南州傳統村落開發的誤區
近些年來,政府為發展經濟,通過發展旅游脫貧致富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由于當前的旅游市場還不夠成熟、保護發展的觀念不夠清晰、措施不夠科學,造成了發展旅游就帶來毀壞、不旅游卻又無計可施的矛盾與誤區。
(一)旅游商品的同質化
以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為例,經過多年的發展該苗寨已經是貴州的名片,蜚聲國際。但現在在該寨子居住經營的很大部分是外省人,賣售的紀念品和麗江、鳳凰、九寨溝等基本一樣,沒有本民族的特色.同質化嚴重。
(二)旅游活動的功利化
我們在開發推進過程中帶有強烈的功利動機。無論是村民為一己之私利,或是村干(寨老)為了村民過上好日子的正確目的,再或是政府為急于扶貧脫貧。在傳統村落發展中把農民變成商人,土地也不種了,房屋全出租給北方人開客棧了,家家戶戶都掛上紅燈籠賣義烏小商品,為迎合旅行者而每天3場的跳舞唱歌。當游客的需求與文化的保護有沖突時,筆者拙見:應該放棄的是游客的需求。
(三)旅游環境的低俗化
城市的游客來鄉村,想體驗的就是農耕生活傳統文化,祥和安靜樸實的田園風光,善良平和的生活環境。這些內容本就是傳統村落天天都存在的,客人你來就可以得到。當地村民及村莊又何必行焚琴煮鶴之舉把自己改裝成媚俗他人而他人卻不愛的怪物。
四、黔東南州傳統村落旅游開發意見
毋庸置疑,在當今中國傳統村落中,大量村落空心化,發展動力缺乏,貧困人口眾多。通過旅游來激活、拯救傳統村落是大勢所趨,市場所需。但應該如何開發利用,避免全國鄉村游的同質化、功利化、低俗化呢?
(一)挖掘思鄉情,打造安放心靈的重要去處
想家,思鄉,這樣的鄉土情懷深深的扎根在中國人的心中,時時刻刻表露在言行上,傳統的農耕文明使中國人不愿意背井離鄉;濃厚的親情倫理使中國人不忍心背井離鄉 。一旦不得不離開 ,就會情不自禁地思鄉懷鄉。
(二)挖掘思源情,打造原真文化的審美情趣
傳統村落不僅包括各類鄉村建筑房屋,還有大量獨特的歷史記憶、宗族傳衍、俚語方言、鄉約鄉規、生產方式等,它們作為一種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因村落的存在而存在,并使村落傳統厚重鮮活,是村落中各種“非遺”不能脫離的“生命土壤”。她的核心價值在于包括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在內的文化血脈,傳統村落的旅游絕不能離開這個基本點。原住民,才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承者;傳統村落物質文化和非物文化的結合才是最美的風景。
(三)挖掘村落情,打造“新村落人”的體驗價值
黔東南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可以采用生活體驗型旅游發展模式。重視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有選擇性地引入外來文化、創意或藝術,增加文化傳承發展的生命力。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保留傳統生活方式和自然居住形態。
本地人傳承發展傳統藝術文化,“新村落人”帶來現代創意藝術文化,開發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稻田度假村,在保存古樸風貌的同時,低調融入時尚度假元素,為衰落的村莊注入時代活力,同時延續了文化及藝術的持續生命力。
(四)挖掘未知情,打造傳統村落的品牌傳播
2016年4月法國紀錄片《相約未知地帶貴州陽開苗寨》就吸引了523萬法國人觀看,是什么魅力感動吸引了跨越8000公里距離的法國觀眾?是霧繚繞的山間盆地,黃綠相映的工整梯田,色彩亮麗的苗族服飾,鱗次櫛比的黑瓦木墻,和諧又生機勃勃的村莊,是淳樸堅韌的苗寨村民和這兒有世界上最美的笑容。我們慶幸黔東南有276個傳統村落,我們的傳統村落有這樣的文化和價值。
我們的村落現在的衰敗是不爭的事實,但國家已經意識到鄉村發展的重要性,隨著鄉村地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福利保障、義務教育以及醫療衛生等領域與城市逐漸縮小的差距,村莊總會慢慢地恢復勃勃生機。
作者簡介:胡蓉(1974,3--) 女 貴州貴陽 本科 副教授 研究方向:傳統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