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彥 劉瑩
【摘要】目的 觀察逐瘀通脈湯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治療效果,初步探討其作用機理。方法 將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36例。對照組采用辛伐他汀、拜阿司匹林等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服逐瘀通脈湯。3個月后檢測每組治療前后變化。結果 經統計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逐瘀通脈湯具有調節血脂代謝、穩定及消散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作用,且藥物副作用小,患者耐受高,依從性強。
【關鍵詞】逐瘀通脈湯;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醫療法;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5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4..02
動脈粥樣硬化(簡稱AS)是動脈的血管壁增厚、失去彈性等相關癥狀的統稱,主要病變特征為動脈部位的內膜出現下脂質沉積,并伴有平滑肌細胞以及纖維基質的增殖,逐漸的形成了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最常見的部位為頸動脈,該位置表淺易觀察,具有較強的代表性,被稱為全身型AS發生和發展的“窗口”,且頸動脈粥樣硬化(簡稱CAS)對腦梗死病因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有效防止CAS斑塊是目前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研究的熱門領域。現代醫學對CAS斑塊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和介入等,存在不良作用相對較較大和治療成本高等問題。因此,應用中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辨證施治,尋求療效確切、安全可靠的藥物,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筆者通過自擬逐瘀通脈湯以治療CAS斑塊,療效顯著,現總結多年的工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參照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將入選的患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患者7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的平均年齡(55.79±5.64),對照組的平均年齡(56.15±6.17)。治療組男21例,女15例;對照組男19例、女17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并發病和斑塊分型等基線資料相對較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經彩色多普勒檢查,頸動脈系統的任意一個血管節段存在突入管腔的回聲結構,表明不光滑或局部內中膜厚度>1.2 mm,即認為患有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中醫辨證分型標準:參照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臨床診療術語證候部分》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的年齡區間位于35~70歲;(2)通過彩色多普勒分析得到頸動脈系統的任一動脈局部內中膜厚度均大于1.2 mm。(3)均停止服用中成藥物2周以上。(4)經過充分溝通,患者均為志愿受試,同時簽訂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控制不良的高血壓或低血壓,肝腎功能異常者,頸椎病,嚴重心功能不全并帶有出血傾向,妊娠與哺乳期婦女,同時參加其他臨床研究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拜阿司匹林(拜爾醫藥保健有限公司)
0.1 g,每晚1次;辛伐他汀(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
10 mg口服,每日1次。同時,給予神經細胞營養,以及針對合并癥的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逐瘀通脈湯(由本院的制劑室負責煎制,每袋容量為220 mL)。逐瘀通脈湯的藥物組成包括:丹參30 g、黨參
20 g、三七6 g、川芎10 g、山楂15 g、郁金10 g、水蛭5 g、天麻12 g、黃連6 g、薏苡仁15 g、甘草6 g。每次服用1袋,每日2次。兩組均以30天為一個療程,在連續服用三個療程后觀察和對比療效。
1.4 觀察指標
參照文獻[1-2]評定標準如下。治愈,即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主要指標的檢查結果均正常,且斑塊消除;顯效,即患者的大部分臨床癥狀消失,主要指標的檢查結果基本正常,斑塊直徑減少50%以上;有效,即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均有所好轉,主要指標的檢查結果有明顯改善,斑塊直徑減少30%以上;無效,即患者的多種臨床癥狀和檢查指標結果均未改善,且斑塊的直徑有所增加,或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了腦梗死等疾病。臨床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2 結 果
兩組的療效對比,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頸動脈管壁內中膜的增厚,是AS早期出現的指證[3]。但AS過程是一種過度炎癥性與纖維增殖性的反應,是動脈壁對慢性炎癥修復和對損傷的增生性反應,炎癥早期會對動脈形成一種保護。然而,持續過度的炎癥將促使斑塊的形成。斑塊的發生與各種類型細胞的吸附、參與和活化有密切關系。現代醫學對AS治療多采用硝酸酯類制劑、調脂藥、抗血小板匯聚等藥物,改善心腦血管管腔狹窄,但其治療副作用、復發率及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通過中醫識別CAS主要基于臨床表現,結合患者的舌診和脈象,辨證施治。本病歸屬于“頭痛”、“眩暈”、“中風”、“健忘”、“癡呆”、“血濁”等范疇,其病理可以虛、實概之,虛與肝、脾、腎等臟腑相關,實與“瘀”“毒”“痰”有關,且瘀、毒、痰易致動脈硬化斑塊不穩定[4]。治療不僅重視培元固本,更應注重從痰、從瘀、從毒施治。在逐瘀通脈湯中,丹參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為治多種瘀血阻滯的主要藥物,而黨參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的功效,二者共為君藥。水蛭、川芎、三七、郁金為臣藥,活血行氣,逐瘀通經。黃連、山楂、天麻、薏苡仁為佐藥,清熱化濕,祛痰通絡。甘草益氣補虛,調和諸藥為使藥。以上中藥成分相互配伍、標本兼治、攻補兼施,可中CAS斑塊所致的痰瘀互結脈中的疾病機理。
依據現代藥理學研究結果,丹參中含有多種丹參酮,丹參酚、維生素E等,能擴張心腦動脈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黨參中黨參堿等可擴張外周血管、抑制血栓形成;川芎中的川芎嗪可延緩早期AS的病變進展;三七總皂苷可改善血液高凝、高粘狀態,調節脂類代謝紊亂,防止有害因子損傷內皮細胞,并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從而干擾或阻止AS的發生發展。水蛭制劑可保護血管的內皮細胞,抗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從而干擾CAS的形成[5]。黃連中的黃連素可通過調節血脂、血壓和血糖、抗炎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等多種作用機制起到抗AS的作用。郁金和山楂可顯著降低TC和TG;天麻中的有效成分是天麻素,它可能有效降低血流阻力;薏苡仁則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綜上所述,逐瘀通脈湯藥方中的主要藥物多具有降脂、抗凝抗炎、改善血液循環和營養神經等多種作用,與西醫學中AS所導致的心腦供血不足疾病的治療原則相吻合。
通過本臨床觀察的結果表明,逐瘀通脈湯聯合西藥能有效減少CAS患者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和斑塊面積。患者在用藥期間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說明逐瘀通脈湯能安全有效的干預AS的形成,從而有效預防腦卒中等疾病。
參考文獻
[1] 哈斯也提·依布來音,鐘小蘭.疏血通注射液聯合阿托伐他汀鈣片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脂水平的影響[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1,28(13):1362-1364.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85-89.
[3] 翟萬慶,宋麗艷,何曉燕,等.阿托伐他汀鈣聯合抗血小板藥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臨床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9,26(1):83-85.
[4] 王永剛,齊 婧,鄭 剛,等.丹黃通脈膠囊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4):445-447.
[5] 高麗娟.水蛭對動脈粥樣硬化大鼠防治作用及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13.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