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
【摘 要】舞蹈是以肢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一門綜合性藝術,舞蹈教育屬于藝術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都沒有設置專業的舞蹈教師,相關的舞蹈教學工作大多是由音樂教師擔任,音樂教師需要具備一定的舞蹈基礎,需要更全面的專業素質。本文從舞蹈教育發展的趨勢、音樂與舞蹈結合的必要性、舞蹈對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作用等方面做些淺析。
【關鍵詞】舞蹈基礎;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204-01
一、舞蹈教育發展的趨勢
目前我國小學藝術教育課程里有音樂和美術,沒有舞蹈,活潑好動的孩子喜歡舞蹈是他們的天性,特別是女孩子,因為舞蹈最能直接表達孩子們的情趣,而學校能提供給孩子學習舞蹈的機會較少,大多是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里穿插授課,或者是課外活動接觸,想要學習舞蹈的學生,都是在校外培訓機構學習,這樣容易受到生活環境和家庭條件的限制。
專業舞蹈藝術人才的培養,需要從小專業系統的練習,打下扎實的基礎,需要有舞蹈藝術的氛圍和專業教師教授。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錯失了學習舞蹈基本功的最佳年齡,以至于不能實現自己的舞蹈夢想,這樣既不利于我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施,也不利于個性化人才的培養。隨著我國全面素質教育的推進、舞蹈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趨勢,小學里也將會開設舞蹈課程,讓學生有更多學習舞蹈的機會。
目前我國教育的發展相對不均,一些經濟發達的市區小學里,女生開設形體與舞蹈課,男生開設武功課,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學習舞蹈對他們的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小學音樂課堂中音樂與舞蹈結合的必要性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是舞蹈的聲音;舞蹈是音樂的形體,音樂和舞蹈被稱為“姐妹藝術”。音樂和舞蹈的結合是視覺與聽覺的統一,可以相互促進,相互表現,舞蹈可以詮釋音樂,音樂可以為舞蹈展示氛圍,激勵情緒,推動情節。
(一)音樂與舞蹈結合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興趣出勤奮、勤奮則出天賦。可見興趣愛好的培養是取得學習成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加入舞蹈元素,更加符合孩子好奇、活潑好動的天性,好奇將會激發孩子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充分投入到音樂里,更好地理解音樂,體會音樂帶來的美感,教學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二)將舞蹈融入音樂,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音樂節奏。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是音樂藝術最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對于小學生來講,音樂節奏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和把握,如果能在音樂中加入相應的身體韻律和舞蹈動作,那么他們將能更加直接、具體地感受到節奏的律動。
(三)將舞蹈融入音樂,更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感受音樂的內容。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小學生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感染性強,兒歌曲目旋律優美、節奏鮮明,如在聆聽音樂和歌唱時,讓孩子充分發揮自己想象,編配上舞蹈動作,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那將對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著極大幫助。
小學生由于肢體表現力相對較弱,教師所編排的舞蹈動作需與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動作要精煉,對形象與動態的把握要準確到位。
三、小學生學習舞蹈的好處
(一)提高身體素質,塑造優美形體。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通過學習舞蹈可以充分鍛煉孩子的肌肉、骨骼、神經系統,促進視覺、聽覺、肢體的感覺機能的提高,使大腦更加靈活,肢體動作更加敏捷。通過規范的舞蹈形體練習可以糾正不良體態,使學生站姿直立、挺拔,舉止優雅,身材比例均勻,形體更加優美。
(二)鍛煉意志。舞蹈的學習從基本功開始,壓腿、開肩、下腰等一系列的柔韌性練習,要達到一定的高度,須持之以恒堅持練習,要完成一個優美動作,跳好一段舞蹈,或是參加演出和比賽,背后得付出辛勤汗水,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對于小學生的自制力和耐受力都是一種考驗。
(三)陶冶情操。舞蹈是通過肢體的動作、造型,以及面部表情來表達內心的情感,在優美的音樂中,用身心去感受音樂的形象,塑造音樂內涵,表達美好的事物,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期,接受良好的審美教育,可以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小學音樂教師具備扎實的舞蹈基礎,將會給小學生學習舞蹈帶來極大的幫助,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個性化人才培養極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