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社會的進步,市場逐漸成為了我國社會經濟的決定性因素,金融資源的公平配置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縱觀目前我國金融資源的發展現狀,我國的城市與農村之間以及不同所有制經濟體之間,都出現了嚴重的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現象,這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公平性。通過研究發現,金融監管制度的偏差是導致金融資源配置失衡的主要因素。鑒于此,本文主要針對金融資源公平配置與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進行相關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 高中生 金融資源 公平配置 金融監管 法律制度
作者簡介:郭煜,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第一中學。
中圖分類號:D922.2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78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經濟在面臨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很大的競爭力,如何能夠將金融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使其能夠更好地符合社會發展的進程,促進我國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是當前我國在社會建設過程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相關的人員有必要對當前金融資源的分步現狀進行認真的研究和分析,從而找到有效的應對策略。
一、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的現狀
(一)城鄉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
縱觀目前我國城鄉金融資源的配置現狀,我們會發現,農村的貨幣資源和資本資源的配置陷入了一種雙重的困境。一方面,我們不難發現,很多農村資金都被上層集中,在這個過程中,基層的金融機構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農村信用社都將農村的資金向上級的機構進行轉移。而另一方面,農村的金融配置也存在一種結構性失衡的狀態,越來越多的資金都從基礎性的設施領域中退出,而逐步被投入到非農的領域,這樣就使得農村的信貸問題出現嚴重的匱乏和不足。與此同時,針對于機構性的金融資源,農村的經濟主體的類型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即便是農村信用合作社,其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有些偏離了服務宗旨,逐漸向綜合性的商務銀行進行過度,將農村籌集的資金進一步向其他的金融機構進行轉借,這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形成嚴重的阻礙。
(二)不同所有制經濟體之間金融資源配置不均衡
在基礎性金融資源層面的配置上,我們會發現,國有經濟體占據了我國的很多資金,這就使得非國有經濟體在金融資源的配置方面存在很大的阻礙。我們通過從部分學者對于相關歷史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和分析的結果來看,就會發現,中國的一些國有銀行的系統在信貸方面存在著很大的歧視,其更愿意將資金貸款給國有企業。而且從機構性的金融資源層面上來看,我們還會發現國有金融機構占據著絕對的壟斷地位,這對于民間資本的發展和運營產生嚴重的阻礙。
這種金融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會直接限制民營經濟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收入之間的差距懸殊。近年來,我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在顯著加大,它在2000年開始就已經超越了警戒線,這代表著如果我們不對這種差距進行及時和有效的處理,就很有可能隨時引發社會的動蕩。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的和諧及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金融資源配置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事物之間總是存在著普遍的聯系,因此,導致金融資源配置失衡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市場因素,也有政府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為了大幅度改善我國的經濟,開始集中精力來發展工業,同時也針對工業的發展作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安排,在這樣的情況背景下,金融監管制度就有了漏洞,農村的經濟、民營經濟被忽略,而主要支持城市的發展方式是通過金融機構將農村籌集的資金轉移到城市的工業建設中,達到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進我國國有經濟的發展的目的。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階段的不同,政府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但是這種改革依舊存在一些錯位和誤區。
(一)市場準入制度對于金融資源公平配置的阻礙
從相關法律來看,我們會發現,雖然我國沒有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文來限制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但是我們發現,金融領域的結構依舊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這就說明,在民間資本注入金融領域的過程中,存在著隱性的“門檻”。
一方面,民間的資本進入金融市場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嚴格的審批。我國的民間資本在進入金融領域的過程中,無論是初期的建立還是在整個存續過程中出現的相關信息的變更,其都需要經過合理的審批。而金融的監管者具有最后的審批權,如果監管機構最后沒有批準民間資本注入金融經濟領域,那么民間資本就直接喪失了其在金融市場的發展機會,即便有再大的熱情和再大的能力,都于事無補。而這種審批的嚴格也是有原因的。我國的銀行業機構已經達到了飽和,目前銀行業存在著潛在的風險。而真正懂得行業業務管理的專業人才又比較匱乏,無論是從存款人的利益還是從對金融風險的防范策略來看,監管當局對于銀行業機構的市場準入都需要非常謹慎。但是這種嚴格的審批也像“攔路虎”一樣,直接擋住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步伐和進程。
另一方面,我們還會發現,我國的注冊資本門檻也相對過高,我國的金融機構的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已經嚴重高出了國家通常的限額要求。這種高的注冊資本,對于一些實力較差的民間資本而言,是很難達到的,這又嚴重阻礙了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步伐。
(二)市場退出制度對金融資源公平配置的主要影響
我國的金融行業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而言比較晚,我國的金融機構的相關制度還沒有達到十分健全,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制度也不例外。雖然近年來,國家已經建立了一些相關的法律制度,例如:《企業破產法》、《公司法》、《保險法》等等,這些行政法規都對金融機構市場退出方式和條件做出了初步的制度安排,但是很多法律都缺乏足夠的明確性,這樣就使得相關的法律規定缺少操作性。例如:我國的《商業銀行法》中對于金融機構退出市場僅僅有9個規定,涉及商業破產的僅有一條內容等等。這些沒有針對性的規定很難實現真正的法律效力。從而就導致實踐與理論無法得到有效的結合,再加上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制度尚未健全,就會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不健全的市場退出機制導致部分國有經濟主體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很多國有的金融機構在發展和建設的過程中,經常會存有一種優越的幻想和僥幸的心理,這樣就產生了一種惰性的競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和服務的質量,使得整個金融競爭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使得金融資源的公平配置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從而構成了金融行業發展的風險因素。
三、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近年來,我國的金融資源配置嚴重失衡,并且這種現象還在日益加劇,我國的政府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而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來提高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發展的積極性。我國相繼頒布了《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務院關于鼓勵和一道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等。雖然政策已經頒布,但其實施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這些政策的執行力僅僅局限在部分的地區,而不能夠有效的發揮對民間資本的實質性的作用。為此,我們要想使民間的資本真正的融入金融市場中,我們就應該加大法律制度的執行力和操作力,構建和完善金融監管法律制度。通過這種制度的建立來有效的保護投資者的利益、維護金融市場的運行秩序,也能夠使得金融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群體。
(一)完善金融市場準入制度
我們要構建包容性的金融市場準入制度。就要充分的意識到,我們建立市場準入制度的目的不是為了對非國有的競爭者進入市場的限制,而是應該通過合適的準入來對金融機構的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創造合理的公平競爭的環境。
首先,我們應該結合現存的法律規范,制定完整的民進資本準入金融領域的實施細則。明確制度安排,對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的入股或者控股的比例、出資方式以及業務范圍等多方面的信息進行明確的規定。這樣才能夠保證各種制度的有效健全和明確,為創建合理和公平的金融競爭和發展環境創造積極的因素。
其次,我們應該凸顯金融機構市場準入原則的差異性。通過相關的法律規定,各類的金融機構的市場如果都采用統一的核準制,就容易使很多具有特殊情況的金融機構的發展受到阻礙,降低市場運行的效率。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加大對民間資本的發展,要能夠針對于具體的情況,對相關的條件進行有效的規定。同時,我們也要在一些原則上制定一些嚴格的規定。第一,保證交易的安全,我們要借助客觀的法定條件,而非主觀的自由裁量;第二,保證交易安全條件的法定化和公示化。
最后,我們還應該對金融機構的注冊資本限額進行合理的調整。在法定資本的制度下,金融機構的注冊資本是其對外進行交往的重要信用基礎,也是金融機構實現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條件和物質保證。為此,我們要對注冊資本的限額進行合理的規定。我們應該適當地降低金融機構的注冊資本限額,因為,如果我們對資本的要求和期望過多,就會嚴重的阻礙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為此,我們就有必要通過多元化經營來對金融的資源配置給予合理的調整,這樣才能夠減少相關制度推行的阻力,也能夠為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提供便利的條件。
(二)完善金融機構的退出制度
我們要想建立和維護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不僅需要準入制度,還應該健全有效的退出制度。金融機構的市場退出保險和補償制度主要是指銀行業的存款保險制度、證券業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制度以及保險業的壽險補償制度等等。這些制度的完善度會直接對金融機構的破產造成沖擊影響,為此,我們要對這些制度給予完善。現階段,我國經常用一種非制度化的方式來處理金融機構的破產過程,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解決臨時性的問題,但是卻僅僅是權宜之計。我們必須要能夠充分重視金融消費者的權益,能夠使得整個金融體系能夠在一種規范的制度下和環境下實現有效的運作。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對其他金融機構運行過程給予全面和綜合的考量,針對于其中的一些個性化問題,要對其給予政策和制度的細化,使得整個金融機構運行方面的政策和制度得到有效的價值發揮,并且能夠為民間資本在金融領域的發展創造便利的條件。我們在對相關的金融監管制度進行建立和完善的同時,還應該適當借鑒一些國外的經驗,將其中適合本國發展的精華吸收過來,并且進行合理的運用。這樣才能夠促使金融資源得到更為公平的配置。最后,相關部門還要加大監管力度,保證所有程序都能夠按照相應的制度和規定來嚴格執行,這樣才能夠充分的兼顧各方的利益,保證我國金融資源平衡穩定的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金融資源平衡配置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其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的長治久安。為此,相關的人員要能夠對當前的金融機構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從而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找到合理的解決對策,促進我國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凱. 內幕交易認定及其民事責任初探.山東大學.2016.
[2]董翔. 美國證券立法中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應用及借鑒.華東政法大學.2014.
[3]張婷. 經濟危機中的政府作為研究.山東大學.2015.
[4]周露珠. 會計信息質量對融資約束影響的實證研究.西南財經大學.2014.
[5]周振平. 產權性質、內部控制與公司債務融資.西南財經大學.2014.
[6]朱玉峰. 總額預付下成都市醫保費用的分配及騙保醫院的識別.西南財經大學.2014.
[7]胡曦彥. 我國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私募發行監管研究.華東政法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