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司法作為體現(xiàn)公平正義的重要一環(huán),是法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司法隊伍的好與壞直接決定了司法的效果。我們只有通過創(chuàng)造符合司法隊伍獨立行使職權規(guī)律的外部環(huán)境,形成司法隊伍建設的配套制度體系,同時形成系統(tǒng)的司法隊伍培訓方式及內(nèi)容設置等多種途徑,齊抓并進,才能全面提升司法隊伍建設,為法治建設提供一支符合法治建設需要的司法隊伍。
關鍵詞 司法隊伍 外部環(huán)境 制度配套 司法培訓
作者簡介:劉美,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88
作為法律運行最后一個保障環(huán)節(jié)的司法,如果出現(xiàn)司法不公與司法公信力的缺失,那將直接影響到人們對于法律的信仰,嚴重阻礙到我國的法治建設事業(yè)。近年來連續(xù)發(fā)生的當事人暴力威脅、襲擊,甚至殺害司法人員的事件,以及大量的上訪案件已經(jīng)能夠充分說明,司法改革的緊迫性與必要性,為了保證司法公正與司法的公信力,我們已經(jīng)到了必須要花大力氣進行司法的徹底改革的階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司法活動最終需要由司法人員來進行,所以,司法隊伍建設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司法公正能否實現(xiàn),司法公信力能否提高。只有完善司法隊伍的建設才能為“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實現(xiàn)提供必要的人員保障。
一、司法隊伍建設存在的外部環(huán)境問題及對策分析
司法隊伍建設的瓶頸既有其內(nèi)部原因,也有其外部環(huán)境因素。法律作為上層建筑的一部分,它不可能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受到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尤其受到政治的影響因素最大。作為司法人員,他們的公正司法除了受到自身權力的誘惑這一內(nèi)部因素之外,同時還會受到黨政機關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干預。這種外部的干預,既可能是黨政機關的直接“命令”,也可能是司法人員為了保住自己的仕途而主動“請示”的結果。當司法者所司的不僅僅是“法”,而是摻雜了政治指示、地方利益,甚至是掌權者的個人利益等因素的時候,司法的公正性與公信力必然會受到致命的打擊。在現(xiàn)實社會中,許多司法不公正的裁決,并不是由于司法者主動想要為之,而是無力和缺乏制度保障的外在環(huán)境相抗衡的結果所致。說到底,當人財物問題不能在制度上為司法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行使職權的外部環(huán)境時,要求司法人員依法獨立的公正司法是一種不符合人性的奢求。我們不能寄希望于司法人員憑借一己之力,用其堅定的法律素養(yǎng)去對抗整個外在環(huán)境的壓力。可以說,現(xiàn)在的司法不公以及司法公信力的缺失問題一部分是由于司法隊伍的自身問題所導致,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于我國還缺乏完備的足以保證司法權獨立行使的制度保障所造成的,這時的司法人員成為了造成司法不公正的外部環(huán)境的替罪羊。所以,司法作為整個國家權力運行的一部分,它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是否能夠獨立公正的行使首先需要一個有利于司法依法獨立行使的外在的大環(huán)境,需要完善的關于國家權力及政治體制的制度設計以及對其他可能干預到司法公正的權力的排除性規(guī)范。目前,我國雖然出臺了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但是,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在現(xiàn)實社會中,其他力量干預司法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但是從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以來,真正對干預司法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的是少之又少,究其根本,還在于,司法人員的人財物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的情況下,司法人員的前途和利益就會受到黨政機關等部門和人員的影響,司法人員真正地如實反映干預活動的可行性就會大打折扣,對干預司法的人員進行記錄、通報和追責的制度現(xiàn)實效果必然也就達不到預期。
所以,要想從根本上為司法隊伍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就必須解決好司法隊伍的人財物問題。只有將司法人員的晉升與任免標準進行量化、標準化、制度化,減少個人好惡與人為因素對司法人員晉升與任免的影響,才能保證司法人員的獨立公正司法,只有將司法機關的財物管理獨立化、制度化才能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二、司法隊伍建設存在的制度配套問題及對策分析
由于司法是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司法權的行使又直接事關公民、法人的人身權或財產(chǎn)權,所以我國一直沒有停止對司法的改革和建設。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對司法隊伍建設的力度也越來越大,制度設計日趨合理,先后出臺了一系列制度來保障司法隊伍的建設。這也使司法隊伍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司法隊伍的貪腐現(xiàn)象日益減少,廉潔自律程度逐步加強。但是,制度的建立只有達到配套和完備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缺乏配套制度的設計,極易使單獨的法律或制度形同虛設。雖然我國也一直努力致力于司法的改革,由于任務艱巨,改革的具體事項多等原因,目前很多內(nèi)容還缺乏配套性及系統(tǒng)性的設計。例如前面談到的,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是,如果缺少了配套的將司法機關人財物獨立管理的制度設計,則怎么能期盼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的制度能抑制住司法干預現(xiàn)象的存在?怎樣能保證司法人員不會因為自身的利益而“受制”于掌握其前途命運的領導干部?所以,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的制度只是治標的制度,還缺少與其配套的治本的制度。目前無論是員額制還是司法責任終身負責制的建立,都有利于提升司法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實現(xiàn)司法隊伍的精英化和廉潔話,但是,缺少了職業(yè)保障的制度設計,使司法人員所受到的職業(yè)壓力與其自身可獲得的利益達不成正比,“美國聯(lián)邦初審法院法官的年薪約為 13 萬美元,是我國基層法院法官年薪的 20 倍。”正是由于權責的不一致性,缺乏了配套性的職業(yè)保障制度的建立,使我們在制度設計時的司法人員精英化的出發(fā)點大打折扣,現(xiàn)實生活中,原本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以及立案登記制等一些列制度的落實,司法機關的各類案件受理數(shù)逐年攀升,大有井噴之勢,使原本緊張的辦案人力資源更顯稀缺。隨著司法改革的推進,不但沒有吸引大量的精英涌入司法隊伍,卻出現(xiàn)了大批司法人員離職的離職潮。據(jù)走訪調(diào)研,基層司法機關中確實存在著一部分優(yōu)秀的司法骨干主動地在員額制考試中放棄了入額的現(xiàn)象。“對于擁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法官大量流失,有違常規(guī),必須引起重視,否則,法治中國的目標何以實現(xiàn)。”所以,每一項制度設計的初衷都是好的,但能否收到良好的實效,還取決于是否有配套的制度來與其形成綜合的體系。從解決途徑來看,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司法隊伍建設制度的時候要遵守幾個原則。
第一,司法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并行原則。許多問題并不是司法隊伍建設自身所能解決的,還需要體制改革的配合。
第二,權責一致原則。在我們加大對司法隊伍的職責進行規(guī)范的同時,必須以同樣的力度致力于提升司法人員的職業(yè)保障制度。
第三,法律體系統(tǒng)一原則。單行法只能解決點的問題,解決不了面的問題,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使司法隊伍建設的制度體系化、配套化、可操作化。
三、司法隊伍培訓的方式及內(nèi)容分析
司法活動是司法人員運用法律解決案件的活動。長期以來,我國的司法人員成分復雜,水平參差不齊,也使得司法人員待遇整體上無法改善,很難實現(xiàn)司法人員的精英化。近年來,隨著司法準入制度的嚴格化,司法考試制度的規(guī)范化,司法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是,只把住司法隊伍的入口關是不夠的。法律不是一成不變的,靠一次性的準入制度,并不能保證司法人員能夠終身具有符合自己職位需要的法律儲備。司法活動也不可能像電腦運算一樣,將案件輸入就會得到案件的處理結果。司法的效果還要依賴于司法人員對法律規(guī)定的及時更新掌握以及對會影響其司法裁量的法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所以,對于司法人員的終身培訓,有利于提高司法隊伍的整體素質(zhì),也有利于司法隊伍的精英化。目前,司法隊伍的培訓缺乏統(tǒng)一的規(guī)劃及體系,各自為政,走形式現(xiàn)象比較嚴重,也造成了司法人員接受培訓的熱情不高的局面。由于司法所追求的首要價值就是公正,而最大的公正就在于同等情況同等對待。司法的公正有賴于司法人員的職業(yè)化及專業(yè)化,所以,為了能夠形成司法人員統(tǒng)一的知識儲備及法律素養(yǎng),我們必須建立統(tǒng)一的司法人員培訓體系及課程設置。使培訓體系規(guī)范化、體系化、正規(guī)化。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共同職業(yè)認知的司法隊伍。就法律人而言,不同類別的法律人對法律的認知角度又有所不同,法學家、律師、法官、檢察官等等,對于法律的理解都有自己獨特的視角,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司法人員進行培訓時,既要具有統(tǒng)一的培訓體系,又要能夠針對不同的司法人員做出不同角度的專業(yè)培訓規(guī)劃。就培訓內(nèi)容的課程體系設置而言,應側重于以下三方面的內(nèi)容。
第一,專業(yè)法律知識的培訓。隨著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國的法律體系迅猛發(fā)展,新立法、新修改層出不窮,這就要求我們的司法人員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另外,由于法律繁多以及司法人員自身對全面依法司法的重視不夠等原因,現(xiàn)實生活中,也還存在著,司法人員不完全依照具體的法律規(guī)定、法律程序辦案的情況。所以,反復的培訓司法人員所應依照的全部具體法律規(guī)定,強化理解和認知是必要的。
第二,對于憲法意識的培養(yǎng)。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但由于其原則性較強,缺乏具體操作性,所以在司法實踐中很難作為裁決的依據(jù)。在司法實踐中,司法人員普遍存在著重視具體的應用法而忽視憲法的現(xiàn)象。但是,任何法律都是抽象的,“我們最終做出決定的個人或機關,其所依據(jù)的規(guī)則或者法律,都是原則的,沒有絕對確定的一個裁判依據(jù)”。所有的司法活動都離不開司法者的自由裁量和自由心證,所以司法者具有統(tǒng)一的考量標準和法律修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而憲法規(guī)定了我國基本的法律原則和法律精神,對司法者具有統(tǒng)一的法律素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憲法意識的培養(yǎng),應是對司法人員培訓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之一。
第三,法治精神的培養(yǎng)。長期以來,我國的司法隊伍存在著職責不清的狀況,各種為了突出政績的社會服務職能例如法律下鄉(xiāng)、法律下工廠、接訪、為了促和諧主動調(diào)節(jié),爭取“零判決”等任務被強加到司法人員身上,嚴重的背離了司法人員“不告不理”,應“被動”行使司法權的原則,也損傷了司法人員本應具有的崇法、重法,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所以,加強司法人員的法治精神培養(yǎng),也是我國目前司法隊伍培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nèi)容。
司法隊伍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只有全面綜合治理,內(nèi)部建設與外部建設齊抓共管,精神建設與制度建設共同推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石東洋、翟婷、王艷.法官員額制改革的調(diào)查研究.黨政視野.2016(4).
[2]謝冬慧、曹也汝.司法隊伍管理制度改革的探索.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16(2).
[3]張文顯.論司法責任制.中州學刊.2017(1).
[4]張軍.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與司法正義.法律科學.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