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國權

摘 要:通過對現階段從化農村地區防雷工作的調查,發現大部分村民對防雷知識掌握不足、農村住宅防雷裝置安裝率較低、無感應雷防護措施、防雷減災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具體的研究與分析,并制定了有關應對措施,如:開展多渠道的雷電防護科普知識宣傳和氣象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設等工作,期望對今后的防雷工作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農村地區;防雷工作;調查;分析;應對措施
從化地處廣東的中南部,每年均發生多起雷災事故,1997—2012年從化市共發生雷電災害431宗,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 606萬元,而雷擊影響最大的是人員傷亡,16年間共因雷擊造成32人傷亡。從以往的雷災記錄看,大部分事故發生在農村地區,由于從化中心城區面積小,從化區大約98%的地方為農村地區,而且通過我們對從化農村地區防雷現狀的調研發現,大部分村民對防雷知識掌握不足、農村住宅防雷裝置安裝率較低、無感應雷防護措施、防雷減災工作不到位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們也進行了具體的研究與分析,并制定了有關應對措施,期望對做好農村地區的防雷工作并減少全區雷災事故的發生具有關鍵作用。
1 從化區的雷電活動特征和雷電災害分析
從化是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水汽豐富,溫暖多雨,由于地形復雜多變,局地強雷暴多發。從我們對從化的地閃資料統計來看,雷電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和時間特征。例如,西部和南部的閃電密度較高,東部和北部較少;5—9月份是雷電的月份高發期,12:00—20:00是閃電活動的時段高發期。
1.1 雷電的活動特征
1.1.1 雷電的區域分布特征
從圖1可以看出,從化雷電活動比較頻繁的為C、D和E區域,西部和南部的閃電密度較高,東部和北部較少。出現這一分布原因與夏季影響廣州的天氣系統大多是自西面或西南面東移的天氣系統和靠近清遠閃電密度高值區有關。
1.1.2 雷電的時間分布特征
5—9月份發生是雷電的高發期,因此,這一季節是預防雷電的重點。12:00之前和20:00之后雷電較少,12:00—20:00是閃電活動的高發期。因此,在安排室外勞作時,最好安排在上午進行,避免在12:00—20:00這個雷電高發時間段。
1.2 雷電災害分析
1997—2012年從化市共發生雷電災害431宗,我們通過整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災害。(1)人員傷亡事故,主要是打雷時在野外耕作、戶外活動、接有線電話等;(2)雷電直接擊中建(構)筑物,致使建(構)筑物損壞,電氣設備損毀等;(3)因雷電的電磁脈沖而造成電氣設備、監控設施受損等。
圖1 從化地區地閃密度分布(每網格1 km)
2 目前農村地區防雷現狀
為了更好地了解從化農村地區的防雷現狀,我們對部分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經過歸納總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村民對防雷知識掌握不足
經過調查發現,大部分村民未能正確、全面地了解雷電的危害性和掌握有關簡單的防雷措施。在以往多起的雷電災害事故中,由于村民無相關防雷意識,不知道如何防雷及采取錯誤的避雨方式而遭遇雷擊。例如,從化在2006年8月發生的一起雷擊事故中,就是由于在某花場工作的村民,看到雨勢較大且雷聲不斷,有10名村民就近跑到用太陽傘臨時搭建的工棚里避雨,不料一道閃電擊中該工棚,當場有8人被雷電擊中昏倒,后經搶救,6人挽回生命,2人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死亡。
2.2 農村住宅防雷裝置安裝率較低
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目前從化農村住宅的防雷裝置安裝率不到10%。特別是較早建筑物安裝率更低,如磚木結構基本沒有安裝防雷裝置,磚混結構約5%,鋼混結構的較高,約為15%左右。但是,現階段農村建筑物還是以磚木和磚混結構為主,鋼混結構的房屋約占全部房屋的30%左右,因此,農村地區的防雷狀況還是較差的。
2.3 感應雷防護空白
供電線路、通信線路布設混亂,電氣設備基本沒有安裝或者采用任何雷電防護措施。
2.4 防雷減災工作不到位
(1)地方政府部門對農村新建住宅樓的防雷報建及安裝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監督和管理;(2)部分農村地區的防雷科普知識宣傳存在真空區,大部分村民未能接觸和了解有關防雷知識;(3)缺乏專項資金的扶持,造成有關工作開展不暢。
3 加強從化農村地區防雷工作的有效措施
通過對現階段從化農村地區防雷工作現狀的實際調查、往年雷電災害的分析,結合從化的雷電活動特征,制定以下措施加強從化農村地區的防雷工作。
3.1 開展多渠道的雷電防護科普知識宣傳
由于從化地廣人稀,農村居民居住地較為分散,這對雷電防護科普知識的宣傳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調查問卷來看,村民的雷電防護知識選擇率最多的選項是從電視節目中獲得,而科普宣傳和網絡選項則較少。因此,我們今后應加強對農村地區的科普宣傳活動,如通過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科普咨詢和派發科普資料等。另外,還應充分利用電視、互聯網(微信、微博)、報紙及短信等平臺多途徑發布科普知識信息,使氣象防雷科普知識傳播不留盲區,達到最后1 km。
3.2 開展氣象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設工作
氣象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設工作,不能簡單地搞幾個宣傳牌、顯示屏或簽訂個協議書等形式,要真正讓示范村不僅看得見,還要有實效,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示范村的建設應著重遵循以下幾點來完成。
3.2.1 科學選點
由于資金問題,暫時只能選取少數的村委來開展氣象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設工作。這就要求我們在選取示范村時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選點,一般應選取雷電活動比較頻繁、閃電密度較高、以往雷災發生率高的區域,開展氣象防雷安全示范村建設工作。
3.2.2 加強示范村的基礎建設工作
由于從化的整體經濟實力較為落后,許多村委的辦公場地比較簡陋,不能滿足建設氣象防雷示范村的需求,應加強網絡、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及通信工具等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建立氣象災害應急管理制度,并適時進行演練,讓制度活起來,具有可操作性。
3.2.3 建立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分布平臺
利用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擴音器實時播報突發雷電的預報預警發布信息,積極引導村民在雷電高發時段,能夠做到科學防雷,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
3.2.4 加強人員培訓和科普宣傳工作
(1)加強對原有氣象信息員的防雷知識培訓,充分發揮信息員的作用;(2)加強在雷電高發期(5~9月份)的防雷知識宣傳、宣講活動,還可以充分利用宣傳欄、電子顯示屏、擴音器等方式進行滾動宣傳,讓防雷知識和意識深植在村民心中;(3)安排防雷專業技術人員負責示范村的防雷建設工作,指導村民科學地安裝防雷裝置。
3.2.5 設置專項資金扶持
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90%以上的村民認為農村住宅有必要安裝防雷裝置,但是由于技術或者資金等方面的原因,只有少數的村民安裝了防雷裝置。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制定有關政策、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及設置專項資金進行扶持,鼓勵大家安裝防雷裝置。
4 結語
農村地區防雷工作的開展難度比較大:(1)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整體不高,對雷電的危害及防護認知度不高;(2)缺少制度的約束,對農村新建住宅樓的防雷管理工作沒有強制性要求;(3)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不利于開展防雷科普宣傳工作。但是,隨著氣象部門多年來的科普宣傳,農村居民對防雷的意識和知識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幾年從化區因雷電災害事故導致的人身傷亡事故大幅下降。
作為一名基層的防雷工作者,通過多年的觀察和了解發現,現在新建住宅樓的村民有很大一部分都安裝了防雷裝置,但是質量參差不齊;還有一些是想安裝,但不知道怎樣去做,這就需要我們在這方面加強技術指導,讓安裝的防雷裝置既經濟合理又安全可靠。總之,農村地區的防雷工作任重而道遠,期望本文能夠對今后的防雷工作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昂生.大氣災害學[J].地球科學進展,1991(5):74-75.
[2]馬明,呂偉濤,張義軍,等.1997—2006年我國雷電災情特征[J].應用氣象學報,2008(4):393-400.
[3]馬明,呂偉濤,張義軍,等.我國雷電災害及相關因素分析[J].地球科學進展,2008(8):85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