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芳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開展,我國社會經濟迎來快速發展的難得機遇,城鎮化這一概念也逐漸被人們接受,成為了一種趨勢。在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開展一方面能夠促使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另一方面對于國家要求提倡的統籌城鄉發展、加速城鄉一體化具有重大意義。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賴于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動,并且在城鎮周邊的廣大農村,城鎮化為該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筆者從中國城鎮化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方面著手進行分析,并對中國城鎮化對經濟發展所起到的作用進行深刻的解讀。
【關鍵詞】城鎮化 經濟發展 相互關系
一、前言
從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大量實踐角度來看,加快我國的城鎮化建設發展速度對于今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其對和諧社會、經濟社會的構建均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加快城鎮化進程速度,有利于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更加有利于區域間統籌協調。但是,就目前狀況來說,我國城鎮化建設還有較長的道路要走,城鄉之間的發展、經濟不平衡等問題依舊沒有被解決,其嚴重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進步與發展,并阻礙著中國奔向小康社會發展目標的進度。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因地制宜的推進中國城鎮化是困擾著政府部門的一大難題之一,城鎮化的不斷向前發展已經不可阻擋。
二、中國城鎮化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一)中國城鎮化促進經濟增長
城鎮化和經濟發展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經濟隨著城鎮化進程的逐漸推進并呈現出正比例增長的態勢。近十年來,我國的城鎮化建設有序進行,與此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態也是日新月異,一方面城鎮化的大力開展帶動了農村土地經濟和城市工業服務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由此產生的大量就業機會也創造了較多的勞動機會,從而使經濟社會穩定且快速的發展起來。另一方面,相關的研究表明,城鎮化的速度越快,其發展力度就會越大,進而帶來的經濟增長也就會越高,二者之間的關系成正比例關系增長甚至可以用數學關系來表示[1]。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活等不斷向城市靠攏,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斷擴大,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將飛速發展。
(二)中國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的動態平衡
通過長期以來不斷進行城鎮化的實踐,我們得出結論,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城鎮化的進程,城鎮化的發展對經濟建設的作用卻不是直接的,這代表中國城鎮化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動態平衡[2]。
三、中國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一)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伴隨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也發生了變化,主要因素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其中主要可以概括為人、物和技術這三個方面,人力資源、物質資本,知識因素不可或缺,互相結合在一起影響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如果采用數學分析的方式分析這些影響因素,我們將以上三點稱之為變量,經濟發展作為因變量,探討每一個變量的對結果的影響效果,把一些對結果影響相對較小的因素進行剔除,在出現無法解釋的情況時,對相應的變量進行合理的更改,我們最終得出的結論是物質資本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大,而其他的影響力相對較小時,在對經濟影響因素的基本認識的前提上,采取相應的手段來促進經濟的發展。
(二)城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隨著城市化的大步推進,城市生活中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也隨著經濟的流向逐步擴散到農村中去,通過輻射作用帶動周邊農村中的農民接受新的文化物質生活理念,使大部分的農民傳統觀念得以改變。為農村經濟帶去改變的同時,也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得到相應的變化,市農業生產活動朝著集約化,高科技化發展,實現城鄉聯動,縮小農村與城市生活水平上的差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又好有快發展奠定踏實的基礎。
(三)中國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
經濟發展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多樣不同因素的影響,其中,不相同的因素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又是不同的,人均物質資本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最大,人力資本貢獻次之,第三產業的貢獻最小[3]。一系列實踐表明,城鎮化對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的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且人力資本的帶動作用差于物質資本帶動作用。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在城鎮化不斷推進時,大量的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在農業人口與城市人口相互融合過程中,城鎮中一些基礎設施和發展模式得到相應的轉變。另外,現在這一時期,城市化過程中,農業人口轉變為非農業人口時,一些農民素質難以快速提升,拉低了城鎮人口總體的知識文化水平。因此,物質資本帶動能力由于人力資本帶動能力。
(四)中國城鎮化的有力舉措
雖然城鎮化與經濟發展程度呈正向增長關系,但是相互作用程度是不同的,城鎮化對經濟的貢獻程度明顯小于經濟對城鎮化的貢獻程度,因此,首先一點,要想推進城鎮化快速發展,必須要加快經濟建設,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城鎮化發展墊定相應的物質基礎。其次,實現城鎮化快速發展,要選好適應的發展路子與發展模式,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后,國家應該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優化城鎮化過程中的資源配置,為城鎮化更進一步的推進提供有利條件。
(五)城鎮化帶來的工業對農業的促進作用
城鎮化進程中,工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農業的發展,農業發展為工業帶來豐厚的物質條件時,工業也反哺農業。這一現象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工業發展過程中,通過價格機制,金融機制以及提供部分公共服務對農業實現間接調控與推動,實現農業又好有快發展[4]。
未來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將要向城鄉一體化發展轉變,消除城鄉非一元結構。為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穩定發展,我們要做的還有促進技術與資本結合,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以工業帶動農業,實現城鄉聯動,也借由此,實現城鎮化高質量高速度發展[5]。
四、結論
中國城鎮化發展與農村農業發展和整體發展都具有深遠的關系,我們在探尋城鎮化的道路時,要做的,就是從這些影響因素中,找尋積極的因素,推動城鎮化高速度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耀,周洪霞.中國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及其區域差異—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4,12(12).
[2]劉建波.我國新型城鎮化與金融發展協調度分析[J].濰坊學院學報,201402(10).
[3]李妍,薛儉.中國城鎮化水平與經濟增長區域差異性分析[J].城市問題,2015,(1).
[4]藺雪芹,王岱,任旺兵,等.中國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J].地理研究,2013,4(02):691-700.
[5]高天躍,李靜.試論我國新型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機制[J].財會學習,2016,1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