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小云
【摘要】唐代仕女畫與18世紀法國洛可可繪畫藝術雖然處于不同的時代、地域,但是二者都將藝術視角放在女性形象上,且都以貴族女性作為繪畫藝術的主要題材。對二者繪畫藝術的對比,不僅能夠充分展現不同時期、文化背景下繪畫技法與特色,也能夠深入反映對社會、女性的審美視角。本文從二者的藝術產生背景、女性形象特點、色彩及情感等層面,全面、細致地對二者的繪畫藝術進行對比。
【關鍵詞】唐代仕女畫;洛可可藝術;女性形象
一、唐代仕女畫與18世紀法國洛可可繪畫藝術產生背景對比分析
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為鼎盛、繁華的朝代之一,唐朝的社會經濟繁榮、民間藝術高度自由、開放,對女性的約束相對減弱,在寬松的文化氛圍中,藝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尤其是仕女畫藝術,從傳統的封建倫理道德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釋放,在突破以往宣揚教化局限的同時,以細膩、生動的筆觸、展現了貴族女性活潑、多彩的生活畫卷。
洛可可藝術產生于18世紀的法國,路易十五將法國上層社會的奢華發揮得淋漓盡致,洛可可繪畫藝術最初是從法國宮廷裝飾延伸而來的,通過輕快、纖細的洛可可繪畫藝術風格,展現出當時社會奢靡、華麗而又富于享樂之風的特色。
二、唐代仕女畫與18世紀法國洛可可繪畫藝術中人物形象的對比分析
(一)服飾的對比
洛可可繪畫對人物形象展現得比較細膩、優雅,無論是男性形象還是女性形象,其身著的服飾精美華麗,配以秀美的田園風景,使人物形象顯得雅致雍容。很多洛可可繪畫藝術中,女性或是裸露、半裸,或是身著繁復精致的服飾。如法國畫家布歇的《戴安娜沐浴圖》就展現了在自然之中裸露的女性,她們形態自然,與詩意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唐代仕女畫中的女子衣著華麗,采用多線條表現服飾的紋理、褶皺,并通過平涂罩底后再勾填提花圖案,顯得服飾輕柔、華麗,襯托出女性豐富自然的姿態美感。
唐代張萱的《搗練圖》(圖1),描繪了女子搗練縫衣的日常工作場面,其中女子的服飾將腰裙直接穿至胸前,使人物比例被拉長。薄如蟬翼的霓裳裙典雅配以適當的頸部、手部、胸口的裸露,使女性肌膚的柔軟、溫和的特點生動地展現在畫卷之上。
(二)人物造型的對比
洛可可繪畫中的女性形象大多神情曖昧、體態豐滿,動作神態傳達出無限的風情,表現出一種嬌媚、浮華的上層社會的生活現狀。如法國畫家弗拉戈納爾所畫的《秋千》中,少女衣著華麗,由一位男子牽拉著蕩秋千,而她在蕩秋千時不慎飛落一只鞋子,一位貴族公子急忙地撿起,畫中女子嬌媚、得意地踮起腳尖,將自然之中的享樂、奢靡的世俗風情展露無遺。
唐代仕女畫中女子體態豐腴健碩,姿態萬千,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她們或是春游戲耍,或是埋頭理妝,或是憑欄遠眺,無論動作姿態,她們的神情都帶著典雅、莊重,人物造型中的發式多以墨色平涂分染,勾勒出發髻輪廓線,并以瀝粉、貼金等點綴其中,顯得人物真實而不做作。仕女畫中的輔助景致通常簡化處理,突出了人物自然、簡約的造型。如唐代周昉的《紈扇仕女圖》中不同身份、地位的女子依次排開,或坐或立,她們的神情有著比較鮮明的對比,得寵嬪妃神色得意,而失寵的嬪妃黯然神傷,表現出宮中女子繾綣、惆悵的情感,富麗堂皇的物態美下女性郁郁寡歡的神態顯出別樣的藝術美感,而這種藝術審美情感的表現是洛可可繪畫所沒有的。
三、唐代仕女畫與18世紀法國洛可可繪畫藝術中色彩表現的對比分析
(一)色彩的對比
唐代仕女畫的色彩大多采用純度較高的暖紅色調,通過濃淡不同的墨色,使畫面呈現出典雅的視覺體驗。如在《簪花仕女圖》中,以紅、黃色調為主,運用青、綠二色作為點綴,使整個畫面在對比中和諧互補。畫面中貴婦身著紅色衣裙,衣裙紋樣圖案的顏色以青、綠、藍作為對比、襯托,人物的頭飾以紅色為主,以綠色作為襯托。
洛可可繪畫中的色彩華麗、張揚,加上光與線的巧妙運用,突出了女性的形體、造型,增強了人物的質感。如布歇的《梳妝的維納斯》(圖2)中,色彩與光線的相互結合,使女性的形體顯得光潔晶瑩、細膩剔透,潔白無瑕的身體與金色的綢緞、暗色調的帷幔形成鮮明的對比,而丘比特、女性臉頰的粉嫩又顯出現實的逼真。
(二)審美情感的對比
作為封建倫理約束中的女性,唐代女性雖然是眾多繪畫題材的主角,但都是被封建社會男性為主體欣賞、塑造的對象,因而其中反映的女性美,更多折射出男性所期望、反映的美。如《簪花仕女圖》中的嬪妃與丹頂鶴、狗等置于同一個畫面中,作為當時珍奇的動物,他們與嬪妃一樣,是富貴階級的寵物,即使在開放的唐朝,女性的拋頭露面也只是局限于男性所設的空間中,因而那些體態豐腴的女性,無論是悵惘、悠然、得意,都是被男性“雕刻”的物象。
洛可可繪畫藝術體現了路易十五時期新興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后所表現的物欲,作為富貴階級的代表,他們雖然與以往的腐朽貴族不同,但是對于享樂有更加強烈的追求,洛可可繪畫色彩艷麗、富于肌理質感,創造了一種華麗紛繁的藝術畫面,通過嬌媚、浮華的色調表現當時享樂、情欲的社會生活。如布歇于1758年創作的《蓬帕杜夫人》,蓬帕杜夫人身處繁花之中,她的右手依靠著一座雕像的臺基,身體稍微向雕像傾斜,她身著皺裥褶裙,上面鑲嵌著繁復的荷葉裙邊、花飾,通過光與色的結合,表現出一種貴族女性的逼真的形態,體現出貴族形象的嬌艷與高貴風情。
結語
綜上所述,唐代仕女畫與18世紀的洛可可繪畫藝術從不同的審美視角,生動地刻畫了不同時代、地域的女性形象,唐代仕女畫中的女性表現了儒釋道文化背景中唐代仕女溫婉、柔和的形象,而洛可可繪畫藝術則是在古希臘人文哲學及神學的影響下,運用透視、解剖等手段,再現了貴族階層的典型性生活場景。唐代仕女畫的背景較為簡單,但是卻能夠通過留白的方式,表現含蓄、深遠的神韻,而洛可可藝術則通過藝術家對當時人物、景象的描繪,表現出特定時代環境下的人文風情。
參考文獻:
[1]彭吉象.中國藝術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
[2]袁寶林,遠小近.歐洲美術——從羅可可到浪漫主義[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