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喜梅+侯瀟陽
【摘要】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當期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要積極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才能幫助企業實現更好的發展,因此企業財務管理如何適應新常態的經濟現狀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課題。文章基于此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點進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新的經濟環境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財務管理 成本管理 風險管理
一、引言
目前我國已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2015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首次跌破“7”。經濟發展新常態指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發展動力由要素和投資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經濟環境的新變化,給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應不斷加強財務管理創新,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在新的經濟環境下,通過財務管理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和機遇。
二、我國目前經濟環境現狀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我國經濟從過去的兩位數高速增長,下行到7%~8%的速度,2016年我國GDP增速為6.7%。當前我國經濟的各個方面仍在為適應新經濟形勢而進行著調整。新常態意味著經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
首先,經濟增長由高速轉變為中高速水平。這是新常態的最基本特征。其次,產業發展結構將不斷優化和調整。“第三產業”,“消費需求”,“更多分享改革發展成果”將成為關鍵詞。同時,先進生產力不斷產生、擴張,落后生產力不斷萎縮、退出,既涌現一系列新的增長點,也使一些行業付出產能過剩等沉重代價[1]。此外,創新成為發展的新動力。尤其是制造業,只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科技創新才能帶來新的競爭優勢。當然,新常態經濟也伴隨著新的風險,樓市風險、地方債風險、金融風險等潛在風險也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挑戰。
三、新經濟環境下的財務管理
我國當前經濟環境的諸多變化,也影響著企業的發展。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要主動適應當前復雜的經濟環境,使企業在嚴峻的市場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
(一)企業成本上升,要加強成本管理能力
過去勞動力成本低,企業只要引進技術和管理就能迅速變成生產力,但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加重,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勞動力成本提高。此外,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發展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企業必將投入一定的資金用于環境治理、技術改造、資產重置以及高新技術研發等,這些都將引起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大提升,利潤空間縮小[2]。這就給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壓力。企業要普及財務管理系統,縮減財務系統操作人員數量,減少人浮于事的現象,提高整體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可以減少企業職工薪酬支出,減輕企業壓力。此外,還要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方面的水平,規范企業成本支出和核算,加強成本費用類支出的管理,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推動降本增效,提高存貨管理,為企業減少壓力。
(二)產能過剩加重,要加強資金管控,提高生產和盈利的協調能力
由于經濟增速放緩,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許多行業都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重資產行業,由于其固定資產數額較大,折舊攤銷比較高,企業經常會通過提高產量來降低單位固定成本,這會進一步加大產能過剩,讓企業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產能過剩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盈利能力。這就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要加強預算管理,加強資金管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存貨、產成品占用資金。此外,企業要加快自身轉型,提高自身的技術優勢,捕捉新的利潤增長點才能夠實現良好的生存和發展。這就需要企業的財務管理加強協調產量、成本與利潤的能力,提高財務管理中的投資決策能力,識別對企業有利的投資項目,使企業能夠更好的應對激烈的競爭。
(三)資本多元化,要加強投融資決策能力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也在逐步開放資本市場,吸引許多境外銀行和國外企業入駐我國,這會帶來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我國企業也在積極走出國門,尋找企業發展的新路徑。資本加速流動的情況下,我國企業應該抓住有利時機,要加強財務管理中融資決策和投資決策能力。在融資決策方面,要加強提高企業信用等級的建設,為企業選擇適當的融資方式,善于將自有資金、債務籌資以及股權融資相協調,降低融資成本,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滿足企業生產和發展的需要。在投資決策方面,要根據企業自身發展戰略,對各業務的投資、成本和利潤進行分析?科學確定投資規模和投資方向?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為企業找到正確的利潤增長點,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價值。
(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要加強風險管控能力
經濟進入新常態,各種風險如樓市風險、金融風險也隨之加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加強財務管理中的風險預測和風險評估能力,增強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健全企業的風險管理制度,在制度和技術上加強風險控制,降低企業風險發生的概率,確保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經濟市場中使企業平穩健康的發展。
總之,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的生存競爭激烈,在這樣的環境下,要想突破難關,就需要企業轉變經營發展方式,高瞻遠矚,找到適合企業的道路。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財務核算方面,在投資管理、融資管理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作用發揮的不夠。這就要求財務管理的目標性要加強,轉變財務管理模式,從過去的守財、保值、算賬型的管理轉變為生財、增值、決策型的管理[3],實行成本領先競爭戰略,加強財務管理基礎工作,提高投資融資的科學性,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使企業在新的經濟環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四、結論
我國目前進入了經濟新常態,存在各種挑戰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機遇,企業應把握好這一關鍵的歷史時期,為企業的發展掀開新的篇章,與此同時,財務管理工作的更新和適應就變得尤為重要。企業要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加強成本管理,資金管控,投融資決策能力以及風險管控能力,發揮財務管理在經營指導方面的作用,提高財務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動財務管理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財務管理適應新常態,促進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鐘經文.論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J].中國中小企業,2014,(08):54-57.
[2]楊偉華.企業財務管理要主動適應新常態[J].中國集體經濟,2015,(33):127-128.
[3]肖玲.財務管理: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J].中國電信業,2005,(1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