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凌啟


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系列活動綜述
玉蘭飄香,浦江兩岸競相綻放。群星閃耀,根植土壤滿園芬芳。4月7日晚,以“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為題的第27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以下簡稱白玉蘭戲劇獎)獲獎演員名單揭曉暨頒獎晚會在上海大劇院隆重舉行。除了常設獎項外,本屆白玉蘭戲劇獎還授予了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三位越劇藝術大家終身成就獎,授予晉劇表演藝術家謝濤特殊貢獻獎,授予《北京法源寺》劇組特別獎。
在本屆白玉蘭戲劇獎的各個獎項角逐中,李小雄憑借在秦腔《狗兒爺涅槃》中的出色表演奪得本屆主角獎榜首,他與林為林、舒桐、王洪玲、馬小寧、李宏、陳飛、顧衛英、藍天、楊亞男共10人獲得主角獎。配角獎榜首為范曉楓,她與王英會、楊欽鋒、常小川、朱杰共5人獲得配角獎。此外,王浩爽和衛立獲得新人獎主角獎,曹楊、蔣珂、朱丹賢獲得新人配角獎,兒童劇《泰坦尼克號》劇組和評劇《紫花丁》劇組獲得集體獎。
同時,為了鼓勵、引導更多的藝術家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白玉蘭組委會表示,今年開始的第28屆白玉蘭戲劇獎將對走向基層、走進校園的參評劇組和藝術家予以更多的關注。晚會后第二天,由獲獎演員組成的上海白玉蘭獎藝術團赴崇明進行專場演出。
終身成就獎授予一代越劇人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的評選活動就是致敬藝術經典、宣傳德藝名家、推崇領軍人物、展示人才隊伍的大舞臺。今年白玉蘭戲劇獎將終身成就獎頒發給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三位越劇流派創始人。頒獎晚會上,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為終身成就獎獲獎者頒獎。
越劇誕生于浙江,發祥于上海,并從上海走向全國,走出國門。上海見證了越劇曲折而又輝煌的一段歷程,越劇也成為了海派文化的一抹亮色。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等越劇宗師同樣成長在浙江,成名于上海,她們是越劇艱難改革路途中的開拓者,是興盛輝煌期的實踐者,也是啟迪后人桃李滿天的引路者。她們為20世紀越劇,尤其是上海越劇的改革、流派、藝術思想、藝術風格、人才培養等各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她們共同寫下了越劇最華彩的篇章。
當晚頒獎典禮,傅全香和徐玉蘭因身體原因不能親臨現場,由親屬和學生分別代表兩位藝術家領獎。生活上低調簡樸,藝術上拼搏奮進,是親友學生們對兩位老師的共同印象。傅全香女兒劉丹代為領獎時回憶說:“小時候鄰居家孩子過年都做新衣服。媽媽改舊衣服給我穿,她說,因為你是傅全香的女兒,更要樸素。但是談到買書,媽媽從不吝嗇,把世界名著整套整套買回家。”傅全香在乳腺癌手術、抽掉兩根肋骨后兩周仍堅持去香港演出。“她說,有那么多觀眾在等我們,不能讓觀眾失望。再說還有護士呢,后來我才知道,沒有護士,都是金采風老師在照顧她。”
91歲高齡的王文娟親臨現場領獎,全場觀眾起立致敬。在王文娟看來,終身成就獎不僅授予三個人,而是授予一代越劇人,授予越劇的編導音舞美所有合作者。她說:“越劇從浙江走來,是上海接納了年輕的越劇,是上海接納了年輕的我們。沒有布景,我們眾多姐妹靠幾個小戲唱到上海,經過許多人許多年努力,才有越劇藝術的繁榮。我們要感謝觀眾,感謝上海。” 談及獲獎感受,王文娟謙虛地說:“這也是對我一生工作的評價。這幾天我睡不著,心里很激動。”這些年來,王文娟始終情系舞臺,她說:“我一直在想,還可以為越劇做點什么?我想把演過的一些戲唱段、還有一些瀕臨失傳的戲整理出來,讓后輩參考。”晚會現場,她還和她的學生們一起演唱了《追魚》的片段。
令人傷感的是,就在晚會后第12天,4月19日,一代越劇宗師徐玉蘭逝世,享年96歲,終身成就獎也是對這位把畢生精力奉獻給越劇事業的卓越藝術家的深深緬懷。在頒獎晚會時,徐玉蘭兒子俞小敏代為領獎時說:“和媽媽聚少離多,在一起生活時間非常少,但她一直教導我們要堅持,要努力,不要輕言放棄。”徐玉蘭的學生、越劇表演藝術家劉覺也透露:“50年代跟隨老師學習,她一直鼓勵我們要刻苦要奮斗。”錢惠麗說:“徐玉蘭老師是個嚴師,但生活中非常親切,她是我藝術上的楷模,也是人生的導師。”
從傳統中來,到群眾中去
除了頒發出三個終身成就獎,本屆白玉蘭戲劇獎的另一項非常設獎項特殊貢獻獎頒給了晉劇表演藝術家謝濤。她為演出《于成龍》,剪掉了一頭秀發。舞臺上她接過獎杯自嘲新長出的“寸頭”:“胎毛都沒剃過,這一次卻狠心直接剃了一個光頭!”從《傅山進京》《范進中舉》《上馬街》,到2016年的《于成龍》,她在晉劇舞臺上塑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全新的人物,而白玉蘭戲劇獎褒獎了謝濤每一次豐盈而飽滿的創作激情,以技傳情的杰出表演,和她敢于突破、在超越自我的探索中實現新的創新。多次登上“白玉蘭”領獎臺的謝濤一直感慨:“上海是我的福地,晉劇的福地。”
李小雄以秦腔《狗兒爺涅槃》一角獲得主角獎榜首。話劇《狗兒爺涅槃》1986年由北京人藝首演,此次搬上秦腔舞臺,改編難度不小。“話劇展現生活形態,戲曲必須注重程式化動作,把經典展現給年輕觀眾。”為了演好角色,李小雄反復研究林連昆的表演,如何表現狗兒爺從年輕到衰老的年齡感,如何從清醒到瘋癲的狀態。雖然有話劇版珠玉在前,但是秦腔“狗兒爺”演出了自己的特色,他在劇中生動、細膩地刻畫了狗兒爺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態,通過內心獨白、動作身段等多種手法表現出狗兒爺對“過上地主般的理想式的生活”的強烈渴望以及所有的辛酸與痛苦的淚水。當劇中“狗兒爺”唱起“驚蟄化一犁,春分地氣通。旱天打響雷,圓俺一個夢”,極具秦腔的震撼力。李小雄說:“劇中將鐮刀收芝麻的田間勞作以程式化的戲曲語言表現出來,每每在農村演出,總能引起臺下觀眾的共鳴,他們覺得就好像是自己在臺上表演一樣。”摘得“白玉蘭”,李小雄激動地表示,這是演員夢寐以求的榮譽,“激勵我們創作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作品,將他們帶到人民群眾中去,讓‘白玉蘭扎根人民、花開不敗”。
二十多年來,白玉蘭戲劇獎推出了一大批劇壇新生力量。本屆白玉蘭戲劇獎又提名了這樣一批基本功扎實、技藝日趨嫻熟、表演真摯感人的年輕演員,他們中的不少人之前就曾經在“白玉蘭”的舞臺上有過精彩展示,給評委們留下深刻印象,而這些年輕演員也通過白玉蘭戲劇獎的舞臺不斷成熟。“臨川四夢”在湯顯祖逝世四百年之際應時推出,不僅創造了商演票房和藝術口碑的雙豐收,同時還摘得三朵“白玉蘭”:京劇演員藍天憑借《邯鄲記》盧生一角獲主角獎,上海昆劇團兩位“90后”演員衛立和蔣珂則以《南柯夢記》分獲新人主角獎和新人配角獎。青年演員的藝術生涯在這一平臺得到了展示、得到了鼓勵,他們從這里起步,并一步步走向成熟,再次說明了“白玉蘭”是戲劇新人夢想起飛的平臺。
既要扎根基層,也要芬芳校園
在“繼承、創新、發展”的文化大背景下,白玉蘭戲劇獎堅持以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創新為己任,尤其鼓勵在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方面作出努力的劇團、劇組和藝術家,發揮本獎激勵人才、發掘人才的作用。本屆特殊貢獻獎獲獎者、晉劇表演藝術家謝濤從藝三十多年來,不但活躍在都市舞臺,還始終堅持走在田間為鄉村百姓演好戲,平均每年都要下鄉演出三百多場。河北滄州小鳳霞評劇團在團長咸紅杰的帶領下,二十多年來扎根鄉村舞臺,每年演出近五百場。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鼓勵文藝家深入基層、扎根人民,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海白玉蘭獎藝術團自2015年開始,每年組織一批獲得白玉蘭獎的中青年戲劇家在當年的頒獎活動前后,深入基層演出,已先后到寶山、奉賢、金山等區開展活動。2017年“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獲獎演員崇明專場演出”4月8日下午在崇明舉行,謝濤、錢惠麗、李小雄、王洪玲、梁偉平等17位本屆及歷屆白玉蘭戲劇獎獲獎演員,以及白玉蘭“集體獎”獲獎劇組《紫花丁》的主演咸紅杰等戲劇名家為崇明戲曲愛好者奉上了一場藝術盛宴。
振興中華戲曲、振興舞臺藝術,“白玉蘭”獎評選活動也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今年白玉蘭戲劇獎的評委機制做出重大創新調整,主要措施包括改進評委聘任制;形成“戲戲評”“季季議”制;改進評選投票制;實行評審監督制等。評委實行“一年一聘”,能上能下,形成履職激勵機制,改變“只要做了評委,一般就連屆做”的習慣做法,以此來進一步提升獎項評選的公開、公平、公正。白玉蘭戲劇獎組委會特別規定,因評委個人原因觀看參評劇目數量未能達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將不再被聘任為評委庫成員。通過“戲戲評”“綜合評”等形式,組委會要求評審庫成員對參評劇目有更深入細致的評論,將文藝評獎與文藝評論緊密結合,使得作品質量和演員素質能得到進一步打磨和提高。為保證評獎的公正性,組委會還將成立監督小組,對評獎進行全程監督。
白玉蘭獎也將鼓勵更多戲劇工作者深入實踐、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家和藝術院團不但走基層、下社區,而且也要走進校園,把戲劇藝術輸送到更廣大的地區,播種出更廣闊的未來。本屆頒獎晚會以主題歌《心中的白玉蘭》拉開序幕,由本屆白玉蘭主角獎獲得者陳飛和來自上海戲曲學校的同學們共同演繹。著名京劇演員唐元才和胡璇帶領著上海高校學生一起演唱的京歌《我是一個中國人》,為本屆白玉蘭表演獎頒獎晚會畫上一個圓滿句號。白玉蘭組委會表示,今后白玉蘭戲劇獎會更關注在戲曲進校園活動中取得成績的院團與劇組,進一步拓展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的外延和影響,為中華戲劇藝術的傳承發展樹起一個全新的里程碑。 (攝影:祖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