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
摘 要 新時期,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內部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和調整。工會作為企業和職工聯系的重要紐帶和橋梁,其工作也面臨新的挑戰。本文簡要分析了當前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并就企業工會工作創新策略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企業 工會 創新 服務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6-000-0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企業的工會工作也面臨諸多的問題。為適應新時期新環境、新形勢的變化,企業工會工作必須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提升為職工群眾服務的水平和能力,切實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一、當前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新問題
(一)職工群體不斷分化,工會工作對象趨于復雜化
近年來,國有企業改制步伐加快,力圖構建現代化的企業制度,由此產生了管理層、專業技術型人才、普通職工、臨時工作人員等四個不同層次的群體,不同階層、不同崗位的職工群體其薪酬待遇和政治地位存在明顯差別。因此,企業工會應針對職工群體不斷分化的新情況對工作方式和方法進行調整。
(二)職工勞動關系緊張,協調工作難度增加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國有企業逐漸對“鐵飯碗”進行改制,企業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勞動制度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勞動關系復雜、多變。一方面企業亟需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對普通職工的需求減少,需大量裁員,出現了一些下崗和待崗職工,由此矛盾日益凸現。另一方面,企業內部的勞動爭議和突發性事件頻發,且多以群體性方式出現,同時勞動爭議的原因也發生了變化,由企業改革中利益調整引發的勞動爭議不斷增多,這些問題無形當中增加了企業工會的工作難度。
(三)職業收入差距不斷增大
近年來,國有企業分配制度不斷改革,年薪制、股權制、崗級制等分配制度的使用,逐漸拉大了不同階層企業職工的收入差距[2]。但工會的力量有限,無法實質性改善普通職工的收入水平,增加了工會維護職工權利的工作難度。
(四)工會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滯后
企業對工會工作缺乏足夠的重視度,工會工作內容和方法落后,工會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難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
二、新時期企業工會工作創新策略
(一)創新思想觀念
工會工作要創新,首先在于思想觀念的創新。企業工會應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牢固樹立為廣大職工群眾服務的宗旨,堅持“群眾本位”和“服務本位”的理念,一切工作應基于維護和實現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前提,使工會工作由傳統的一般活動型轉變為綜合服務型,為職工辦實事。同時,工會應充分發揮黨和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及時準確的將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傳達給職工群眾,把職工群眾的力量凝聚于黨的周圍。另外,工會經及時了解職工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走群眾路線,密切與職工群眾的感情,盡最大努力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
(二)創新工作形式
傳統的工會思想教育多采用集中式的工作形式,實效性不佳。因此建議采用靈活的小型工作形式,開展分層教育,將企業職工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并借助多媒體手段對職工進行教育。同時,工會可借助職工之家、職工俱樂部等宣傳陣地和工會網絡平臺積極宣傳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滲透到全體企業職工的心中,增強職工的使命感,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工會可開展形式多樣的“爭先創優”活動,如開展勞動競賽、開展技術比武、評比先進生產者等活動,增強職工的榮譽感,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
(三)創新維權形式
工會的基本職責是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因此工會應積極履行自身職責,致力于解決廣大職工群眾的現實利益問題。首先,工會應加強對企業職工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使職工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當自身權益受到侵犯時,能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建立工會與職工共存的和諧關系。其次,創新維權載體,設置專門的維權部門,加大勞動爭議仲裁、法律援助參與力度,當職工需要幫助時,能為職工提供實際的幫助。再次,工會應監督企業管理層約束自己的行為,確保管理層依法對企業進行管理。另外,工會在保障全體職工的合法權益的同時也應兼顧企業的利益,實現兩者的雙贏。在幫助困難職工時也要考慮其他職工的利益,不偏不倚,公正、客觀處理問題。
(四)創新工作內容
新時期,企業工會工作的復雜性不斷提高,因此應不斷拓寬其工作內容和領域,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職工經濟權益保障機制等工作機制,以更好的為企業職工服務。第一,工會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豐富企業職工的業余生活,以陶冶員工的情操,增強員工的歸屬感,使企業職工以工會為中心緊密凝聚在一起。第二,工會應密切聯系職工群眾,當職工群眾生活上有困難時,應及時幫助其解決生活難題。對于下崗職工應幫助其再次就業,對于轉崗職工做好其思想工作。第三,工會應積極幫助和指導職工與行政協商談判,簽訂集體合同,并監督企業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
參考文獻:
[1] 潘艷香.企業工會工作的創新策略分析[J].魅力中國,2014(18).
[2] 陳鳳娟.新形勢下創新企業工會工作思路探討[J].企業文化,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