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琳
摘要:以生為本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在教育領域的一種延伸,對當前英語教學實踐提出了明確要求。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學會放手,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根據學生的需求,努力創造教學條件,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喚醒學生的學習潛能,讓英語教學充滿發現的樂趣。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 以生為本
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大部分學生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機械地按照教師的要求記憶單詞、句型,背誦課文、對話,這嚴重打擊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一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必須得手把手地教學英語,忽視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新課程改革以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教師應轉換自身角色,在英語教學中扮演好學生學習道路的協助者和合作者角色,學會放手,努力改變以往死氣沉沉的英語教學氛圍,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環境。下面,結合教學實例,筆者談一談教學經驗。
一、明確學習要求,奠定自主學習的基礎
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英語課程又是小學生比較陌生的科目,所以部分教師嚴格管理學生,嚴密監控學生的英語學習。因為他們擔心一旦放手,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感到茫然,無法開展有效地自學,從而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但是,教師的嚴格管教會壓抑學生的靈性,從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管理方式顯然存在巨大的弊端。因此,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英語,教師必須明確英語教學的要求和目標,確保英語教學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Whats he like?》時,為了讓學生自主發現新知識,在課堂教學伊始,教師可以通過PPT為學生呈現這一單元的知識目標,其中包括kind、friendly、quiet、funny、young、strict等需要掌握的單詞,以及各種句型“Hes our music teacher. He is old/kind/funny/friendly/strict.”“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Miss White.Is she kind?”“Yes, she is.”本節課的知識目標就是明確要求學生應掌握的詞匯和句型,學會運用英語評價不同教師的特點。學生看到PPT的學習要求后,對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就能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就能有針對性地學習這個單元的內容。
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勤于提問,在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向同學或教師請教。如有的學生把握不準“strict”這個單詞的讀音,就可以詢問其他同學,或者通過查詢電子詞典,學會單詞的讀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使學生自由且獨立地學習這些內容。
清晰的學習任務、明確的學習目標,以及嚴格的學習要求,可以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從而順利開展英語自主學習活動。
二、精選學習資源,創造自主學習條件
隨著英語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革,教師不能只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停留在為學生答疑解惑的淺顯層面,而是要做好學生英語學習的協助者,為學生提供有用的學習資源,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英語學習,積極開動腦筋,發揮主觀能動性,恰當地借助各種英語學習資源,或與同學合作,或依靠自己進行獨立學習,創造性地完成英語學習的任務。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What can you do?》時,教師可以通過解讀和分析教材內容,協助學生學習這個單元的內容,如本單元主要學習的句型有“What can you do?”“I can do something.”由于情態動詞can的后面直接加動詞原形,所以在使用“I /You/He/She/They/ We can do something”表達“某人能做某事”的意思時,學生很少出現錯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組圖片,圖片內容包含了五年級學生通常能做的事情,并配置音頻,以便學生學習和模仿發音:“I can dance.”“I can sing English songs.”“I can read some books.”“I can draw cartoons.”“I can ride bike.”“I can swim.”“I can skate.”“I can play football.”“I can play basketball.”“I can play ping-pang.“I can clean the classroom.”“I can speak English.”“I can run.”“I can eat.”“I can jump.”“I can write.”“What can you do?”這些圖片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為學生創造了有利的學習條件。學生借助圖片理解了英語的意思,并跟著音頻學習英語單詞和句子的發音和語調等,從而比較輕松地實現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為了確保小學生在教師放手之后,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還需要從學生自主學習或合作學習的需要出發,精選優質教學資源,輔助學生學習英語。
三、巧用學習方式,實現自主學習目標
《新課程改革綱要》中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出了明確要求,促使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些科學的學習方式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能最大限度地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英語水平,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保證在教師放手以后,學生可以自由地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如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What would you like?》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是“詢問想要什么?”經常會用于餐廳就餐、商場購物等場景中。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兩段視頻,一段是在餐廳點餐時服務員與顧客的對話,如“What would you like?”“I would like some noodles/some bread/some chicken.”“Id like some water/a glass of orange juice/a cup of tea.”另一段是在商場購物時售貨員與顧客之間的對話,如“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 a present for my mothers birthday.”“Oh, there are a lot of presents for birthday.”“You can choose one you like.”學生通過兩段視頻,可以較好地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Id like……”這兩種句型。教師還可以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用這個句型進行問答操練,給學生足夠的學習自由。另外,學生可以進行相互督促、彼此帶動,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對“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知識點的學習,并且進行靈活地應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的放手并不是意味著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加強學生英語學習的組織能力,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創造自由學習的機會,實現學習目標。
四、創新學習評價,強化自主學習效果
在各種學習資源的輔助下,學生通過充分發揮自身學習的潛能,自由地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順利完成了英語學習任務后,回顧和反思學習內容,科學、客觀地點評學習過程與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創新傳統評價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他評。在評價環節上,教師也應該讓學生盡情暢談,再經由教師的點撥與總結,進一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效率。
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6《In the nature park》時,學生可以通過課前預習,以及課堂上與同學的互動交流,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幫助下,較好地掌握和運用“there be”句型。在學生獨立自主完成了這一部分的學習任務后,為了鞏固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效果,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回顧這個句型的學習過程,并讓學生再次使用“there be”句型描述這一場景。一位學生說:“There is a pen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一位學生說:“There are 50 students in our class.”教師讓其他學生評價這兩位學生的表達,有的學生認為,這兩位同學都用對了“there be”句型,有的學生認為,第一個句子體現了“there be”句型be的就近原則,這說明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掌握比較牢固。另外,還有的學生從發音、句段等方面進行了評價。這種生生評價,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強化了英語學習的效果。
在課堂學習效果的評價環節中,教師需要打破傳統以教師為單一評價主體的模式,讓學生參與教學評價,反思自己學習的不足,學習他人的長處,并交流體驗,優化學習效果。
總而言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都會直接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因此,在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時,教師要銘記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發自內心地尊重與熱愛學生,靈活地轉換角色,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英語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并學會放手,給予學生自由,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創造性地學習英語,自主發現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使小學英語課堂煥發出一片生機。
參考文獻:
[1]肖青.以生為本,合理設計活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9).
[2]黃躍文.對于小學英語開放式教學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2,(4).
[3]朱萌.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6,(7).
[4]陸宇.自主合作 引導探究——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創新[J].英語廣場 (學術研究),2013,(8).
[5]歐陽勝美.我國小學英語教學的歷史演變與現實發展[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