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周馨
摘要:隨著第十二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與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實施,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且全面的發展。然而,在發展過程中,我國廣大縣域的環境矛盾凸顯,并日益激烈。縣域環境的破壞主要基于兩個方面,第一,城市環境問題向農村轉移;第二,縣域為發展自身經濟而引入了污染嚴重的企業,造成了區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而環境監察作為環境保護的執行部門,擔負著控制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平衡的重要責任?;鶎迎h境監察更是處于執法第一線,其執法能力直接影響著當地的環境狀況。因此,加強基層環境監察的執法能力,是我國環境監察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基層環境監察;能力建設
一、基層環境監察執法能力現狀
(一)基層環境執法人員配置數量偏低,素質較差
從人員數量配置上看,縣級環境監察機構在人員配置上與省市級差距甚大,執法人員的數量配置明顯不足。從人員學歷構成上看,縣級執法人員學歷普遍偏低,高學歷人才明顯低于省市級,這嚴重影響到了公正執法的效果。
(二)基層環境監察部門在資金、執法設備投入嚴重不足
近些年,國家對環境問題極其重視,對環境執法部門的預算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省市兩級預算資金平均增加了50%以上,而縣級卻增長緩,僅增長了1.5%??h級執法機構是基層執法機構,其無論是在預算上還是在預算之外的獲取資金的能力都較為薄弱。在執法設備上,也表現出了同樣的問題,縣級的配置往往是最差的。
(三)基層環境監察部門在執法產出方面威懾性較差
基層環境監察部門在監察的過程中,呈現出監察強度不足、監察分布不均衡、責任心不強等問題。很多執法人員對監察和處罰抱有機會主義心理,在執法過程中表現較差。
綜上所述,基層環境監察機構在人員配置上、資金投入上、設備投入上都呈現出明顯的劣勢。從執法能力和人員素質上,其監察能力也較弱。因而,加強建設縣級環境執法能力是當務之急。
二、環境監察執法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任務重、阻力大
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結構的不斷轉型,引致了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及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根據“下面針一根,上面線千條”的工作理念,環境監察工作要落實到基層。然而,各地方為完成環境監察執法工作,自主出臺了一些與國家環保法律法規相背離的“土政策”,這嚴重的違背環境保護的初衷、影響了環境執法。從無形之中加大了執法的阻力,給執法人員帶來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先以一個較老的工業縣級城市(暫稱A縣)為例,A縣的GDP達到了300多億元,財政收入達到40多億元,排污費也達到3000萬元。縣境內有1000多家企事業單位,每年都要接到300多起投訴案例。如果要將監察工作落到實處,以A縣的人員配置和資金預算,執法人員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二)標準化建設滯后
盡管我國大力的建設監察能力標準化,但基層環境監察機構受設備、工具不齊全的影響,執法工作很難按照標準化流程來開展。基層監察能力標準化建設明顯滯后,主要表現為:監察不到位、專業化水平低下、以情代法、放縱包庇等現象。我國有待進一步加強基層建設環境監察機構。另一方面,我國基層環境監察隊伍的人員、資金配置缺位,監察工作沒辦法保證其全面性、準確性和直觀性。即使縣級環境監察部門編制人員有空缺也很難彌補。
(三)部門間和部門內缺乏協調及配合
目前,縣級環境保護部門與其他部門內部缺乏積極的配合和協調。因沒有與經貿、計劃、土地、規劃、市場監督、建設、稅務等其他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執法過程中其執法效果極其有限,即使是部門應承擔的責任也無法順利完成。沒有其他部門的聯動配合,檢查工作對于環保部門而言,始終都是孤軍奮戰。因內部的非良性互動,監察和執法部門權責不明確且內部之間嚴重脫節。如果執法部門與管理部門不能有效的銜接,那么監察執法與項目審批之間就會存在著對接不及時的現象,導致“三同時”監管出現斷層或空白期。如果沒有及時跟進“三同時”的監察記錄,就無法知道項目周圍環境是否遭到污染或破壞。
(四)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執法形勢嚴峻
環境監察隊伍肩負著環境執法監督的重要任務,在環境監察隊伍執法的過程中,需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堅持有法可依。我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全面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主要是在生態保護、自然保護和環境保護這三個方面,2015年,更是出臺了新環保法,為完善我國環保法律體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這些法律條例仍然存在著界定不明確、可操作性差等現象,在加之立法環節與執法環節之間的脫節,給基礎環境執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
三、對策與措施
(一)組織監察培訓
組織環境監察的專項培訓,通過培訓計劃,組織大量的形式豐富的培訓,可以促進相關部門進行內部經驗的共享、橫向縱向的交流,提升環境監察人員的整體能力和專業技能。環境執法應圍繞著時代的需要開展,堅持環境執法監督理念,轉變執法模式。將影響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影響科學發展的環境問題列為重點問題。
(二)推進環境監察隊伍標準化建設。
建設基礎部門的標準化方案是當務之急。同時,基層部門應及時做好相應的規劃并及時上報,構建良好的環境執法基礎,以當地政府支持為主導,加大資金投入、改善人員配置、提高執法能力。
(三)實行環境監督網格化管理,環境執法覆蓋全轄區
隨著城市的污染企業向農村的轉移,既加速了鄉村經濟的發展,又加劇了環境問題。鄉村的環境監察能力也急需加強。建立區域環境執法監督,支持籌建跨區域監察中心,整合區域內的相關環境事件。以當前的環境監察體系為方向,加大監察執法的改革力度。
參考文獻:
[1]張小鳳,何志云.新時期基層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探討[J].環境管理,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