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彤+陳臣+許瀟文

摘要:我國雖然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但是糧食增產問題還是存在的。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日益改善,人們開始注重合理的膳食結構,那么在膳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我國未來糧食需求的趨勢就是本文所要闡述的主要內容了。為了保障糧食供應安全,我國一直堅持立足國內,適度進口的原則,通過進出口貿易的調劑來進行膳食品種結構的平衡和調劑。
關鍵詞:膳食結構;糧食需求;未來發展
一、引言
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我國溫飽問題基本解決。那么人們對合理的膳食結構也開始逐步趨向平衡,人們越來越注重食物的營養機構和合理搭配。這就導致了膳食結構和糧食結構的轉型。目前就膳食結構而言,我國居民的口糧消費呈下降趨勢,但是雜糧的用量在增長,甚至有超過主要糧食品種的趨勢。人們的膳食營養結構逐漸合理,對肉、蛋及奶等食物的需求量導致了飼料用量的增加。根據一項科學的營養學報告的數據推算了居民每天對水產品、蛋奶、肉類的需求量,那么通過這個需求量就可以預測人均口糧和飼料糧食的用量。這對于我國食物消費的現狀及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測有很大的借鑒作用。
二、我國糧食消費需求形勢分析
隨著人口的增長,糧食消費和需求量也在日益上升,從2010年到2015年的年平均速度約1%,2013年糧食消費總量高達6030億噸, 相比于2009年增速達到2.55。糧食消費需求中,城鄉居民的日程口糧是首位,需求量也超過了總需求量的一半。
(一)口糧及飼料糧食需求結構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物質水平的提高和豐富,我國城鄉居民的膳食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糧消耗量逐漸下降,但是居民對肉、蛋、奶的需求增加了。同時像稻谷、大米、小麥等主要口糧的消費穩中有降,玉米、大都及各類雜糧的消耗量明顯增加。實際上糧食消費量的增加和人口及食物消耗有密切的關系。在我國的第7次人口普查預測中,我國到2020年人口將達到14.17億,城鎮人口約占64%, 約8.97億。目前我國食物消費結構已經趨向于主糧減少的消費階段,那么居民對其他糧食的消費需求必然導致了糧食飼料和加工需求的擴大。居民更加注重食物營養的合理平衡,因此食物消費的快速增長期已經過了,隨之而來的是未來糧食需求的穩中有升,食物消費的增速也將逐步降低速度。如表1所示:
(二)工業用糧
工業糧食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企業的糧食用量,像各類食品加工、酒類及飲料加工、油脂類副產品的加工等,同時還有一些非食品類的加工也會用到糧食,像酒精、醫藥、化工及生物能源類產品等。實際上隨著口糧飼料量的消費數量逐步穩定,我國糧食用量在工業方面的速度發展較快,每年以3.4%的速度遞增,這個數字高于口糧或飼料量的增長比率。目前很多生物能源產品的消費量增加,直接導致了非食品類工業用量比例的上漲,漲幅高達11.5%。國家政策的調控使得近幾年來工業用量的速度放緩,而且我國對糧食的基本國策是以戰略高度來保障食物用糧,也就是說居民最基本的口糧及飼料糧的安全生產保障。由此可見,工業用糧的增速應該會放緩,甚至降低。預測到2020年,工業用糧的需求約902億kg。
(三)糧食消耗需求品種分析
隨著膳食結構的改變和轉型,主要口糧像稻谷和小麥的消耗量逐步下降,而禽類、蛋類。水產類及玉米大豆等糧食的消耗量在快速上漲,這種膳食結構目前保持了較為穩定的態勢。我國80%以上的糧食都是作為口糧用糧,在2010-2014年間已經從原來的40%下降到了34%,每年的平均消費量約1819億kg。雖然稻米和小麥的消費量下降了,人們更加注重禽類、蛋類及水產類食物的消耗。當然以稻米和小麥為主的膳食結構不會有巨大的改變。稻米和小麥需求量的下降可以使得這些糧食被有效地用于其他方面,例如可以用來制酒、調配調味品、醫療化工及其他飼料加工等。
從世界食物的消耗量來看,大豆等植物類油料的消耗要比谷物類多,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對植物油的消耗量較大。另外畜牧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消耗用糧,預計到2020年,大豆的需求量占整個膳食結構中的9%。其他雜糧的消費比例在保持平穩的基礎上略有上升。
結束語
我國糧食生產、儲備及安全問題一直是國家十分重視的,尤其是作為城鄉居民主食的稻米和小麥,在消費量、儲備及安全方面。雖然隨著膳食結構的調整,主要口糧的消費需求量下降了,而大豆、玉米及其他雜糧的消耗量在上升,這和目前居民的膳食營養結構的平衡相一致。我國總體上的糧食需求量是上升趨勢,估價規劃的糧食需求量是5.7億噸,截至2016年的數據來看,已經連續兩年達到了2020年產能規劃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燕林.中國未來糧食安全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5:55.
[2]馬曉河.中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與糧食安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4,1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