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翠玲
摘要:當前,中央高度重視新形勢下反腐倡廉網絡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更是一再表達對網上聲音的關注,提出要做好反腐倡廉網絡輿情收集研判、應對處置和引導工作[1]。為此,掌握公權的個人和部門的財產、公共收支都會形成各種形式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可監控、評估、預測廉情發展變化,并進一步建立科技反腐的大數據平臺,統籌合計各種科技反腐信息,建立廉情評價實時預警及分析系統,為科技反腐提供依據是符合時代精神與現實需求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大數據;網絡反腐;路徑;優化
一、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的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飛速提高的同時,頻發的腐敗問題卻嚴重威脅著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腐敗問題始終是困擾著當下中國的重大憂患,反腐工作一直在途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網絡反腐成為反腐斗爭的新武器。黨的十八大以后,網絡反腐正日益成為反腐倡廉的新興戰場和重要手段。
隨著互聯網進入所謂“收官期”,互聯網成了一個巨大的“信息蓄水池”,大數據走入人們的視野之中,成為網絡反腐的新利器。大數據信息龐大、載體豐富且形式多樣,使技術支持決策“全樣本”成為可能。可以這樣說,互聯網為治理腐敗奠定了科技化、社會化、大眾化的參與平臺,而大數據提供了異常龐大但可便利提取的數據庫,使信息更加透明、行動更求效率、過程更多雜音的“全息創新”格局。因此,對大數據時代下網絡反腐的路徑進行優化研究,是新時代下科技反腐的必由之路。
二、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路徑中外對比研究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于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的研究與實踐較為成熟:美國最早啟動Data.gov網站開放政府數據大門,芬蘭將公務員消費在網上列出接受公眾監督,丹麥國家的公共部門會自覺地向社會公眾公開其所有事務,俄羅斯對官員的收支情況將用專門的計算機程序進行跟蹤和分析。總的來說,國外對于大數據反腐的研究與應用集中于信息公開監督與相關數據的分析研究,相關的技術與制度建設相對較為健全,值得我國網絡反腐去參考與借鑒。
2.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網絡反腐肇始于2003年,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日益廣泛與相關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逐漸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成為新時代的網絡反腐的新利器。綜觀我國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大數據”特征剖析
第一,信息龐大。大數據從TB級別一躍到了PB級別。
第二,載體豐富,形式多樣。大數據包含網絡日志、圖片和音視頻等等。
第三,價值密度較低。由于大數據的數據基數太大,其中包含很多重復或沒有價值的數據。
(2)利用大數據進行網絡反腐的優勢
第一,有利于提升公共信息的開放程度,降低國家的社會監督的成本。
第二,有利于降低腐敗發現成本,實現數據驅動型治理。
第三,有利于節減官民溝通成本,增進反腐認知協同度。
(3)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面臨的挑戰
第一,大數據泛在性帶來的“隱私非隱”挑戰。
第二,大數據網絡反腐未能與制度反腐有效銜接。
第三,信息不對稱導致“民官鴻溝”與反腐僥幸色彩。
第四,技術尚未成熟,人才建設與大數據網絡反腐需求脫節。
(4)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的出路
第一,維護個人隱私,杜絕大數據網絡反腐對個人權利的侵犯。
第二,健全法制建設,通過制度對大數據網絡反腐進行規約。
第三,強化信息公開,為數據的采集與利用奠定基礎。
第四,培育創新人才,增強大數據網絡反腐軟實力.
3.國內外研究對比分析
縱觀國內外現有文獻,國外對于大數據時代網絡反腐的研究基本已經進入實踐層面,并且相關的配套機制也已基本完善,大數據正在其網絡反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也為我國大數據時代優化網絡反腐的路徑提供了思路與視域。國內近幾年針對大數據時代網絡反腐研究的文獻相對較多,一部分是針對大數據的特征進行深度剖析,對利用大數據進行網絡反腐的可行性進行研判;另一部分是對大數據網絡反腐優劣勢的剖析,并針對其困境找尋脫困出口。從本質上看,一方面國內對于大數據網絡反腐的研究更多地是從宏觀層面進行論述,缺乏從微觀角度對大數據網絡反腐的相關細節的研究描述;另一方面國內對于大數據網絡反腐的研究更多是從官方反腐角度進行建言獻策,缺乏對于大數據時代的主體——廣大網民,即民間反腐力量如何正確發揮作用和進行有效規范的相關研究,要知道,只有官方反腐力量與民間反腐力量有機結合產生合力,才能更好更快地推進我國大數據時代科技反腐路徑的進一步優化,實現我國反腐倡廉建設的大數據藍圖。
參考文獻:
[1]張亞明,蘇妍,姜靖,劉海鷗.大數據:網絡反腐新利器[J].行政管理改革,2014(08):70-74.
[2]李學龍,龔海剛.大數據系統綜述[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5(4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