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 海 強, 李 亞 東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
仙居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巖錨梁開挖爆破施工
仵 海 強, 李 亞 東
(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結合浙江仙居抽水蓄能電站實際情況,地下廠房巖錨梁開挖通過多次爆破試驗確定了最終的爆破參數,使巖臺超欠挖及半孔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可為今后類似圍巖的巖錨梁開挖提供施工經驗。
仙居抽水蓄能電站;巖錨梁開挖;爆破設計
浙江仙居抽水蓄能電站地下廠房最大開挖尺寸為176 m×26.5 m×55 m(長×寬×高),主副廠房(廠左0+021~廠右0+136.5)Ⅱ層為巖錨梁層,開挖高度9.9 m(高程138.5~128.6 m),巖臺高度為1.441 m,寬度為0.75 m,水平夾角為62.5°,巖臺拐角頂、底高程分別為131.6 m和133.041 m。
地下廠房巖錨梁區域圍巖主要為灰紫色含礫熔結凝灰巖、灰綠色角礫凝灰巖和凝灰質砂巖,局部有碎裂結構霏細斑巖(vqπ-4),但含礫熔結凝灰巖、角礫凝灰巖巖體新鮮、堅硬,塊狀結構,完整~較完整。上游邊墻出露斷層f(48)和βμ-⑤巖脈,兩者交于右端墻。由于巖脈在平硐內的性狀較差,與圍巖接觸面有擠壓現象,故該部位圍巖穩定性差;出露F(49)斷層與下游邊墻呈小交角相交,受開挖卸荷影響可沿節理產生卸荷拉裂或形成片幫。總之,地下廠房巖錨梁區域圍巖主要以Ⅱ、Ⅲ大類為主,局部存在不利組合結構面,圍巖穩定性好。
地下廠房巖錨梁區域開挖過程中可能會受到地質缺陷影響,局部存在超欠挖、巖臺成型效果差等現象。為確保巖臺的成型效果,該工程主要針對分層分塊的設計、爆破試驗及過程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從而確定了相應的控制措施,使爆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該工程第二層第1小層爆破震動檢測試驗結果得知:爆破松動圈范圍在1 m左右;若第二層第1小層層高過大、距上拐點太近,將會影響上拐點垂直面的成型效果;若第二層第2小層層高過大或過小,都將不利于手風鉆上斜孔的鉆孔作業。因此,地下廠房巖錨梁區分層分塊高度對于巖錨梁成型效果影響較大。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最終確定了分層分塊開挖方案,具體參數如下:
巖錨梁層為主副廠房Ⅱ層(高程138.5~128.6 m),開挖高度為9.9 m,巖臺以上廠房開挖寬度為26.5 m,巖臺以下開挖寬度為25 m,巖臺寬度為75 cm,巖臺上下拐點垂直距離為1.441 m。主副廠房Ⅱ層開挖分中部拉槽區、保護層區及巖錨梁區,共為兩層、十二個區域分段錯距開挖,預留保護層厚度為3 m。主副廠房Ⅱ層開挖分層分塊情況見圖1。

圖1 主副廠房Ⅱ層開挖分層分塊圖
3.1 爆破試驗參數的選擇
為了確保地下廠房巖錨梁的開挖質量,在開挖前進行了巖錨梁開挖模擬爆破試驗,其目的是確定巖錨梁開挖合理的施工方法和合理的鉆爆參數,有效控制超欠挖及防止爆破裂縫的產生及爆破破壞。模擬爆破試驗主要針對保護層和巖錨梁區的爆破參數進行試驗,主要過程如下:
試驗地點應與巖錨梁部位地質情況相同或相近,要具有較高的代表性;試驗地點選在廠房第Ⅱ層上游側高程138.5~133 m、廠左0+021.5~廠左0+035范圍內。施工方法:保護層區采用手風鉆垂直造孔;巖錨梁區垂直孔采用手風鉆造孔,孔底距上拐點5 cm,光面爆破,鉆孔外偏角2°、超挖值≦15 cm;巖臺斜孔采用手風鉆沿巖臺斜面自下向上造孔,孔底鉆至上拐點處,光面爆破。為了保證巖臺底部不產生欠挖,斜孔開孔位置法線方向低于設計開挖線5 cm(垂直方向低于設計開挖線11 cm),起鉆角度為62.5°;垂直孔和斜孔采用樣架控制鉆孔方向且同時起爆。
3.1.1 保護層
保護層主要布置有主爆孔、輔助孔和光爆孔。按照初步擬定的兩種方案進行試驗,其參數見表1。
3.1.2 巖錨梁區
巖錨梁區主要布置有斜孔、垂直孔及輔助孔,按照初步擬定的兩種方案進行試驗,試驗參數見表2。

表1 保護層爆破參數匯總表

表2 巖錨梁區爆破參數匯總表
3.2 試驗結果
3.2.1 保護層
兩種方案的爆破效果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區別,對預留的巖錨梁區沒有造成破壞,巖錨梁區均保留完整。但方案一的不足之處是下拐點光爆面平整度稍差,相鄰光爆孔間有鼓包現象;另外,因廠房邊墻局部陡傾角節理發育,為防止意外爆破拉裂巖錨梁區的情況發生,意向選取方案二。保護層各炮孔布置情況見圖2。
保護層輔助孔單孔(孔深2 m、2.4 m)裝藥250 g、320 g,主爆孔單孔裝藥480 g、600 g,輔助孔及主爆孔裝φ32乳化炸藥,均連續裝藥;下拐點垂直面光爆孔每孔裝藥,線裝藥密度為80 g/m,光爆孔裝φ25乳化炸藥,均間隔裝藥。保護層光爆孔裝藥結構見圖3。
3.2.2 巖錨梁區
巖錨梁區直墻面和斜墻面爆破效果好,光爆面平整、殘孔率高、光爆孔孔口及孔壁沒有明顯的破壞。經統計,方案一試驗段直墻面光爆孔共計45個,其中殘孔個數43個,殘孔率為95%,半孔率為88%;斜墻面光爆孔共計45個,其中殘孔個數為42個,殘孔率為93%,半孔率為88%。根據現場統計,無殘孔主要集中在裂隙發育部位。考慮到巖錨梁部位圍巖地質情況,意向選取方案一。巖錨梁區各炮孔布置情況見圖4。

圖2 保護層各炮孔布置圖

圖3 保護層光爆孔裝藥結構圖

圖4 巖錨梁區各炮孔布置圖
巖錨梁區斜孔孔距為25 cm,線裝藥密度為50 g/m,每孔裝藥;垂直孔孔距為25 cm,線裝藥密度為62.5 g/m,每孔裝藥;輔助孔距垂直光爆孔40 cm,孔距80 cm,孔底距上拐點10 cm,單孔裝藥300 g。巖錨梁區均采用φ25乳化炸藥,間隔裝藥。巖錨梁區光爆孔裝藥結構見圖5。
因試驗地點的選取和巖錨梁部位地質情況相同或相近,故本試驗段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在施工過程中按照以上參數進行巖錨梁區的開挖施工,若遇到不良地質段,則根據圍巖狀況及裂隙發育情況可做適當調整。
3.3 施工過程中方案的調整
3.3.1 保護層
保護層爆破開挖過程中,前兩次循環按照試驗結果得到的爆破參數進行鉆孔、裝藥及爆破連線,但受橫跨廠房的不利結構組合面影響,保護層爆破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第2小層光爆面存在超欠挖現象,對巖錨梁區的開挖厚度有一定影響。通過幾個循環的爆破,由分析可知造成保護層開挖厚度超欠挖的主要原因為保護層主爆孔、輔助孔的炮孔布置及裝藥結構,為此,對其進行了相應調整,使保護層開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巖錨梁區得到了有效保護。對光爆孔參數未做調整。調整后的保護層層高2 m,其主爆孔及輔助孔炮孔布置及裝藥結構見圖6。保護層層高2.4 m,其主爆孔及輔助孔炮孔布置及裝藥結構見圖7。保護層光爆孔參數不做調整,按照試驗成果確定的參數施工。

圖5 巖錨梁區光爆孔裝藥結構圖

圖6 保護層層高2 m的主爆孔及輔助孔炮孔布置及裝藥結構圖

圖7 保護層層高2.4 m的主爆孔及輔助孔炮孔布置及裝藥結構圖
3.3.2 巖錨梁區
根據垂直光爆孔的距離,對巖錨梁區輔助垂直孔裝藥參數進行了相應調整。如若輔助孔距垂直光爆孔距離小于30 cm,則采用較小的裝藥量;如若距離大于30 cm、小于40 cm,則不裝藥;如若巖錨梁區的厚度小于25 cm,豎直光爆孔不裝藥,只裝一根導爆索,其余參數不變。通過采用上述方法進行爆破參數調整,使得巖臺成型效果得到了有效控制,爆破殘孔率為92.6%,半孔率為88%,得到了業主、監理的一致好評。
通過對爆破參數進行不斷優化調整及采取各項控制措施,使巖臺成型效果得到了有效控制。根據現場統計,巖臺斜面光爆孔與下直墻光爆孔能夠滿足孔對孔達成一條線的要求,兩孔間距均勻,孔位偏差不大于2 cm,兩孔之間巖面的平整度不大于5 cm,巖臺無欠挖,超挖平均值為4.5 cm,爆破殘孔率為92.6%,半孔率為88%。巖臺成型效果見圖8。
在該工程巖錨梁開挖過程中,通過爆破設計參數選擇、模擬試驗參數復核,確定爆破參數 ,結合地質情況對已確定的參數進行優化調整,使巖臺的成型效果得到了有效控制,確保了巖錨梁開挖順利進行,可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鑒。

圖8 巖臺成型效果圖
(責任編輯:李燕輝)
2017-04-23
TV7;TV554;TV52;TV542;TV743
B
1001-2184(2017)03-0019-05
仵海強(1984-),男,甘肅平涼人,項目總工程師,工程師,學士,從事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工作;
李亞東(1987-),男,甘肅定西人,項目主任,工程師,學士,從事水電工程施工技術與質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