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荷麗



[摘要] 目的 探究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對于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34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7例,研究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常規西醫的方法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腎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水平,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情況和臨床治療有效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腎功能相關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腎功能相關指標;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94.02%)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80.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效果更為顯著,能夠使患者的腎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明顯改善,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率,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在糖尿病腎病中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腎病;效果探討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2(a)-0176-02
糖尿病腎病(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常見并發癥,據相關報道顯示,糖尿病腎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該病主要是由于微血管病變而引起的腎小球硬化和代謝紊亂,其發病機制具有復雜性,但如果早期進行干預和治療,該疾病的病情具有可逆性,如果錯過了疾病的最佳治療時間,使疾病進一步發展為尿毒癥,就會造成嚴重腎功能損害,甚至死亡[1]。因此對于減少疾病的發生和控制疾病發展的有效治療措施的研究非常重要。該次研究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和單純西醫治療的方法進行對比,結果顯示,中西醫聯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明顯好于單純采用西醫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134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中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的同時,也符合《中醫內科學》中關于“消渴”的診斷標準。排除合并心、肝、腦、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疾病的,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先天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的,嚴重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礙的,對該次臨床研究中藥物過敏的患者,不同意參與該次臨床研究的的患者[2]。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7例,研究組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治療,其中男38例,女29例,年齡為46~72歲,平均年齡(54.6±6.4)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1.5)年;對照組單純采用西醫的方法進行治療,其中男39例,女28例,年齡為47~71歲,平均年齡(55.1±6.3)歲,病程1.1~8年,平均病程(4.3±1.6)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和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傳統的西醫基礎治療,治療方法包括:監測血糖,飲食療法和運動療法以及藥物治療。具體包括:定時對患者的三餐前血糖,餐后2 h的血糖進行監測,根據血糖的控制情況進行藥物的調整,給予患者統一口服降糖藥物或者注射胰島素的方式控制血糖水平。研究組患者在常規的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中醫湯劑進行治療。湯劑組成包括:黃芪、黨參各20 g,山藥、益母草、澤瀉和當歸各10 g,澤蘭、桂枝各15 g,牡丹皮和茯苓各5 g,小火熬制成100 mL的湯劑,分早晚兩次服用,8周為1個療程。共服用2個療程。
1.3 效果評價標準
經過治療3個月后,對患者的相關指標進行評價,記錄患者的腎功能水平和血糖水平進行。評價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療效標準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3個等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者明顯改善,24 h尿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正常或者下降1/2以上,血糖或者糖化血糖蛋白正常或者下降1/3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24 h尿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下下降不足1/2,血糖或者糖化血糖蛋白下降不足1/3;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為改善,實驗室指標較前變化不明顯。
1.4 統計方法
在該次的臨床研究中,運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采用χ2檢驗,以率形式表示計數資料,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將研究組和對照組的數據進行對比,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腎功能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水平在接受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排泄率和24 h尿蛋白水平,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情況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94.02%)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80.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糖尿病患者的不斷增多,糖尿病腎病在臨床上的發病率有所增多,該病的發生與遺傳,飲食,高血壓,糖尿病的病程以及血糖的控制情況關系密切,中醫認為該病的主要病變臟器是脾腎,是由于氣陰兩虛,瘀血阻滯,腎氣不固等病機演變的[3]。近年來,中醫在該病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該次研究中所運用的中藥湯劑以扶正固本,益氣養血和清熱疏絡為治療原則,黃芪具有消水利濕的效果,山藥具有補脾養腎的療效,黨參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4]。因此,該次臨床研究對糖尿病腎病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通過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的研究組與常規西醫治療的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組患者的腎功能水平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的腎功能水平;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研究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94.02%)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80.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方法療效顯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腎功能和血糖水平,未發生不良反應,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潘紅珍,張建飛,李勇杰,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5):910-911.
[2] 俞將珍.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療效的臨床觀察[J].大家健康,2016,10(1上旬版):114-115.
[3] 廉廷廷,陳秋.中西醫結合對糖尿病腎病的認識及治療療效探析[J].糖尿病臨床,2016,10(6):274-275,278.
[4] 劉淑娟,閆麗華.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5):106-107.
(收稿日期: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