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發瓊 梁虹

[摘要]目的:觀察中醫療法聯合ALA-PDT治療重度痤瘡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自2015年以來筆者科室收治的重度痤瘡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方法治療,觀察組采用中醫療法聯合ALA-PDT治療,治療周期為2個月,使用Doshi痤瘡綜合分級系統對治療前后患者癥狀進行評價,并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治療后的效果滿意度進行評價,記錄并作比較。結果:經過治療,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癥狀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觀察組患者的癥狀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患者的滿意度也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療法聯合ALA-PDT治療重度痤瘡有很好療效,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癥狀改善度,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療法;ALA-PDT;痤瘡;臨床觀察;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58.7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7)03-0100-03
痤瘡是一種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好發于皮脂溢出部位,如:面部、胸背部,主要表現為皮脂分泌增多、粉刺和炎性丘疹甚至膿皰、結節及囊腫,發病率較高,多發于青少年,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及社交。治療重度痤瘡尤為棘手,常規的口服西藥治療有很多不良反應,患者依從性較差,不適合廣泛開展。ALA-PDT療法是近年來在皮膚科臨床上使用較多的治療嚴重皮脂腺病變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探究中藥療法聯合ALA-PDT治療重度痤瘡的療效,筆者選取自2015年以來科室收治的重度痤瘡患者100例進行本次試驗,具體結果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自2015年以來筆者科室收治的重度痤瘡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14~29歲,平均年齡為(23.1±2.4)歲,病程5~36個月,平均為(20.3±10.5)個月;對照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15~31歲,平均為(24.5±2.9)歲,病程6~36個月,平均為(21.0±11.0)個月。所有患者的癥狀均符合痤瘡的診斷標準,并符合Pillsbury分級中的3~4級重度痤瘡的分級標準,排除近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近期使用過其他方法治療痤瘡、伴發有皮膚過敏等癥狀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及排除標準: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痤瘡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面部有除痤瘡以外的其他炎癥性皮膚病;②慢性或嚴重性疾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④治療前3個月內曾系統使用或外用過維A酸等抗痤瘡藥物治療,2周內應用糖皮質激素、抗生素治療者;⑤對藥物過敏或對治療不能耐受者。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方法治療,即患者口服異維A酸膠囊,劑量為0.5mg/(kg·d),2次/d,同時使用阿達帕林凝膠擦拭患處,1次/d,療程為2個月。
1.2.2觀察組:采用中藥療法聯合ALA-PDT進行治療,具體如下:①中藥消痤湯:枇杷葉、黃芩、桑白皮、梔子、防風、刺蒺藜、升麻、赤芍、生地黃、連翹、天花粉、紅花、凌霄花各10g,甘草6g,煎服,1劑/d,2次/d;②中藥面膜:黃芩、桑白皮、赤芍、牡丹皮各10g,白花蛇舌草、山楂、野菊花各15g,混合碾成細粉狀,加入溫水調制成均勻糊狀,擦拭于面部皮損部位,治療時間為30min/d,3~4次/周;⑤中藥消痤膏:黃連、大黃、黃柏、苦參30g,加入麻油文火煎制,過濾,加入黃蠟160g,混以合適劑量的凡士林,混合均勻即可,3次/d,將藥膏擦拭于面部患處;④ALA-PDT治療:對治療部位進行消毒,涂抹光敏劑(鹽酸氨基酮戊酸),使用光動力治療系統(深圳市艾利特電子設備有限公司)對患處進行照射,波長633nm,輸出功率20mW/cm2,照射劑量80J/cm2,距離10.0~20.0cm,20min/次,每2周治療1次。以上所有治療均進行2個月。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使用Doshi痤瘡綜合分級系統(GAGS)對治療前后患者的癥狀進行評分,即針對于患者的粉刺、丘疹、膿皰、溢脂程度進行評價。根據毛囊皮脂單位的密度、分布及大致面積,把好發部位分為6個區:Ⅰ區,前額;Ⅱ區:右頰部;Ⅲ區:左頰;Ⅳ區:鼻部;Ⅴ區:下頦區;Ⅵ區:胸及上背。具體評分標準:無皮損0分,1個粉刺0.5分,1個丘疹(直徑1~5mm)1分,1個膿皰2分,1個結節(直徑>5mm)3分,總積分為各種類型皮損積分的總和,由對患者治療情況不知情的兩位醫生觀察完成。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治療滿意度進行調查,滿意度等級分為三等: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治療過程中,對出現的不良情況進行記錄。
1.4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GAGS評分比較:經過治療,兩組的GAGS評分都有所下降,觀察組的GAGS評分下降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于治療結果的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患者僅出現有些許疼痛、紅斑,且迅速消退,無嚴重的不良反應;對照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皮膚過敏、腫脹、脫屑等不良反應者5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痤瘡發病的病理基礎是皮脂腺的增生及皮脂分泌增多,皮脂腺開口出現異常角化,過量的皮脂排出受阻,造成痤瘡丙酸桿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引起局部炎癥性的損害,損害局部組織形成囊腫、瘢痕等,造成患者不適及嚴重影響到其形象美觀,且由于該病多發于代謝旺盛的青少年,因此,會給患者的日常交際產生很大的影響,給患者造成心理負擔。目前,對于痤瘡的常用治療方法是抗生素和異維A酸藥物治療,但長期服用這些藥物易引發病原微生物的耐藥性和嚴重的不良反應,且對育齡期患者的影響尤為明顯,再加上治療效果不穩定,因此,不宜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祖國醫學認為,痤瘡的產生是由于飲食結構的失調,導致脾胃受損,胃熱上蒸頭面,出現痤瘡。由于本病主要傷在脾胃,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要禁忌辛辣、油膩等,不然中土運化不暢,會助濕熱之氣上升,行至頭面加重痤瘡癥狀。在治療過程中當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重。在本次實驗中,使用了中藥消痤湯、中藥面膜和中藥消痤膏進行治療。中藥消痤湯采用的枇杷葉、桑白皮、黃芪、梔子可以有效清熱解毒、化解胃熱肺熱,防風可以宣泄肺衛之風,刺蒺藜可化痰祛瘀,升麻可消風涼血,并促進各味藥物上行至頭面,有助于消除痤瘡,赤芍等活血涼血藥物配以連翹、甘草等清熱解毒藥物,共奏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中藥面膜中的黃芪等藥物可清除肺熱、涼血活血,白花蛇舌草、野菊花清熱解毒,山楂去除脂質,調和各藥涂抹于患處,可起到消炎、祛脂、活血、清熱,加快痤印愈合的作用。中藥消痤膏中的黃連等藥物有解毒、消炎的效果,直接作用于患處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ALA-PDT療法是利用光激活靶細胞中的外源性或內源性的光敏物質,通過形成氧自由基產生光毒反應,誘導靶細胞死亡,并促進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加,促進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皮損處細胞的更新和愈合,達到治療痤瘡瘢痕的目的。ALA-PDT療法對于痤瘡的治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直接殺傷導致痤瘡的病原菌,如痤瘡丙酸桿菌等;②對表面皮膚的皮脂腺細胞進行直接殺傷,以此來減少過量的皮脂產生;③作用于阻塞皮脂腺導管的角質栓子,消融栓子使皮脂排泄通暢。在ALA-PDT療法的使用中,要注意對藥物濃度、用藥時間、光照距離、光照強度等治療因素進行調整,這些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并且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光敏史,謹慎用藥。
在本次實驗中,兩組患者GAGS評分治療后均顯著改善,但觀察組的GAGS評分降低程度較大,治療效果更加明顯,并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為96.0%,要顯著高于對照組的滿意度。
綜上,中醫療法聯合ALA-PDT治療重度痤瘡有很好療效,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癥狀的改善程度,并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