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鷗飛
摘 要:語文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習者能夠通過學習,使用語言文字表達所思所想以及對事物的描述。通過分析“語用”教學的內涵,探討“語用”的文本解讀策略。
關鍵詞:語用;文本解讀;策略
語文課程實際上是以教材為基礎,通過分析設置情境,教授學生能夠在實際言語環境中理解和使用語言的過程。語文教學要強調學以致用,也就是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積極的引申和遷移,幫助學生合情合理地使用個性言語。實用是語文課程標準下的文本解讀策略,要立足于運用,彰顯語文教學中的言語實踐。
一、“語用”教學的內涵
“語用”教學與現實中語言學上的“語用”并不一致,語文教學中的“語用”強調使用,也就是學生在語境中理解并能夠使用所學的字詞句,能夠個性地運用所學到的言語。其實語文教學就是言語教學,所以“語用型”教學就是改變與重建傳統的語言分析,并將語言的運用作為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同時,語用教學強調利用語言去體現內容,語言學習的過程就是理解語言文字的全過程,語言是起點也是最終的落腳點。“內容依托語言”的總體策略就是“語用型”的教學特征。語用教學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過程歷練,同時更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教學語用情境,并借此對文本中所領悟到的言語現象進行遷移,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二、“語用”的文本解讀策略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教學經驗的語文教師,我深愛著這份工作,更在實際工作中與時俱進。通過實際教學經驗,筆者總結出“語用”的文本解讀策略。
(一)文章言語個性的關注
言語個性是言語形式上語文教學中的一個特殊的教學對象。現實中,了解文章的內容信息被看成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的,但這也容易出現理解意思卻忘記言語表達。閱讀中語文教學中不僅是為了掌握文章的內容,更主要的是能夠熟知語言本身,既要知情達意,也要做到“知言”。
許多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先解決“文章所寫內容是什么”,過于關注言語內容沒錯,但是言語個性以言語形式為基礎,文章的內容很重要,但是文章的價值卻是要讓人能夠理解其想與說的方式,在想與說形式中感受文章的魅力,而這也是文章的言語個性。言語個性,指的是文章作者或者編者的個人言語風格,是其個性化言語表達智慧的一種體現。關注言語個性,也就是關注作者的言說方式。而許多新教師對作者只是關注一些文學常識,沒有分析作者的言說方式。就拿《白鵝》來說,文章有三個主要內容:一是白鵝的活動特點;二是作者眼中“可愛且有趣”的白鵝;三是作者所喜歡的“高傲”動物。一些教師只關注到了第一點,沒有關注到作者對這種“高傲動物”的真實感情,甚至在此后的作文教學中,只是在寫作中描寫“動物特點”中有所體現。
(二)文章語體因素的關注
語體指的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采用最合適的方式開展語言交際,文章的體式是“文體”,一定的文體會體現在其相應的書面語體中,不同的語體能夠有不同的語境框架,語體有實用體和藝術體兩方面,因此要根據不同的語體作品開展不同的教學,其對話方式也肯定不同。實用語體教師應當重點關注其交際功能,對于藝術語體則應當關注其言語特色,并幫助學生通過想象去感受和領悟作者的言語個性。《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曾有質疑故事的真實性,認為故事發生的時間與現實不一致。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此進行引導,教學中要關注文章作者的言語個性,尤其是關注那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言語。
(三)文章文化語境的關注
語文教學是言語活動的一個過程,這個活動需要相應的語境作為支撐。語境中有作者和編者個人文化知識背景所創造的文化環境,也能夠體現學生的文化語境。作者和編者的文化語境肯定和學生的文化認知不一樣,這就是學生為什么會難以理解文章內容的主要原因。受到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影響,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也會存在不一致的地方。就像是《白鵝》教學中,筆者發現因為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學生對白鵝的理解較為片面,這是因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很少能夠親身接觸到白鵝。同時,作者和學生的生活時代有較大的差異,文章的語言特點和語言環境體現作者的審美觀點,但學生卻對作者所營造出來的語言環境和所展示的語言特點不熟悉,這也使得學生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困難。
每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都會遇到幫助學生了解并拉近學生與作者文化語境間的距離的問題。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創造語境,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中所體現的言語經驗和智慧,并了解文章中言語的使用特點,以此提升自我的語言交水平。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為應在實際教學中,營造特定的言語出現語境,幫助學生消除一些學習上的障礙,引導學生在教師所設定的語境中自由想象,感受文本魅力,深化認識。
參考文獻:
[1]張和生.漢語可以這樣教[M].商務印書館,2006.
[2]虞海萍.“語用”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5(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