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文+王斌+張亮+郭恩次
采用文獻資料法和分組對照實驗法對田徑翻轉課堂的實施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梳理了翻轉課堂教學的背景、意義以及實施的硬件和環境。通過但對內江師范學院田徑翻轉課堂教學的研究,反思翻轉課堂教學在教師、學生以及課程方面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有效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提供可借鑒的參考。
田徑教學翻轉課堂反思
前言:中國式“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作為“課堂”向“學堂”轉型的一種可能模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被大家所期望,基于“翻轉課堂”不僅僅是學習流程的重構,更重要的是課堂觀、教學觀、學生觀的扭轉,隨之會出現一些現實的問題。在這種教學理念下,傳統的教學課堂翻轉,讓學生靈動、讓學生智慧,讓學生的學習獲得掌握知識的技巧和深層次學習的樂趣。
翻轉課堂到底要翻轉什么?(1)翻轉教師的角色,從課堂的“主宰”翻轉變為兼職幕后的“導演”;(2)翻轉學生的定位,讓他們從被動的“聽者”變為學習實踐的“參與創造者”;(3)翻轉課堂的形式,讓“滿堂灌”式的教學變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探索鉆研、與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溝通的探討式教學,讓它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溝通,引領課堂走入更深更廣的境界。翻轉課堂中,為的是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緊密聯系,和學生一起參與、快樂并使學生學到知識和掌握學習方法的過程。
1翻轉課堂以全新理念重塑教學角色
人類一切的教學行為,其本質就是將先人的經驗和教訓傳遞給后代,讓后來者能有效地掌握知識,避免犯先輩們同樣的錯誤,并在此基礎上掌握探索新知識的方法。從一定意義上講,學生的狀況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在課堂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認知作用,引導學生的思維構成和思維定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翻轉課堂要求教師要充當不同的角色,教師既是講解者,又是引導者,還是設計者,更是引領者。既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還要是學生的可信賴的朋友,要與學生一起成長。
教師怎么教的問題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第一是教師的素養問題,也就是教師的水平。教師要努力通過各種手段提升個人素養,包括各種進修、深造,廣泛涉獵各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發展提供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的知識和理念。教師要用合適的理念和新技術武裝自己。樹立課堂教學變革、追求最大的教學效益的信念、因材施教的理念,適應現代快速發展的數字化教學的變革趨勢,熟練運用各種技術手段,因課制宜,保證學生能較為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
第二是教學方法的問題。《學記》所提出的"教學相長”:一方面肯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確地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子弟子”的思想。教師的教學能力的體現主要是教學方法的有效應用,所謂因材施教就是這個思想的寫照。那么怎樣有效地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呢?首先,設計課堂的“實用性活動”。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將學生的學習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思維和肢體活動(含教學細節),讓學生在思維構成和發展中認知、探索、感悟和提高。其次確定課堂的“有效設問”。根據每節課的特點,提出合理的設問,以問題貫穿課堂,以問助教,讓每個問題都切實有效;最后是參與課堂的“有效對話”。參與和學生、文本的對話過程,教師要當講則講,當問則問,當導則導,當練則練。立足于“高效、實效”的課堂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之前,我們要精心設計想讓學生哪些方面有所提高,采用何種教學形式最有利于學生的發展。課后要反思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否發揮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課堂教學應當也必須是生成和預設相結合,習得和學得相結合,探究和接受相結合,自主和引導的相結合,過程和結果相結合。
2翻轉課堂教學遇到的問題
第一,教育觀念急需更新。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信息資源大量增長、學生觀念的出現轉變,而教師原有的教育教學觀念、評價理念等都已無法適應形勢的變化,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結果就是無法滿足教學需要,無法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因此,很多教師對于教材的把握、教學視頻材料的選擇與制作、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比重等都缺乏前瞻性和整體性把握。
第二,教師角色轉變適應不良。在“翻轉課堂”中,教師角色轉變成問題情境、教學視頻的創設者,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協助者、指導者、反思者,教師角色更像是導師、教練,他們需要認真體察并多角度解讀教與學的問題與意義,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資源,留給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成長空間。
第三,教師信息素養亟待加強。一方面,“翻轉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借助信息技術集體備課、錄制并上傳教學視頻、提供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觀看并使用教學視頻資源進行學習、開發平臺、工具、在線交流系統以及在線評價系統等。部分教師不懂視頻拍攝、錄制、剪輯等技術,不會使用錄制視頻軟件來制作課件,還有一些教師不習慣在沒有學生的課堂上課等。
第四,教師工作量加大。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不僅要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還要錄制教學視頻、進行在線輔導與交流、動態評價,工作量極大。教師必須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在短時間內講清楚、講明白一個知識點,往往我們都要反復鉆研教材、認真思考各個細節,以確保視頻講授的節奏適宜、選取的材料有針對性、視頻的視覺效果較佳、評價反饋具有科學性和實效性。
3田徑教學“翻轉課堂”的實踐
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從2015年開始在田徑普修課上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田徑教研室成立了翻轉課堂教學團隊,由教研室整體規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時數,并成立了教學視頻制作團隊,教學器材準備組,教學考核量化組,考試評價組等相關的教學組織。
3.1翻轉課堂具體操作步驟
(1)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視頻。在教學平臺上上傳優秀的運動員的技術動作視頻,包括慢鏡頭回放和分解技術等;(2)學生課前的預習和預練習,學生通過手機、電腦、微信、QQ群等學習平臺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和預練習;(3)課堂上分組展示練習;4)教師總結和再分組鞏固練習;(5)課后的答疑與輔導。
3.2翻轉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3.2.1教師的主導地位仍然重要
“翻轉課堂”教學不等于是變相“放羊”,教師的主導地位仍然很重要,教師就是一個導演,在課前網絡平臺發布教學視頻,課中觀察學生分組練習,課后總結等,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在學生分組練習過程點、難點、技術要領進行分析,或者觀看視頻再分組鞏固練習。如果分組練習效果滿意,可以適當延長練習時間。所以教師應視學生動作的練習情況及錯誤動作的出現多少而定,在整個課堂中教師把控整個全局,教師權利只是在分組練習時暫時轉換。
3.2.2充分調動組長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性
田徑術科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有自身的特點,分組練習時為了安全和有序,必須要有一定的課堂組織,所以每一小組的組長在術科“翻轉堂”教學中就起到重要作用,他要帶領本小組的同學進行有序練習,有一定的安全防范、組織討論等,小組長的積極性直接影響該小組的練習,為此,前要對小組長進行一定的指導,包括練習方法、次數、順序、場地器材使用及安全事項等,所以在分組和選擇小組長時,一定要選有責任心、耐心和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同學擔任。
3.2.3預練習過程中的安全措施
學生在課前觀看視頻后進行的練習,這個預練習階段需要有場地和器材的使用,比如背越式跳高,需要墊子,練習中沒有教師的指導,若動作不正確,可能會造成身體的損傷,著地動作不對可能頸部受傷。所以“翻轉課堂”教學在田徑術科教學中的使用要有更多的細節安排和部署,才能保證“翻轉課堂”教學的順利完成。
3.2.4考核方式變化
田徑“翻轉課堂”教學最重要的推動力就是學生要積極學習,學生不積極預練習,課堂教學就沒有法很好的推進,把學生學習的過程加進考核體系中去,促進學生自覺地參與預練習、課堂討論和課后思考。可以借鑒內江師院的將“情商”考核納入田徑成績,這一部分成績以小組的形式考核,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在小組練習中會表現出來,小組成員之間的幫助與討論,以及最后小組的完成情況都是考核的一部分,這樣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會有較大提高。
3.2.5“翻轉課堂”教學在田徑術科教學中的初步嘗試教學,需要進一步改進完善
“翻轉課堂”教學在田徑術科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思考,在學習動作的鞏固提高階段教學目標難以定位;投擲項目特別是長投項目適不適合翻轉教學,分組練習過程中的場地需求能不能達到;預練習時期的安全如何保障等都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所以田徑教學中不是所有課堂都適合“翻轉”有些項目和動作技術關鍵,重難點、技術分析還是需要傳授,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變換使用,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有效促進田徑技術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4翻轉課堂教學的反思
4.1關于翻轉課堂的應用問題反思
翻轉課堂是從國外移植過來的一種教學模式,能否適應國內的教學現狀,還是一個需要深度研究的問題。目前,國內很多科目的教學都是生搬硬套“翻轉課堂”,到底翻轉了什么?到底帶給了學生什么?教學效果怎么樣?目前還沒有一個定論,應該來說,翻轉課堂有自身的優點和特點,但一些項目和課程并不適應翻轉教學的模式,像我們在實施翻轉教學時發現,術科教學要應用翻轉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許多技術動作需要教師先進行示范講解,學生才可能對技術有所了解,才有可能繼續學習下去,在技術教學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在實施翻轉教學效果可能會好些。所以說,要看具體的項目和課程才能確定是與否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這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而不是將翻轉課堂硬套進教學當中。
4.2關于翻轉課堂實施者的素養問題反思
4.2.1教師方面
教師要抓住“翻轉課堂”的關鍵點,解決好“教”與“學”之間的矛盾。“教學活動中,教離不開學,學也離不開教,教學永遠包括教與學,是教與學有機結合的辯證統一。”無論“翻轉課堂”的何種教學樣式,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增加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效,實現從“精彩的教”向有效的轉變,從而促使“課堂”向“學堂”的飛躍。
教師要從整體角度對課程進行規劃,科學制定各門課程建設的中長期、短期計劃,綜合運用整合、開發和遴選等多種手段和途徑,逐步充實、完善課程體系。另外,加快課程資源的現代化、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強調課程內容的多樣性、個性和靈活性,與學生學習、生活、身心發展實際相聯系,突出學以致用,盡力將優質課程資源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呈現給學生。
4.2.2學生深度學習的激發
激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在“翻轉課堂”學習系統中,借助于大量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激發來自不同領域、具有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性別和年齡特征的學生的深度學習,促使其向“最近發展區”跨越是“翻轉課堂”的主旨。首先,要加強學習支持體系的構建,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眾所周知,深度學習離不開優質學習資源的支持,提供精心選擇、短小精悍、慎重整理、開發、設計的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電子書等學習資源分享給學生勢在必行。
4.3“翻轉課堂”實施的教學環境問題反思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課堂的超越,主要依賴于課堂教學技術的不斷更新,但受硬件、軟件設備設施的學習資源不加整理地直接“灌”給學生,教學內容需盡量針對一個特定問題,以便于教師細講、精講,便于學生按主題查找。視頻長度要盡量控制在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的時間范圍內,且視頻要具有暫停、回放等多種功能。其次,教會學生學習的策略。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與技巧的訓練,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元監控。幫助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學習水平確定學習目標,科學合理地安排、控制學習時間;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培養、提高學生協作學習的能力;最后,有效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增強學習的實效性。教師可以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策略組建合作學習小組,讓小組成員明確合作目標、責任分工,逐步形成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及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測驗、寫報告等形式檢測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通過討論后的反思引導等手段,幫助學生利用舊知識向新知識過渡,增強學習的實效性。與學生進行QQ互動、在線答疑、郵件交流等,促進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曾貞.反轉教學的特征、實踐及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17(7):114-117.
[2]卜忠飛,韋凱.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09(11):38-41.
[3]裴娣娜.現代教學論:第二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6.
項目基金:項目名稱:田徑“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研究。內江師范學院教改項目,項目編號:JG20152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