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森
一、基本理念
(一)實現教與學方式的根本轉變
少教多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是教師教的原則;自主、合作、探究要真正成為學生學的主要方式。在每一個獨立的學習環節中,學生的學習都要經過獨學、對學群學、展示三個過程。教師的教在學生展示中進行。教師的教不是大段的講授,而是根據學生在展示中暴露的問題和實際狀況,有針對性地糾錯、拓展、概括、總結等。課堂要成為學生的學堂。
(二)實現新課程有效的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按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面達成三維目標的原則,課堂教學呈現循環的“進入學習情境,明確學習目標”“自學、對學、群學”“展示與展示過程中的后教”“訓練與拓展提升”四個環節。
二、實施細則
(一)基本要求
1.師生民主
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知識的統領者,也不存有話語霸權,課堂專制,有的只是平等的人格,學習的伙伴。高舉尊重大旗,實施感動教育,創設民主、寬松、自主、和諧的良好環境。
2.激勵創新
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尊重他們的奇特思維,引發他們的求變、求異、求新、求奇的內驅力,營造一種標新立異、創新超凡的競爭氛圍。
3.聯系實踐
學習切實注意聯系實際,運用活生生的事例,學生的生活經歷及聽到、看到的事件來促進學生理解、剖析、歸納、總結、把握事物的本質,要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
4.注重規律
任何事物都有內在的特點、規律,學習過程中要善于發現、總結知識內在的關聯,分清層次,記住要點,上課不是死記知識,而是找方法、尋規律、抓特征。
5.關注全體
不搞精英教學,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尤其對薄弱生要倍加關愛,盡最大可能提供方便、機會,讓其展示自我,樹立信心,培養其勇敢精神和競爭意識,分層次教學,合理安排不同任務,逐漸縮小優弱差距,力爭讓最后一名也能成才。
6.注重合作學習的組織
師生、生生、組生、組組、優弱加強合作,互補共贏,相互點評、指正、借鑒、補充。
(二)實施過程
1.進入學習情境,明確學習目標
(1)課前準備或作業完成情況反饋:可以是上課前,根據老師批閱所打的等第由專人折合成小組所得的分數,在課前公示在黑板上指定的欄目里,適合于課上檢查,由教師指定每組的同質學生參與比拼,并記錄,納入評價。
(2)創設情境,激發情趣:教師要學會怎樣最經濟地利用時間,把學生的注意力盡快吸引到所要研究的話題上來。利用語言、設備、環境、活動、音樂、繪畫等各種手段,創設一種符合教學需要,符合學生生活實際,具備學科知識學習要素的情境,以激發學生興趣,誘發思維,關注探究,使學生處于積極學習狀態。
(3)明確學習目標: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板書在副版面上,引課后對本節課學習目標加以研讀和進行必要的勾畫,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明確化、清晰化。板書的目標要把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習目標,任務可操作,達成情況可檢測。學習目標定什么就教什么,學習目標定什么就訓練什么、檢測什么。
2.自學、對學、群學
先自主研讀,再合作探究。借助導學案和教材先自主學習,然后組內先同層對學,再相互研討,解決各自沒能解決或沒能完全解決的疑難問題,或把全組都感到困難的問題進行提煉,上交到老師,然后再由老師組織,向全班征集解答方案。老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任務分配,要對原有的備課計劃做必要的調整。這個環節時間的長短,一定要按需而定,在小組內,先是每一個人提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和困惑,然后由組長組織,做好分工,在小組內有秩序地相互講解。把那些在小組內解答不清楚的知識點提煉出來上交給全班。如果看到學生無事可做,可以直接進行下一個環節,切忌把本環節變成簡單的相互對照答案和修改答案。
3.展示與展示過程中的后教
(1)任務分工,展示準備:首先,組長要帶領全組成員,把本組分得的任務弄清楚,找到答案,組內先達成共識;第二步,組長根據組內成員的各自特征進行合理分工,由誰板書,由誰講解,由誰總結歸納,由誰進行應用拓展等快速安排妥當。準備板書和準備講解的同學要同時進行,確保向全班展示前在本組內都有個預展,把一些簡單低級的錯誤找到后加以更正,盡量提高展示的質量。
(2)展示學習所得,講解新知:確保脫稿,展示的是自己小組共同學習的成果,有歸納、有概括、有提升,不應是簡單的復述,如內容量大,難以脫稿,可以借助板書。板書要精心設計,合理利用彩粉筆,盡量做到重點突出,便于解讀、理解和記憶。
4.訓練與拓展提升
(1)鞏固提高、學以致用:學的目的在于能用,在用的過程中才能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是檢測學生學習質量的必要手段。訓練及檢測的量和難度要適中,既要確保檢測質量的需要,又要考慮興趣和自信心的培養。每一個問題的選擇,都要緊扣學習目標,都要為更好地落實學習目標服務。
(2)課堂小結:緊扣課前出示的學習目標,一一兌現自己本節課任務的完成情況,列數自己的收獲,查找不足,對于不足要及時提出或作出補救措施,力爭做到堂堂清。
(鳴謝:在論文撰寫和教學實踐中得到齊齊哈爾市教育學院張玉民教授及本校領導、教師的大力幫助,在此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