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宇
摘 要:前置性微課學習就是學生通過在課前觀看微課進行前置性學習,也就是結合微課進行自學。微課視頻中常常把抽象的概念進行形象、動態的展示,以便于學生理解,有時通過適當地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或探究,所以這種方式主要是輔助學生進行自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本文主要講前置性微課對前置性學習的影響,并總結出微課對前置性學習的利與弊。
關鍵詞:微課;前置性學習;影響
前置性學習,學生可以利用導學案、微課以及自己看書、查閱資料完成。由于我教的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較小,識字量有限,在自己看書、查資料,以及使用導學案時會因為很多字不認識而不能達到前置性學習的效果。因此,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很多時候都利用微課,特別是前置性微課來幫助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
一、微課與前置性學習的關系
微課是基于教學設計,針對一個知識點進行5~8分鐘精確詳細的講解而錄制成的小視頻。微課以其短小、精煉、包含信息廣等特點,讓學生在易于接受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復習舊知識,自主學習新的知識,尤其是前置性微課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前置性學習的效果。
二、利用微課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前置性學習
1.利用微課使前置性學習更有目標性
前置性學習要有目標性,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后帶著有準備的頭腦進入課堂、進行學習,而且教師的教是以學生的學來確定教的內容和教的形式,以便更好地為學生的學服務。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不容易明確老師布置的前置性學習目標,若此時利用微課加以引導,學生則能抓住學習的目標,學習效果事半功倍。例如,我在教學“總復習”中的解決問題時,錄制了一節“解決問題”的微課。在微課中,我講解了求總數用加法、求部分數或相差數用減法的不同實例,同時強調在分析問題時要找信息、圈關鍵字,并且在解決問題后要帶單位、寫答語。這樣學生明確了解決問題的相關知識,比起讓學生自己回家看書總結的目標性更強,學習效果更好。
2.利用微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前置性學習的重點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然而前置性學習若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現,低年級的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反之微課卻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我特意錄制了一節“有序的觀察”的微課。微課內容是學生學過的“可愛的校園”,通過再一次的復習,強調觀察時要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由于本節課在課堂上已經學過了,我在錄微課時加入了“可愛的校園”的動畫視頻,比起上課時大家看到的平面圖形更生動、形象。學生跟隨動畫一起觀察數數,我在適當的時候加以總結,如,在數天上的云時,要從左到右;在數小熊時要從上到下,注意有序地觀察數數。這樣既復習了數數,又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良好習慣。
3.利用微課使學生的學習進度保持一致
前置性學習可以讓老師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根據學生的自學掌握情況確定講授內容,即“因生而異”。但在實際上課時,有的學生對課堂知識可以做到一點就透、舉一反三,但有的學生卻反應較慢,從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一致。這主要是因為學生在家進行前置性學習時,有的學生自學能力高,自學效果好;而有的學生自學能力較弱,對一些新的知識不能靠自己去理解,因此前置性學習的效果不佳。此時,若利用微課則可以是所有的學生在自學效果上保持一致性。例如,在教“十幾減幾”時,我讓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并根據書中的解決方法思考十幾減幾的具體方法有哪些,同時我錄制“十幾減幾”的微課,在微課中我詳細講解了十幾減幾的方法:數數法、計數器法、破十法、平十法、做減想加法、添十法。由于微課可以反復觀看,對于自學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他們可以多次觀看,直至達到預定的自學目標。
三、微課對前置性學習的局限
1.限制了學生的思維
微課是老師事先錄制好的,在錄制時我會在有問題出現時要求學生自己按暫停鍵,自己先思考如何口頭回答,再繼續播放聽老師的答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做到,部分學生只暫停,沒有積極思考,直接就接受老師的答案,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相對而言,導學案在這方面較好,問題用書面形式呈現,沒有老師的參考答案,學生只有積極思考。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把導學案和微課相結合,這樣前置性學習會更有效。
2.前置性學習效果不一致
微課的觀看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用電腦或手機等移動設備進行觀看,然而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仍有部分家庭的學生不能隨意觀看微課,導致前置性學習沒有辦法進行,從而影響了前置性學習的效果。相比多媒體上的微課,導學案則可以普及到所有的學生,前置性學習的效果可以相對統一。
微課與前置性作業的結合,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但不代表前置性學習可以取消學生間的交流合作,也不代表視頻可以取代老師。作為老師,要合理地利用微課幫助學生進行前置性學習,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邊登清.小學數學生本教育中的“前置性學習”[J].青海教育,2015(Z2).
[2]季園園.小學數學前置性學習設置策略探微[J].教學參考,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