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洪波+劉慶利
以往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在課堂上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貫徹自己的教案,將自己的鉆研所得灌輸給學生。文本學生是懂了,但不是讀懂的,而是聽懂的,課堂教學完全脫離了生活,而一切知識的所得又源于生活,就這一點,我在學習了新課標后,有了自己的一點體會,那就是讓學生讀中感悟,在想象中顯現(xiàn)生活的畫面。
“感知漢語的語言美、思想美、藝術美、幽默感和思維的靈性”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達到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生活快樂的目的。《浪花》這篇課文,無論從表達形式上,還是從表達內容上,都決定了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充分讓學生讀,在讀中感受生活的快樂,認識到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情趣,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活。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想象“你”是怎樣感受到浪花帶給你歡樂的,想象浪花又是怎樣嬉戲“你”的。然后把這種體會、感受用朗讀表達出來。在閱讀中展開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快樂,又在感受中進一步展開想象。
在想象中充實感受,最后落實在閱讀中,進而在閱讀中體會感受,表達感受。所以要把指導學生閱讀貫穿始終,使學生通過讀充分感受文中所表達的生活的快樂,讓學生從整體中感受它內含的情——生活的快樂,對生活的無限熱愛。
如,《爺爺和小樹》一文,可設計課本劇,讓孩子們扮演“爺爺”和“小樹”,自由想象“爺爺”和“小樹”的對話,讓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力,充分張揚個性,從他們純真的童心中吐露出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真情。還可以利用教材中反映母子、親人、朋友之間親情的課文,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問問他們平時是怎樣關心家人和朋友的,學了課文以后的感受以及今后的打算。借助辦小報、開班隊會、歌詠會等多種活動形式的開展,吐露師生、母子、朋友之間的親情,使孩子們不僅懂得別人如何愛他,更懂得如何愛別人。
課標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應變以往的傳統(tǒng)枯燥的教授式教學為充滿情趣、情感化、人格化的語文課,把創(chuàng)設情境貫穿于課堂始終。
課文中有些詞語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無從感悟。我們可以沿用誦讀的方法進行教學,誦讀是先人開創(chuàng)的極富民族特色的感悟語言的方法,是最好的感悟語言情感的方法。漢語言特點之一是具有模糊性,有些詞語平淡無奇,然而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反復誦讀,竟能品嚼出隱含的意味來,這就是對語言的感悟。感悟能力形成的過程是對語言的同化與順應過程,如果具有一定的語言感悟力,就不需要理性思維為中介,而能敏感地識別語言的內涵與情味。教學中,我們要巧用一些直觀形象的手段,讓這些生疏抽象的詞句變得形象起來,如放錄像、出示投影片、畫簡筆畫等。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眼、耳、口、腦并用,反復誦讀。《江雪》詩中“鳥飛絕”“人蹤滅”“孤舟”“獨釣”“寒江雪”等語句字面抽象,一年級學生是無從感受其蘊涵的意境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想想,“如果給這首詩配上一幅圖畫,該畫些什么呢?”學生抓住“山、舟、江、蓑笠翁”這些形象,教師依次畫,頓時獨釣的情景展現(xiàn)出來,學生的眼中、心中充滿著生動的形象,對這首詩的感悟便有了深厚的基礎。
再如,《登鸛雀樓》一詩,在教學時,我采用了與《江雪》一課正好相反的做法,把一幅盡可能表現(xiàn)詩中情境的水彩畫投射出來,學生一下被這幅壯美的山河圖畫所吸引。我讓學生觀察圖畫,說說看到了什么,如果說看到了山,那是什么樣的山,如果看到了河,那是什么樣的河,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然后再到詩中找一找相應的文字。依畫學詩,詩中的文字不再是單調的符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學生都會有所感、有所悟。
另外,教師的指導性讀和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讀要有機結合,感受情境。“可以模仿老師讀,也可以跟老師讀的不一樣”“你想怎樣讀”“讓我們邊讀邊演”“加上動作讀”“自己找段合適的樂曲配樂讀”,給學生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無拘無束的表現(xiàn),必然會迸射出靈性的火花。
在講授“柳綠花紅、泉水叮咚、冰雪融化、百花齊放”這幾個詞語時,可以創(chuàng)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小朋友,生活當中的春天是最美的,老師領著你們到大自然里去看看春天。”隨后出示一幅春日圖,把帶有這幾個詞語的卡片貼到圖上恰當?shù)奈恢谩W生在貼圖的過程中,在熟悉的生活畫面中,感悟詞語意思,學生會覺得這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課堂教學應貼近兒童的生活世界,貼近兒童的想象世界,反映孩子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兒童生活世界。讓課文學習變得更輕松、更快活,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語文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成功的樂趣,把學習當作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種追求,當作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
參考文獻:
[1]江平.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