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爾汗·依力亞斯
摘要:隨著時代不斷朝前發展,我國在城市建設方面也在不斷的更新和改造,我國屬于人口大國,因此資源也相對短缺,而在城市建設方面若一味地追求潮流科技,一些時候便會破壞城市的生態環保。生態城市規劃是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是城市規劃理念的升華,我國當前對于生態城市的規劃與建設還處于初始階段,只有在城市規劃中重視環境保護,國民的生活才會更加和諧美好。本文通對城市規劃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提出幾點環境保護的對策,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城市規劃;環境保護;策略
前言
隨著城市經濟的活動和人口的高度密集,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資源使用和環境保護壓力。城市是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中國的城市經濟一直保持著增長的態勢,而且長期以來延續一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長模式,因此帶來的污染使得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城市中水源污染、揚塵污染、噪音污染、垃圾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
1城市規劃中環境污染的問題
1.1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類在活動或自然過程中引起某些有毒有害物質進入到大氣中,呈現出一定濃度,達到一定時間后,危害人類與動植物的健康或生命。凡是使空氣質量變差的物質都可稱為大氣污染物,大氣污染主要有人為因素(生活燃料、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和自然因素(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兩種,而致使大氣污染的原因多為人為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中所生產的污染源。當城市被大氣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質量的性質、來源、濃度和持續時間的不同,污染地區的地理環境、氣象條件等因素,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影響,首先是感覺不舒服,隨后生理上出現可逆性反應,再后會出現急性危害癥狀,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分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三種。大氣污染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可直接影響經濟發展,造成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損失。污染物質也會影響天氣和氣候的變化,顆粒污染物會使大氣能見度降低,或使地球氣候變暖,也會使天空中雨水中含有酸性污染物,致使受污染的雨水降落地面造成危害。
1.2土壤污染
土壤的污染主要分為有機污染物(有機農藥、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酚類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和無機污染物(重金屬、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酸堿、含硒、氟、砷的化合物等)兩大類。當土壤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過多,超過土壤的自凈能力時,便會引起土壤的結構、組成和功能發生變化,微生物活動受到抑制。其有害物質或分解產物在土壤中逐漸積累通過土壤中所種植物等方式間接地被人體吸收,從而會達到危害人體健康的作用。土壤的污染,較大多數是通過水污染與大氣污染的轉化而產生,它們可以單獨起作用,也可以相互重疊和交叉進行污染。隨著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農業化學化水平的提高,使大量化學肥料及農藥散落到土壤中,使土壤遭受污染的面積越來越大,而且積累在污染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化作用來消除,隨著時間的累積,其土壤中污染程度也越來越嚴重。
1.3水域污染
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各種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并污染環境,存在于污染水域中的堿、酸、銅、鎘、汞、苯、酚、氧化劑及二氯乙烷等有機毒物,會使水生生物中毒死亡甚至發生基因突變。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人類排放的各種外源性物質(包括自然界中原先沒有的),使其進入水體后,超出了水體本身的自凈作用所能承受的范圍,由此造成水污染,使得污染后水質危害人體健康或破壞生態環境,從而影響水體的有效利用。
1.4固體廢物污染
固體廢物主要可分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和生活垃圾三類,固體廢物如不能善加處理和利用,將會污染大氣、水體和土壤,通過各種介質進而危害人體的健康。
2城市規劃中的環境保護策略
2.1大氣污染整治措施
大氣污染的結合防治要從區域環境整體進行,充分考慮區域的環境特征,對影響大氣質量的多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再結合具體情況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主要治理措施有四個方面:(1)利用各種除塵器去除工業粉塵和空氣煙塵,或使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回收利用廢氣中的有用物質,使有害氣體通過物理或化學作用轉變為無害;(2)改革能源結構,采用無污染能源或是低污染能源,并對各種燃料進行預處理,以減少燃料燃燒時產生的大氣污染物質,并加強企業管理,減少有毒有害氣體的逸散和排放;(3)使用植物凈化,在城市和工業區有計劃和有選擇的擴大綠地面積進行大氣污染的綜合防治;(4)認識和掌握氣象變化規律,充分利用大氣的自凈能力,使大氣污染通過大氣環境物理、化學和生物等作用下進行自凈,從而有效降低大氣中污染物質的含量。
2.2土壤污染整治措施
針對土壤污染應采取如下措施:(1)應加強對工業“三廢”的治理,減少工業生產中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經由水流等排入土中。(2)針對土壤污染物的種類,多種植有較強吸收力的植物,通過植物吸收作用稀釋并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或通過生物降解凈化土壤(如通過蚯蚓可降解土壤中所含有的農藥和重金屬等)。(3)對污染土壤進行施加抑制劑改變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方向,以減少農作物的吸收,也可通過增施有機肥料、改變耕作方式、抽土、深翻等手段,進行綜合治理土壤污染。
2.3水污染整治措施
水污染的規劃主要是將水體污染的現狀進行分析調查,并根據當地的水體質量確定最理想的治理措施。通過改善河道水質,增加水體的自凈能力,降低并分解水中污染物質。工業企業必須配合有關環境整治人員積極治理水污染,對企業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必須進行單獨處理或預處理,對工業廢水實行清污分流、串級使用、污水回用或一水多用等措施,以提高水體的重復利用率,從而降低水體的污染。
2.4固體廢物污染整治措施
對于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的規劃,主要有垃圾焚燒和固體廢物填埋兩種方式。并且我國鼓勵、支持采取有利于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活動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對固體廢物實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3城市規劃中的生態環境規劃
城市作為集中的污染源,對資源本身存在著巨大的破壞作用,如城市中化學工業生產的各種農用化學生產肥料,雖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的能力,但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土地的自然生產力。加之大氣污染所形成的酸雨、生活生產中的廢水等,嚴重污染和破壞了城市各地區的農田、森林、草原和水域,資源的破壞和喪失在工業時代已愈演愈烈。而城市中住宅的密度也與交通的繁忙度也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生態環境,因人們在交通中過多地依賴小型汽車,使得汽車除了大量尾氣的排放外,也加速了城市外延的擴大,并侵占更多土地、能源、空間的資源。
努力“建設生態市、創建環保城”,提升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愈來愈多、越來越高,保護人體健康,為群眾提供合格、優質的環境質量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所以,各地區對城市環境保護規劃的研究,應立足于整體環境的改善,特別是大生態環境的建設,結合國家提出的“建設生態市、創建環保城”的宏偉目標,努力提升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更好的進行城市規劃和環境保護都是為了人類能更加健康快樂的生活,對于人類自身發展的思考是解決城市規劃中環境保護問題的最基本出發點。城市規劃中要尋求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為人類自身所處環境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狀態,并保證社會管理機制的健全,使生態城市規劃能朝著穩定、民主、安全的方面發展,最終實現城市規劃與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