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麗

摘要: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是我國建筑全壽命過程中最關鍵的要害問題。如果在辦公建筑設計過程中能夠結合我國的經濟、資源、氣候等條件,采用綠色建筑技術進行設計,就可以真正實現節能、節地、節水,減少污染,改善辦公建筑的舒適度。本文重點從綠色建筑節能角度分析我國發展綠色建筑的必要性,重點闡述綠色建筑設計要考慮到辦公環境的氣候條件,要考慮到節能、節地、節水和減少污染并利用環保材料。
關鍵詞:辦公建筑;綠色建筑設計
前言
綠色建筑是以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基本原則的,運用生態系統的生物共生和物質多級傳遞循環再生原理,應用系統工程方法和多學科的現代綠色科技成就,根據當地環境和資源狀況,強調優化組合辦公區的功能結構,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建筑體系。
建筑活動是人類對自然資源、環境影響最大的活動之一。一般講,建筑活動在消耗了40%人類所使用的自然資源總量、40%能源總量的同時也產生了占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總量40%的建筑垃圾。因此,我們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建筑設計中做到節能、節地、節水,減少污染,進而改善辦公建筑的舒適度。本文主要從節地與室外環境設計、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等方面介紹辦公建筑的綠色建筑設計。
1綠色建筑設計
建立環保、節能、生態的綠色建筑一直是可持續發展在建筑行業的主要體現。綠色辦公建筑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以高新技術為主導,針對建筑全壽命的各個環節,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全方位體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節省資源、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創造無廢無污、高效低耗、綠色平衡、健康舒適的辦公建筑環境,提高辦公建筑的功能、效率與舒適性水平。
1.1建筑場地
在辦公建筑設計中對于建筑場地應優先選用已開發且具城市改造潛力的用地;場地環境應安全可靠,遠離污染源,并對自然災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充分利用原有場地上的自然生態條件,注重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協調;避免建筑行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災害。
1.2節地
對于土地利用應適當提高辦公建筑的建筑密度;強調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充分利用周邊的配套公共建筑設施,合理規劃用地;高效利用土地,如開發利用地下空間,采用新型結構體系與高強輕質結構材料,提高建筑空間的使用率。
1.3降低環境負荷
辦公建筑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應控制在國家相關標準規定的允許范圍內,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藥盡量減少建筑產生的廢水、廢氣、廢物的排放;利用建筑外部設計和園林綠化來減少熱島效應;減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采用雨水回滲措施,維持土壤水生態系統的平衡。
1.4綠化
對于辦公建筑周邊的綠化設計應優先考慮種植鄉土植物,采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的植物,以減少日常維護的費用;并采用生態綠地、墻體綠化、屋頂綠化等多樣化的綠化方式,應對灌木、喬木和攀緣植物進行合理配置,構成多層次的復合生態結構,達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諧,并起到遮陽、降低能耗的作用;綠地配置要合理,以達到局部環境內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隔絕噪音和降低污染的目的。
1.5交通
對于辦公建筑配套的交通系統應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共交通網絡,合理組織交通,減少人車干擾;而地面停車場應采用透水性比較好的材料鋪筑地面,并利用綠化為車輛遮蔭。
2節能與能源利用
2.1降低能耗
辦公建筑設計應合理考慮朝向和樓距的問題,這樣可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減少使用空調和人工照明;還應提高建筑圍護結構的隔熱保溫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溫材料制成的復合墻體和屋面及密封保溫隔熱性能好的門窗,并采取有效的遮陽措施;在辦公建筑內部采用用能調控和計量系統。
2.2提高用能效率
辦公建筑設計應根據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統和設備合理選擇用能設備,使設備能在高效區工作;根據建筑物用能負荷動態變化,采用合理的調控措施,優化辦公建筑的用能系統,利用能源回收技術對部分建筑空間、部分負荷運營時采用節能措施;有條件時宜采用熱、電、冷聯供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辦公建筑里設置能量回收系統,并針對不同能源結構,實現能源梯級利用。
2.3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辦公建筑設計中要充分利用場地的自然資源條件,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能、地熱能、生物質能、潮汐能以及通過熱泵等先進技術取自自然環境的能量。應當注意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應造成對自然資源的污染以及對環境和原生態系統的破壞。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可見表1說明。
3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3.1節水規劃
辦公建筑設計應根據當地水資源狀況,因地制宜地制定節水規劃方案,保證方案的經濟性和可實施性。其必要性在于:通過合理的節水方案可為社會節約寶貴的淡水資源,在推進節水減排,創建節水型辦公建筑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社會效益、環境效益成效顯著。
3.2提高用水效率
辦公建筑的生活用水、景觀用水和綠化用水等按高質高用、低質低用的原則進行分別提供、梯級處理回用;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空調冷卻水和游泳池用水采用循環水處理系統,衛生間采用低水量沖洗便器、緩閉沖洗閥或感應出水龍頭,提倡使用免沖廁技術等;采用節水的景觀和綠化澆灌設計。
3.3雨污水綜合利用
在辦公建筑中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統,有利于污水處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在水資源短缺地區,通過技術經濟的比較,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統;合理規劃地表與屋頂雨水徑流途徑,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徑流,采用多種滲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滲透量。
4節材與材料資源
4.1節材
在辦公建筑中盡量采用低材耗、高性能、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體系,選用可回用、可循環和可再生的環保建材,利用工業化生產的成品,減少建筑施工現場作業;遵循模數協調原則,減少施工廢料,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
4.2使用綠色建材
為降低建材在全壽命周期中的能源消耗,應盡量選用蘊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并選用可降解、對環境污染少的建材,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廢棄物生產和可節能的建材。
5結束語
隨著地球人口的急劇增長,人類不斷向地球索取,環境破壞以及自然資源的大量消耗成為制約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因素。新時期里迫切需要改變傳統的建筑生產模式,大力發展綠色建筑,使建筑既舒適、健康、高效,又與環境和諧共生。綠色建筑的興起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觀要求,是可持續發展的新探索,人類進入了建筑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