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相森



[摘要]外商直接投資是影響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1990-2015年山東省外商直接投資等相關統計數據,運用ARD~ECM模型實證分析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技術創新的長期影響,結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資與科技創新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即從長遠看,外商直接投資顯著促進山東科技創新發展。最后從提升外資質量、優化外資結構,培育市場環境角度提出推動山東外資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科技創新;ARDL ECM;協整關系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科技創新置于國家發展全局的位置,提出通過自主創新和引進吸收推動國家創新發展。而利用外資推動一國技術創新是吸收引進的重要手段。山東省作為我國沿海開放省份,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同樣面臨利用外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現實問題。本文利用相關統計數據,實證分析改革開放以來外資在推動山東科技創新方面發揮的作用,以進一步推動山東優化外資結構,實現利用外資轉型升級。
一、相關文獻綜述
(一)外資影響技術創新的理論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對技術創新影響主要通過示范效應、競爭效應、模仿以及管理技能的擴散等渠道實現的。第一,當地企業通過逆向開發學習外資帶來的技術影響創新:第二,外資進入的示范效應,促使當地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和技術。第三,競爭效應影響企業的創新活動。競爭越激烈的行業,創新效應越明顯;第四,跨國企業與供應商之間通過知識轉移、員工培訓等垂直溢出提高當地供應商的創新能力。
(二)外資影響創新的實證研究
R ahfm(2011)研究發現出口導向的外資對于馬來西亞的創新產生重要影響。Guadalupe(2012)研究西班牙制造業的跨國并購,發現外資并購通過技術和知識的轉移提高了被并購企業的創新成功度。但Sinani&M eyef(2004)以伊斯坦布爾為例研究發現外資進入對出口企業的勞動效率并未產生顯著影響。國內學者蔣殿春、夏良科(2005)研究發現外資的競爭效應抑制國內企業創新能力,但示范效應和科技人員的流動等促進國內企業的創新活動。胡靜寅(2011)分析1996-2007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利用外資情況,發現外資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的影響有限。
通過F檢驗對uEcM模型滯后變量的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以確定變量問是否存在長期關系。以下計量過程采用microfig.1軟件實現。
首先對(3)式各差分變量進行充分滯后,并依據AIc和sBc準則選擇潛在的滯后期P,選擇p=2是最佳滯后階數。接著采用Pesaran邊界檢驗方法對模型(3)中水平滯后一期的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表1可知,回歸方程給出的F檢驗值是4.7206和5.2 525,大于Pesaran給出的1%和5 96水平臨界區間的上限,這意味著在5%的顯著水平上我們可以確定,專利申請量與外商直接投資、研發經費支出、出口貿易、信貸規模、人均GDP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
2.協整系數的估計
根據AIc和sBc標準選擇最終模型為ARDL(0,0,1,1,0,0)。對方程(2)進行長期系數和短期動態估計。估計的結果見表2。
三、估計結果分析
從估計結果看,外商直接投資估計系數為0.1068,且在5%的水平上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長期看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技術創新具有正向促進效應,外商直接投資每增長1%會帶動企業專利申請量增加0.1%。事實上,我們使用相關性分析發現外商直接投資和專利申請關系數高達0.85,二者高度正向相關:研發經.費支出對技術創新產生正向影響,估計系數為1.0811,且在1%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即,企業研發經費支出每增加1%,則專利申請量會增加1.08%;出口貿易規模同樣對技術創新產生顯著正向效應,估計系數為0.6991,即出口貿易每增加1%,則專利申請量增加0.699%。
但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技術創新呈反方向關系,即地區經濟越發展,人均收入水平越高,反而阻礙了專利申請量。這一結論與似乎與預期相反。究其原因,我們認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專利申請的多少與本地區管理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很大關系。如果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申請人的權益受到侵害必然會打擊專利申請人的積極性,專利申請人為維護自身利益最大化,轉向采用更合理的保護方式,從而導致專利申請量下降。山東專利申請主要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因而被侵權的可能性更大,為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專利申請人可能采用更加隱蔽的方式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從而使得專利申請量與地區經濟發展呈發方向變動關系。
以信貸規模衡量的金融市場發展與技術創新也呈反向關系,即信貸市場規模發展對技術創新具有抑制作用。P0-Hsuan(2010)使用34個發達國家及新興國家的跨國數據研究金融市場發展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時得出類似結論。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呢?Hellwing&R ajan(1992)分析認為股票市場與信貸市場對技術創新產生不同的影響。
在信貸市場上由于強勢銀行機構剝奪企業的信息租金和利潤水平,從而減少企業在創新項目上的投資激勵。但證券市場在推動創新上具有明顯的優勢。山東企業投資大部分來自銀行貸款,來自股票市場的信貸較少。受信貸市場特征的影響,企業貸款規模對創新活動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
最后,誤差修正模型的估計結果看出,誤差修正項EcM的估計系數為-0.89,在統計上高度顯著的,并且有正確的符號(負號),說明系統對長期趨勢的偏離在下年度得到修正。
四、優化外資結構、提升外資質量促進山東科技創新的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優化利用外資結構,吸引高質量外資來山東投資興業,促進技術創新
1.優化外資的來源國結構,努力吸引歐美發達國家的高質量FDI
外資對技術創新的影響主要和來源地資金的性質、產業性質、技術含量相關。總體上看,來自歐美的外資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和溢出效應,傾向于市場導向型投資和長期投資,在促進東道國技術創新方面發揮更加積極地作用。在今后的引資過程中,注意吸引更多的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資金,尤其是大型跨國公司的投資,積極引導高質量外資向山東投資。
2.鼓勵外資企業在山東投資設立研發機構、地區總部和區域中心
研發機構、地區總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地區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但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外資在山東設立地區總部、區域性中心、研發中心的數量僅有10家,而鄰省江蘇共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9家、外資獨立法人研發中心230家,外資企業內設研發中心登記數達到669家,上海市共有外商投資性公司265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03家。可見山東在吸引FDI總部建設、研發中心等方面與兄弟省市存在較大差距,山東利用高質量FDI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3.加大對外商直接投資的產業導向力度
進一步引導調整外資流向,鼓勵外資投向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充分發揮國家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政策的效應,引進高技術含量、高效節能環境友好的外資。
4.調整外商投資項目結構,重點引進大項目外資投資
大項目外資一般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對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聯動效應明顯。因此,山東利用外資工作重點應積極引導大項目外資投資。
(二)創新引資模式推動山東技術創新發展
要順應當今國際資本市場發展新形勢,創新利用外資方式,積極鼓勵外資以多種方式、多條途徑來山東投資興業。繼續支持外商以股權出資,以先進技術作價入股等方式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節能環保產業等:鼓勵外資以跨國并購、戰略聯盟等形式來山東投資:鼓勵省內企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通過反向收購國外的企業和科研機構,獲得它們的先進技術,擴大技術溢出對自主創新正向效用。
(三)山東本地企業自主創新的意識和相應的措施要加強
外資固然能夠提升科技水平,外資企業帶來的技術往往以成熟技術和應用技術為主,缺乏真正核心技術。要依靠本地企業自身力量,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形成自己核心技術,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創新。一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發展理念,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二是繼續加大R&D投入力度,為技術創新提供物質保障。
一方面企業自覺增加技術創新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重點扶持具有一定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突破:三是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相關方的合作,通過合作研發走自主創新之路,增強自主創新實力。
(四)完善資本市場建設
1.完善信貸市場
信貸市場是企業發展資金的重要來源,今后仍將是企業資金來源渠道之一。加快山東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地方性、區域性金融機構建設,為企業籌資拓寬更多渠道:建立完善信貸擔保制度,為企業融資提供暢通的擔保渠道。
2推動省內企業上市融資,籌集資金
證券融資是資本市場完善的重要標志,也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今后需積極推動山東企業在境外上市融資,拓寬融資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鼓勵企業在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籌資,降低融資成本。
3培育發展省內證券期貨機構,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的能力
加強政策支持和指導,幫助省內券商增強資本實力,鼓勵他們進行業務、服務創新,提升券商核心競爭力;鼓勵券商發揮專業化優勢,提升服務水平,幫助地方企業上市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