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余義+張靜超


[摘要] 廣東水資源總量充沛,相對于有限的用水總量存在較大盈余,但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水安全正面臨著空間分布和降水時間兩大失衡和水質性缺水、資源性缺水和洪澇災害三大風險的雙重挑戰,應強化水資源調配,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建立雨洪資源化利用體系,推廣完善再生水利用體系,積極推動海綿城市建設。
[關鍵詞] 廣東省 水資源 水安全
[中圖分類號] F2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7)03-0033-04
[作者簡介] 周余義(1986 — ),湖南永州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區域經濟,人文地理;張靜超(1986 — ),湖北襄陽人,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 . 深圳)可持續發展與海洋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產業經濟。
水安全問題通常指人類在社會生存和經濟發展過程中,改變了水文循環平衡,降低了水質,從而引發水危害的問題。廣東水資源豐富,但受時空分布不均、環境污染以及氣象災害等多重因素影響,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水安全威脅。尤其是在人口、經濟不斷向城市密集區集聚,水資源空間失衡加劇,城市水安全愈發脆弱的背景下,建立系統化的水安全應對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廣東水資源及用水概況
1. 水資源概況
廣東河流眾多,降水充沛,水資源總量豐富,常年值約為1830億立方米,是我國東部地區水資源總量最大的省份。2015年,廣東水資源總量為1933.4億立方米,約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7%,僅次于西藏、廣西、四川和江西,居全國第五。人均水資源量為1792立方米,處于全國中等水平。
2. 用水變化情況
近10年來,由于用水效率大幅提升和用水結構的優化,廣東用水總量總體呈現先升后降態勢,用水總量控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緩解水資源供應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2015年,廣東用水總量為443.1億立方米,相比2006年減少16.3億立方米,相比2010年的最高值減少26億立方米,相當于深圳2015年用水量的1.3倍。
從用水效率來看,2015年,廣東人均綜合用水量、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為411立方米、61立方米和37立方米,相比2006年分別下降了16.8%、65.1%和65.7%,與全國同期相比分別低7.6%、32.2%和36.5%。受此影響,廣東用水結構也發生了較大調整,突出表現在工業用水量的快速下降。2006~2015年,廣東工業增加值由12518.6億元增長到30259.5億元,增長了142%,但工業用水量由135.6億立方米下降至112.5億立方米,減少23.1億立方米,占全省用水總量的比重由29.5%下降至25.4%。
二、廣東水安全面臨
“兩大失衡”和“三大風險”
(一)兩大失衡
廣東是我國東部地區水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但受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長期存在兩大失衡。
1. 空間分布失衡
水資源空間分布失衡,突出表現在資源分布重心與城市社會經濟重心偏離和區域內部供需差異顯著兩方面。一方面,珠三角作為廣東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心所在,集聚了全省54%的人口和79%的經濟總量,但水資源總量僅占不到全省的1/3,而山區、西翼及東翼①則占有全省69%的水資源,資源分布重心與城市社會經濟重心嚴重偏離。
另一方面,區域內部供需差異顯著。2015年,全省21個地級市中,水資源總量最大的為清遠,達284.6億立方米,是用水量15倍;而深圳水資源總量為18.5億立方米,用水量達19.9億立方米,需要依靠大量的境外引水來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2. 降水時間失衡
降水是廣東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廣東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導致大多數降水以洪水形式出現并流入大海,無法調蓄成為可利用的水資源而浪費,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難以提升。從多年統計的平均值來看,廣東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24.7%,若包括上游入境水量,則為10.8%。其中,東江(含珠江三角洲)28.6%,粵西諸河22.0%,粵東諸河21.7%,韓江21.4%,西江20.4%,北江10.2%。
(二) 三大風險
受區域經濟發展、水環境污染及氣候條件等多重因素影響,廣東水安全面臨三大風險。
1. 水質性缺水風險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在用水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入河廢污水排放量也在大幅增長。2006~2016年的10年中,全省入河廢污水排放總量達930億噸,年均排放量達93億噸,使全省大部分河、湖、庫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是珠三角城市周邊的河涌、河段,大部分已被嚴重污染,水環境面臨嚴峻的挑戰,部分地區面臨嚴重的水質性缺水危機。2015年,全省各流域水功能區中,東江的達標率最高,為62%,其余均在50%以下,最低的為粵西諸河,僅為27.4%。水質性缺水已成為廣東最重要的水安全問題。
2. 資源性缺水風險
受水資源時空分布失衡和區域經濟與人口規模分化的雙重影響,廣東部分區域正面臨著日益加劇的資源性缺水風險。從水資源總量與用水量的變化關系來看,目前全省面臨資源性缺水風險的區域大概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是用水量已經超過或十分接近水資源總量的區域,包括深圳和中山兩市;第二層級為隨著用水量的增加,在將來一段時間內有可能會超過水資源總量的區域,包括佛山、東莞和廣州3市;第三層級為水資源總量相比用水量盈余較大,難以遭受資源性缺水風險的區域,包括汕頭、珠海、湛江、揭陽、云浮、潮州、茂名、江門、汕尾、惠州、梅州、陽江、肇慶、河源、韶關和清遠16個市。
3. 洪澇災害風險
廣東瀕臨南海,是西太平洋臺風登陸中國的主要地區,臺風、暴雨、風暴潮等災害發生頻繁,受洪澇災害風險較大。近年來沿海市積極推動濱海新區建設,進一步加速了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重心沿海布局的趨勢,使沿海地區洪澇災害的風險不斷加劇。2015年,全省共遭遇了26場次強降雨和3個臺風、1個熱帶低壓正面登陸或嚴重影響。其中,5月,全省強降水天氣異常頻繁,出現了該年以來強度最強、范圍最廣、持續時間最長的降水過程,降水量達474毫米,較常年同期顯著偏多84%,粵北、珠三角和粵東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約18.7億元。
三、提升廣東水安全保障水平的五大對策
一是強化全省域的水資源統籌調配。立足全省水資源分布情況及用水區域差異,建立城市水資源管理計算機模型,對城市水資源進行信息化管理,以應對復雜多變的水資源變化情況,為城市水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加強對重點缺水城市的水資源供應保障,以深圳、中山等資源性缺水風險較高的城市為重點,積極推進跨流域、跨區域的引水工程建設,完善以流域和區域為單元的蓄、引、提、排、灌、供、用協調統一的水資源配置網絡體系,將水資源豐富而用水相對較少地區的富余水量充分利用起來,增強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應急能力,緩解區域內資源性缺水壓力。
二是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創新水資源保護思路,建立系統化的水環境保護體系。制定和完善水功能區劃,分區分級加強水功能保護,強化對流域水功能區分區、分段治理,堅持“邊控制、邊改善”,穩步改善各流域水功能區達標狀況。加強對嚴重污染河流和城市河段的綜合整治,積極推進“源頭控制,末端治理”相結合的水污染治理方式,逐步減少入河廢污水排放量,實現“水量”和“水質”的雙重提升。
三是建立雨洪資源化利用體系。大力推進城市雨洪資源化利用工程,選擇試點城市,積極推進“用戶—支管—干管”一體的雨洪資源化利用體系建設,逐漸在全省范圍內建成路徑完整、接駁順暢、運轉高效的雨洪水收集輸送系統。加快推進新建城區和舊城改造區的污水管網建設,推動污水管網與片區開發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從系統上考慮片區上下游排水配套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嚴格實行雨污分流,提升雨洪資源化利用水平。
四是推廣完善再生水利用體系。制定再生水利用實施計劃,實施再生水利用示范工程,將建設污水再生回用設施和鋪設再生水管道納入城市建設和發展的總體規劃,以六河流域為重點,堅持廠網配套、管網優先、建管并重的原則,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將再生水生產企業納入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和鼓勵,鼓勵再生水技術的自主創新。科學制訂企業使用自來水、再生水、河網水和地下水的價格標準,形成有利于節約用水、分類用水的價格體系。
五是積極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標準規范,積極引導新老城區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全面增強城市排水防澇能力。對全省范圍的易澇點進行全面普查,有效結合城市更新,有計劃地實行海綿化改造,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城市新區應堅持高標準,落實嚴要求,加強海綿城市的整體設計,實現與周邊地形、水系、道路、市政設施的銜接,打造一批海綿城市示范工程。
[參考文獻]
[1]彭建,趙會娟等.區域水安全格局構建:研究進展及概念框架[J].生態學報,2016,36(11):3137-3145.
[2]廖永豐,聶承靜,楊林生,李海蓉.洪澇災害風險監測預警評估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2,31(3):361-367.
[3]李慧.廣東省經濟增長與水資源關系的實證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4]黃紅明.廣東省水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分析研究[D].武漢大學,2004.
[5]張翔,夏軍,賈紹鳳.水安全定義及其評價指數的應用[J].資源科學,2005,27(3):145-149.
Abstract:Water resources are both basic natural resources and strategic socio-economic resources. Guangdong Province is the most economically developed province in China. Water safety is a major strategic issue related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bundant, and there is a large surplus relative to the limited water consumption. However, due to the superposition of multiple factors, water security is facing a double Challenge such as “two imbalances” and “three risks”,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iv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water secur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Keywords:Guangdong Province; Water Resources; Water Security
(收稿日期:2017-05-16 責任編輯:垠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