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桂蘭
[摘要]隨著“走出去”的開放戰略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也為語言服務業帶來7空前的發展機遇。本文對語言服務企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分析,對語言服務企業應對挑戰的有效措施提出了有實例佐證的建議,以利于語言服務企業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競爭能力,在更優質地服務于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際化;語言服務;機遇和挑戰;措施
中國企業國際化是從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逐步發展起來的。1999年開始實施的“走出去”戰略加速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步伐。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更是為我國企業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國際發展空間,同時也給語言服務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語言服務作為新興服務業的組成部分,已經具有相當規模。本文中語言服務企業具體指提供語言服務的各種組織和機構。
1.語言服務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據權威統計,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的796l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1299.2億元人民幣(折合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涉及的行業也從國際化初期集中在貿易方面,發展到資源開發、生產加工、交通運輸、工程承包、醫療衛生、旅游服務及咨詢服務等領域。在如此巨大的國際化規模背后,我們不可忽視語言服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語言服務的需求已經不僅僅限于幾種通用語言的基礎文字翻譯和日常交流口譯。企業對語言的服務語種、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要求都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方面,眾多企業要“走出去”,從了解目標國的市場環境、人文風俗、法律法規到日常的溝通,商務談判,招投標文件和合同的起草,都離不開專業的語言服務。而需要語言服務的中國企業不了解語言服務、對語言服務的管理和認識不夠。大部分企業沒有獨立的集中管理翻譯或語言服務的部門,只是面臨翻譯任務時臨時指定負責人。臨時的負責人可能身兼數職,對翻譯行業也不一定了解,無處尋找語言服務提供商的現象十分普遍。另一方面,中國的語言服務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是大多規模小、管理能力不強、與企業聯系溝通不多,為數不少的語言服務從業者的從業年限不長,部分語言服務企業還存在生存發展問題,整體的服務能力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中國企業大步走向國際化的今天,尤其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交往更加密切,各種深度合作日益增多,對語言服務人才和語言服務要求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語言服務需求呈現“多行業”、“多語種”、“個性化”、“專業化”的特征,語言服務企業的專業人員不僅需要精通目標國家或沿線國家的通用語言和相關地區語言,而且要了解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法規、風土人情,同時還要具備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具有很強的跨文化流能力,才能滿足多元化的語言服務需求。因此語言服務企業應該從各方面提升自身的綜合服務與競爭能力。
2.語言服務企業應對挑戰的有效措施
2.1加強與目標客戶的溝通,準確把握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語言服務需求
企業國際化過程中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語言服務。在選擇目標市場或東道國時,企業需要收集大量的市場信息,通過筆譯、機器翻譯、譯后編輯等方式掌握境外資訊和情報,為投資決策做參考。企業進入國際化實施后,還需要考慮使自身的產品或設備、規章制度、施工標準、軟件等適于東道國使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的是以目的國或東道國通用語種為載體的本地化服務。在本地化過程中,企業要想創造完美的用戶體驗,呈現出來的文本、網站、視頻給用戶的感覺就應該是為他們量身定制一樣。這就需要語言服務企業既能充分了解所服務企業的產品與企業文化,同時還須深入了解東道國市場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只有充分了解企業國際化不同階段的具體需求,才能真正使語言服務成為企業國際化的助推器。
2.2注重“語言服務+優勢領域”建設,強化專業性服務
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對語言服務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與專業化特征,服務內容需求從傳統的口、筆譯為主轉向文案寫作、文檔排版、本地化、字幕與配音多元發展。所涉及的行業和領域眾多。任何語言服務人才均不可能勝任所有領域的的業務,任何語言服務企業也不可能在所有的行業中名列前茅。而當前中國語言服務組織和機構服務內容和形式存在嚴重的同質化競爭現象。與其追求“大而全”的市場規模,不如走“小而精”之路,找準自己的優勢行業,深耕這類行業的語言需求客戶,為他們提供更專業更優質的服務,從而實現業務積累與規模做大做強。“語言服務+優勢領域”的建設能使十數人的企業在某個細分領域獨占鰲頭,比如我國江蘇省舜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于1996年初進入中國翻譯行業,并很快定位于知識產權服務外包型企業,專注于專利翻譯、本地化、信息檢索、工業和商業翻譯服務,其中以專利翻譯最為突出,2014年營業收入達2000萬美元,全球語言服務類企業排名位列第41位。
2.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服務的實現方式和結果,在語言服務方面也是如此。傳統的純人工驅動的翻譯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信息數據激增的需求。語言服務企業應該學習并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和工具,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和企業國際化的迫切需求。從機器翻譯和翻譯輔助軟件到云翻譯和敏捷本地化平臺,語言服務的技術創新不斷升級,如適用于普通人士的百度、有道、谷歌等在線翻譯應用軟件,適用于專業翻譯人士的Trados、mem oQ、Tcloud、Transmate等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語言服務企業必須積極應用新的語言服務技術,創新服務提供方式,一方面改變語言服務的成本結構,同時也能大大提高服務效率。傳神語聯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在創新語言服務方式上進行有效的嘗試。該企業利用“互聯網+語言處理”首創“語聯網”模式,在武漢光谷建立了全國首個“多語信息處理產業基地”,自主研發的“云翻譯服務平臺”被工信部作為典型推廣案例。
2.4建立服務質量保證體系,提升綜合服務水平
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越來越多,企業對國際化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有了更強的意識,也會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因此對起著基礎性和支撐性的語言服務提出了明確的質量保證要求。如要求語言服務企業必須通過相關國家或國際標準化組織的質量管理和安全體系認證,如IS09001,歐盟標準EN15038,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等。這就要求語言服務企業熟悉客戶遵從的質量理念和安全管理方法,在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同時,建立起相應的語言服務質量保證體系,降低因語言服務質量而導致的風險或損失。盡管我國現階段大多數語言服務企業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也有在專業能力和服務管理能力方面齊抓共管的成功典范,如總部位于首都北京的文思海輝技術有限公司,其主要客戶涵蓋眾多財富500強企業和大、中型中國企業。該公司通過了業界領先的質量和安全認證,包括cMM Leve15(軟件質量體系認證),六西格瑪(品質管理認證)、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ISO 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sA STO(服務提供商環境安全性認證)和P IP A(個人信息保護評價認證)等。2009-2012年文思海輝入選“全球語言服務企業25強”,2014年其營業收入達到7100萬美元,全球同類企業排名位列第16位,獨占中國同類企業鰲頭。
在助力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語言服務企業需要加強與目標客戶的溝通,了解企業國際化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服務需求,注重專業化建設,通過“語言服務+優勢領域”的整合,創新服務手段,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強服務過程質量控制與管理,真正成為中國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影響世界的戰略性基礎性支撐。在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保駕護航的同時,贏得語言服務企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