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彬
【摘要】:由于人們對森林旅游開發中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識,造成了森林旅游業無法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下去。作者根據人們對旅游開發存在的誤區及其引起的不良效果,制定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其中,從生態導向型規劃出發,加強對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是實現森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森林旅游;誤區;森林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環境保護
【引言】:1982年,我國成立了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從此之后,森林旅游業開始大規模發展起來。無論是雄偉的長白山還是熱帶的西雙版納,丹霞風貌的武夷山還是林泉輝映的九寨溝,都是世界各國人們所鐘愛的旅游地。森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可以帶動某一地區經濟的發展,因此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便可以抓住這一優勢條件,使森林旅游業成為經濟欠發展地區的支柱和龍頭產業。由于我國當前所倡導的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因此大規模的發展生態林業也滿足了目前的時代發展需求,符合經濟發展潮流。但是,森林旅游業的發展歷程不長,人們對這一產業也存在很多的誤解,這就使森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們必須處理好人們存在的誤解和問題,才能夠使當前旅游業健康可持續更好更快的發展下去。
1、人們對森林旅游業開發的誤解
隨著森林旅游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帶動了資源地區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經濟效益。但是有的地區處理的不合理,起到了反作用,沒有達到帶動經濟發展的效果,還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破壞等問題。出現這些狀況的源頭還是人們對森林旅游業發展中存在的誤區。人們認為凡是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都可以發展森林旅游業,為了帶動經濟大幅度提高,大力開發這一資源,對這一產業投入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只要抓住了可利用的自然景觀,歷史遺跡,人們就極力開發,絲毫不按照旅游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也不結合實際發展狀況,這樣只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后果。另外,地形和交通也是制約旅游業發展的關鍵因素,發展林業的地區大多交通環境惡劣,基礎設施不健全,加之旅游人才的稀少等都阻礙了森林旅游業的發展。再者,人們的傳統思維方式具有固定性,一味模仿,不會因地制宜的按照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接受新的發展理念。這樣只會使旅游業出現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無法創立自己獨立的品牌特色,拉動經濟的增長,還使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破壞了生態環境。
2、如何促進森林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人們在森林旅游業發展問題上的誤區加大,隨之帶來的不良效應也變大,造成了環境的污染、自然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使旅游業的發展也進入低谷,達不到森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進而帶動經濟發展的效果。所以,在發展旅游業時,我們要摒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創新規劃模式,制定一系列促進森林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前的關系,使二者相協調,是森林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
2.1認真制定好森林旅游規劃,著手于生態環境的建設
森林旅游規劃劃分為“旅游”“景觀”“生態”三個層次。策劃是“旅游”環節中的關鍵。另外還要考慮游客的行為心理,兼管對森林旅游業資源和項目的經濟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和預測。“景觀”規劃主要負責規劃好旅游項目,對設施建設進行合理的安排。“生態”規劃即結合旅游區自然要素的實際情況進行開發旅游資源,而前提是要規劃好保護生態的一系列措施。為了防止出現破壞環境的局面,我們要扭轉思想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制定好以生態導向型為主的旅游業發展模式。還要留意規劃中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
2.1.1順應市場的發展需求,面向外界,結合時代發展要求,與時俱進。把人們的實際心理需求與旅游業發展現狀相結合,把關注點從資源開發和接待設施轉移到人們的需求上。
2.1.2動態評價旅游資源。把當前資源利用現狀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動態評價森林旅游資源。
2.1.3協調好旅游文化與旅游經濟之間的關系。規劃的重心始終放在生態文化保護上,進而可以使森林旅游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下去,在此,還要注重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的可利用性。
2.2加大對森林旅游資源的保護力度
2.2.1明確規定好森林資源的產權問題,規劃好旅游資源的動機體制和旅游體制。明確財產所有權、占有權、使用權、支配處理權以及相應的收益權。其中,財產權由國家掌握,其他權利歸為旅游業管理。企業利用這些權利,根據風險與收益進而確定下一步的開發和運作規劃,從而達到提升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效益的目的,促進森林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2.2.2改善森林旅游資源管理和監控系統。森林旅游資源開發的核心即是森林,因此我們要采用各種方式明確規定森林資源的保護問題,始終把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作為重點也是關鍵性的問題。另外,在森林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也要合理的投入一些資金和先進設備,例如對森林旅游環境和資源進行檢測和監察。
2.3加大環境保護力度
在森林旅游業的發展中,既有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一面,也有對環境造成不良效應的一面。因此我們要協調好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以森林資源為基礎,在此基礎上帶動經濟的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還要從科學、生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對森林旅游資源環境進行科學的保護,在其開發時,對于每一項環節都要嚴格審核,對開發的實際情況進行勘測和評估。確定每一個環節無誤后方可具有可實施性。還要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出一套旅游資源開發的整體方案。確定其可實施后,方可進行開發建設。另外,做好對森林旅游區客源市場、游客客量、旅游者文化層次、心理需求的了解也是關鍵性的一步,只有這樣,才可以保證方案的科學性和規范性。
結語:
當前森林旅游業發展迅速,但因人們對其發展觀念存在誤區從而導致了一系列不良效應,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們的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工作。本文從森林旅游業管理的制約因素、發展狀況和效果出發,制定一套發現旅游業的具體措施,協調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從而實現環境和經濟的雙贏。
【參考文獻】:
[1]孟華.額濟納胡楊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資源現狀及特點[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3,36(1).
[2]于德珍.生態旅游景區旅游解說系統的探討—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中國林業規劃,2011(30).
[3」楊振之.旅游項日策劃[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