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超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電影Higgins教授和Doolittle小姐間語言交流的特點和不同環境下人們說話方式和態度的差異,探究英國口音分化而導致的階級差異,并聯系中國社會現實對這一情況展開分析。
關鍵詞:標準英音;倫敦東部口音;階級分化;全球化沖擊
一、劇中RP與如今RP的差異
Higgins教授在影片中所說的RP跟我們現在在BBC中聽到的發音是有區別的。發音的演變受多個方面因素影響,須仔細辨別。
1.和外國語言的交流
20世紀下半葉,全球化步伐明顯加快,外來移民涌入英國,同時各種技術迅猛發展,交流孤立被打破,英語由于長期受其他語言的影響,其發音方式有所改變。
2.和地域方言的結合
由于近幾十年來開展的民主和平權運動,帶有明顯上層階級屬性的語言不被大家接受,因此許多RP口音擁有者會選擇加入一些“接地氣”的方言特征,傳統的標準英語也發生了改變。正如語言學家John Wells 曾在1994年寫過一篇文章The Cockney fication of RP,闡述了彼時英國語言的現狀。
二、Doolittle的發音難點
1.字母發音的省略
例1,h-droppin
eg.In Hertford,Herefond and Hampshire,hurricanes hardly ever happen.
劇中Doolittle把應該發的6個h全部忽略掉,反倒把不應該有h音的ever發出了h音。
2其他發音的省略
例2,/v/在 of中的發音
Higgins教授反復強調cup of tea的發音,然而Doolittle小姐的讀音近似“cuppatea”,她并沒有把/v/這個音發出來,其中/v/音明顯被省略。
例3, /eI/ → /?I / /aI /雙元音的轉移
Eg.take [teIk] → [taIk]
比如Higgins教授讓Doolittle重點練習的句子: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
三、影片的語言學意義
影片中的Higgins教授譴責了一些人根據口音給人分階級的情況,他認為“這種語言階級論已經是老古董了”,并且指出當下如果Colonel Pickering(另一位語言學家)發音跟賣花姑娘一樣,他可能被當作賣花的。然而Higgins試圖改變這種社會不公平的方法是讓所有人都統一說標準英語,而不是創造一個更寬容的、能夠接納各種口音的社會,這是他思想的局限性。
從現實角度來看,《窈窕淑女》自問世以來,社會進步了,但因為口音而引發的歧視情況依舊存在。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想問:為什么口音以及語言方式常常被認為是社會階級的體現呢?原因可能如下。
1.口音間接反映了人的經濟背景
這還是從英國說起,只有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才能負擔得起送孩子去私立學校上學的費用,在那里所有老師的發音都是純正的標準英音,其課程體系也十分注重對語音語調的培養;而其余的普通勞動階級可能只能選擇地方公立大學,學生因為帶有當地口音容易被貼上各種標簽,這種因為家庭背景而導致的教育階段不平等很容易影響人們成人后的人生發展。
2.口音代表了人的受教育水平
除去經濟因素不說,賣花女的言辭談吐跟大學教授比一定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并不單單體現在發音上,而是用語的書面性、文明程度等方面;更高一級的是,妙語連珠、幽默智慧的語言藝術,這些是需要長年累月的修煉而得,確實能代表一個人的修養。
隨著全球化以及人才導向社會的發展,口音和社會地位的必然聯系開始有瓦解趨勢。比如說在英國強勢崛起的印度精英群體,他們帶有“咖喱味”的英語也正逐漸被上層階級所接受;中式英語、粵式英語甚至有些詞匯被收錄在最新的朗文字典里;皇室家族也一改過去幾十年里一本正經的地道倫敦腔,開始加入一些方言里的俚語等,讓語言更生動活潑、接地氣些。語言的發展不是停滯不前的,以口音評判一個人價值的做法未免有些偏激,比起盲目追求和地道英國人說出一樣的口音,我覺得我們不必那么介意自己英語帶有的母語屬性,更應該努力的方向是如何修煉自己的思想,哪怕是用Chinglish說出來的話也能擲地有聲,讓英國人側耳傾聽。
參考文獻:
[1]吳海彬.批評視野中語言的社會意義——以英語方言和口音為例[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2).
[2]葉春莉.從《賣花女》看英語方言的社會屬性[J].昌吉學院學報,2009(3).